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答青年教师问:怎样挤时间看书?如何备好课,上好课?
我自己其实也还是青年教师,工作整整满8年,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面依然有很多的困惑,在进教室前常常会紧张得心跳加速,甚至手腿微微发颤;在上课过程中,也会有左支右绌,难以应付的时候;在处理有关学生问题时,也常有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之感——这些都需要我进一步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提高。
延安中学的强毓老师发来几个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请我回答。透过这些问题,我看到了一个积极进取,爱思考钻研的青年教师,我似乎也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都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想把课上好,既提高成绩,也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还要使自己专业上进步,但具体该怎么做呢?总是千头万绪,令人苦恼。
从走出大学校门到今天,整整8年时间过去了。回顾这8年的工作,多少还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既然强毓老师来问,作为学长,那我就姑且“倚老卖老”吧,把自己的经验一五一十地道出来,希望能有所帮助。
强毓(以下简称“强”):备课时自主解读课文时一般会参考哪些书籍或资料呢?如果自己解读与教材不符应该怎样抉择?

郑刚(以下简称“郑”):备课时首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其实包括两个部分,先是学生学的目标,即学生学什么;然后是要清楚老师通过教什么、怎么教来达成学生学的目标。

对于语文课程来说,我建议你看看王荣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书中关于语文课程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论述。这个书理论性较强,读起来吃力一些,但坚持读完,对语文课从理论到实践都会有高屋建瓴的认识。

对于课文,我认为在查阅参考其他书籍资料之前,应该自己先读。读什么呢?

读教材的序言,了解教材的编写者设计的思路,整个教材的学习任务,对各个单元具体教学的要求;读单元导读,看这个单元各个文本之间的关系,看对每个文本的教学要求;读课后题,课后题能看出编者对具体教学如何展开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能看出他们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读文本,一边读一边理解,一边理解一边思考该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趣点。

在文本解读方面,可以看看孙绍振先生的书,比如《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等,他的文本解读涉及的面很广,包括文言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本解读很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大家名作,对于这些文本研读,可以参考相关领域研究专家们的著作。比如对于《赤壁赋》,就可以参考王水照先生研究苏轼的著作;对于鲁迅,就可以参考钱理群、王得后等人的著作。

在具体的教法上面,可以到网上查阅名师的教学实录和教后记。看里面的什么呢?重点还是看其如何把握教学重难点,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

因此,不存在自己的解读与教材不符的情况,到可能出现与教参不一样的情况。教材只是提供文本和教学参考,而具体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需要语文老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创造。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老师上出来课可能大不相同,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文本的梳理符合文本自身的逻辑,没有矮化和拔高,我认为就是合理的。

强: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于知识怎样做到取舍?我总是试图讲得最全面,但是学生吸收效果存疑;而且自我认知到我的教学总是有求新求奇的倾向,想借此来引起学生兴趣,但很容易因此冲淡别的课堂内容。

郑:有时少胜过多,兵法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面面俱到,如果这些面都浮在表面,还不如抓住一个点往深处挖。

在语文教学中有人提出“主问题”的教学方法,每堂课,设计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统摄整个课堂。其他小问题为这个主问题服务。这个主问题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整个文本。比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主问题就可以设计成“什么样的人才算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在教学《边城》时,主问题可以设计成“翠翠的悲剧是必然的吗?我们该如何审视这样一出悲剧呢?”

我觉得,“求新求奇”是创造力的表现,更需要一定的学养作为支撑,刘文典在教授《红楼梦》时,不也说,“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只要在课程标准、文本逻辑上没有问题,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和讨论,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读和听,更能去有理有据地说。特别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审视、批判和建构,从而使学生提高思辨能力。

强:课文的拓展阅读资料又是怎样搜集,筛选的呢?

