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札记:在有的人看来,比活着更重要的是尊严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教学札记

《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对应的是现实中的哪类人?

所谓寓言,一般认为就是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要破解寓言想要说明的道理或教训,就得找准寓言和现实的对应关系。

《齐人有一妻一妾》选自《孟子·离娄下》,是一则独立的故事,在故事结束后,有这样一句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借讽刺齐人来批判社会中那些用低三下四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齐人所谋求的东西是酒肉,谋求的地方在东郭的墓地,谋求的对象是祭者,谋求的方式是乞讨,谋求后的态度是“骄其妻妾”——这一切与富贵显达有什么关系呢?

齐人所作所为并没有违法乱纪,也并没有损害其他任何人的权益。如果他有错,错在他不该在妻妾面前炫耀,至少把乞讨来的酒肉分给妻妾一些。那孟子又为何拿齐人来说事呢?

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齐人的身份问题。

首先,齐人居住在哪里?

从“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国中”就是“国都”的意思,“郭,外城也。”说明当时齐人就在齐国国都定居,齐人早上起来后,在国都转转,没人搭理他,于是便到了东边外城的坟墓间向祭者乞食。这些祭者的确是富贵者,因为“即使是最节俭的丧葬,对于'匹夫贱人’来说,已经是'殆竭家室’。庶人最多只能'槁葬’(草草安葬),如果遇着饥荒年岁,就只好饿死以填沟壑了。”(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他们维持生计尚且困难,哪有酒肉来祭祀呢。

在孟子的时代,齐国经过齐威王与齐宣王两任国君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东方霸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就是齐威王,齐威王在世时,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经桂陵、马陵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与诸侯。同时还在国都临淄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齐威王去世后,齐宣王一方面会盟诸侯,巩固霸权,另一方面光大稷下学宫,请当时著名的学者讲学,寻找富国强兵的策略。

其次,齐人居住的房子怎么样?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古人住房前堂后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论语》中,孔子安慰子路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基本上可以印证“堂”与“室”的关系。“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古代,妾的地位远远低于正妻,也基本上不会和正妻住在一间房子里。齐人和妻妾共住一室,说明其经济状况不太好,但至少能够保障温饱。文中也没有交代妻妾为衣食担忧的情形。

妻与妾“相泣于中庭”,“中庭”意为庭的中央。孔子哭子路也是在“中庭”(《礼记·檀弓上》),“室之中曰庭……庭者,正直之处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显然是用妻妾的“正直”和“羞耻感”和齐人的“邪门歪道”和“无羞耻之心”形成对比。

再次,齐人为什么不劳动来养家糊口呢?

齐人的妻妾以齐人乞食为耻,那齐人如果拿着锄头去田地劳动呢?或者在集市吆喝着做买卖呢?妻妾会感到光荣吗?

在当时,社会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贵族又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和士这四个等级。齐人显然不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那他肯定也不是奴隶。会不会是平民呢?也不是,因为平民是没有在国都居住的权利的。另外,平民也不可能像齐人那样自由自在。

齐人显然是一个“士”。按照礼法,周代的王位由嫡长子世袭,余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受封国於天子,卿大夫受采邑於诸侯。卿大夫下面是士(大体是大夫的宗族),士受禄田於卿大夫。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统治的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封到士这一级,已经没有什么可再分封给子孙的东西了。那这些士靠给诸侯和大夫做家臣来维持生计,因而不得不四处奔走,有的甚至成为“游士”。

在当时,士不仅是一种身份,士和农、工、商一样也是一种职业。(顾炎武《日知录·士何事》)“士为低级之贵族,居于国中,有统御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故谓之国士以示其地位之高。”(顾颉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

由此,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论语·雍也》)而不去劳动,因为他也是一个“士”。颜姓源于曹姓,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及《通志·氏族略》等载,出自古邾国国君曹夷父(曹甫,字伯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宣王因邾国国君夷父伯颜有功于周王室,于是赐夷父为公爵,故而在《春秋公羊传》中称他为颜公。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邾国君位后称伯颜,谥邾武公。第一个以颜为姓的人是夷甫的次子小邾国国君颜友。

战国后期,士文化依然衰落,这一群体中有一部分士和平民没有大的差异,“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孟子·万章下》)这样,士就成了贵族的最低一等,成了平民的最高一等。

士往往是不屑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在《论语》中樊迟向孔子询问种地的事,被孔子斥为“小人”。(《论语·子路》)在孔子看来,士所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治国理政,而不是如何种庄稼之类的事。孟子也曾说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齐人应该是一个贫困的士。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借黄药师之口提出了质疑,“齐人何能有妻妾?”其实,作为一个贵族末端,平民上层的士,有一妻一妾是很正常的事。

孟子借齐人向祭者谋食,来讽刺那些贫而无行的士。

最后,齐人对应在现实生活中是哪一类人呢?

比如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根据“从楚相饮”和门下对张仪“贫而无行”的评语,能够看出张仪作为一个士所处的尴尬地位。一方面为了出人头地不得不依附贵族,另一方面又被这些贵族们瞧不起。不仅在张仪身上能看到孟子所抨击的“贫而无行”的士样子,在当时士汲汲于名利,而毫无道德廉耻是当时社会的常态。余英时指出,“商鞅、张仪、范雎、李斯等人都是一些纵横法术之士,对学术思想未见有真正的兴趣。而且鸟尽弓藏,这些人谁都没有好下场。”(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在儒家看来,士处在穷困的境地,依然要坚守士的价值观,坚持道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孟子·滕文公下》)简单用儒家的一句话总结,就是“贫贱不能移”。

儒家的士固执地坚守着仁义道德,在当时不被世人理解,就是在现在的很多人看来,依然觉得他们迂腐而不知变通。

在很多时候,相对于顺应潮流做出改变,更难做到的是坚守。这种坚守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名利,甚至连基本的生计都难以维持。但这种“明知不可而为之”,明知不能坚守而坚守的精神,正是中国文化中至可宝贵的精神之一。

尤其在太多人把“追名逐利”作为唯一目标的当下,,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人活一世,有的东西比生命、比活着更为重要,那就是尊严。

附:教学课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星志【清】秣陵丁雄飛菡生 WORD
家有这样一个丈夫(上),读原著之《孟子》散记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小星志 清 丁雄飞
古语解谬:并非妻妾成群就是“齐人之福”。
孟子: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不泣者几希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