郑:我在平时上网时看到好的文章、图片、音乐和视频,就会想办法保存下来,分门别类储存在文件夹中。文件夹可以按文件类型,也可以按照主题设置,这样便于查找。

另外,我也坚持做摘抄,在阅读书籍资料时,看到好的文段,会记在专门的本子上,并标注清楚出处和页码,以便用时查阅。有时也会做剪报,看到很好的杂志上的文章,直接裁下来,粘贴在本子上,如果舍不得裁剪,那就复印了再粘。

像爱思想、中评网、语文备课大师等网站也是我常上的,里面有很多好的文章。

以上就是阅读资料的搜集工作,在教学时,需要用什么,就从中筛选什么。我所选择的课文的拓展资料也大都来自于上面的几种途径。另外市面上也有很多“语文读本”,里面有的文章也可以作为课文的拓展阅读资料。

语文老师最终呈现给学生的材料,一定是经过老师精挑细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引发在课后进一步思考的。

强:除了教学方面的期刊杂志,专业书籍之外,平时的阅读书目是怎样选择的呢?一般您读书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居多呢?(这个问题源于我自己的读书需求,总是觉得需要读的书太多了反而找不到开始的起点)

郑:朱永新先生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读的书是什么样子,其精神也往往是什么样子。

我平时阅读的书籍来自于三个方面,一个是教育教学的需求,我自己在工作遇到哪些问题,就会去买相关的书来看;一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文史哲方面,有意读一些名家名作,去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再有就是在豆瓣、书店(主要是旧书店)上逛一逛,看看有什么好书,如果感兴趣的书,也会买回来,有时会立即就读,有时作为资源储备在那里,以便需要时查阅。

我看的书还是以纸质为主,虽有kindle,但很少用。有的书,难以买到的书,或是文学类的书,我会在网上下载下来,存在kindle里。逛街或是旅行时,装在包里,有闲暇时就掏出来看看,挺方便的。

我现在很少看文学类的书了,实在没那么多时间。看得最多的还是教育教学和思想理论方面的书,看完后,我会要求自己对书籍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相当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这样,就把书里的东西“装”到自己脑子里了。

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博览群书有助于提升鉴赏辨别能力,但对思想水平的提高还得深入看几本书,以哲学著作垫底,然后历史和文学理论、教育理论重点看几本就可以了。这些书会帮助建立知识的坐标系,以后看的书就会放到这个体系中进行建构。这样看一本书,就有一本书的收获了。

强:我的备课速度特别慢,但是感觉备出来的课也没有特别出彩,总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不知如何是好。

郑:记得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对于老师来说,备课是一生的事,那些在讲台上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老师,在课前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数学老师,每个定理积累几个经典的例题可能就能把一节课讲好;但语文老师,即使面对教过数遍的课文,如果没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和解读,也难以把课上好。

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在备课上面一定要多下功夫,尤其要在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上多想想。可以最好提前备课,提前一周把下周要讲的内容准备好,在上课前再进行补充完善。只有现在的事倍功半,才会有将来的事半功倍。

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你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注意观察他们的课堂用语、神态表情、语气声调,你会发现,他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能和教学内容配合起来,形成一种气场,让在场内的学生都能被感染。自己可以对着镜子模仿,然后在课堂上尝试。你就会慢慢找到每一句话最适合的表达方式。

强:客观上,时间有限,我目前没办法兼顾教学任务(备课)、科研以及个人阅读三方面的内容,但我觉得这三者对于教师成长都很重要,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郑:现在的大部分高中,对学生和老师的时间都管理地很严格,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之外,往往还会安排很多教育教学之外的事情让年轻老师去做。有理想抱负的老师是不会安于做这些工作的,总会想着再做一点什么来提高和完善自我,这样的想法和现实会产生巨大的冲突,其结果就是理想向现实妥协,安于现状,日复一日,蹉跎岁月,虽然教出了很多学生,但自己似乎总是在原地踏步。

西方有“8小时之外”的说法,人与人的差异最终就取决于每天工作八小时之外所做的事情,坚持看书、坚持锻炼身体的人,肯定会比那些下班后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追网剧的人更饱满丰盈一些。只要自己不断变得更好,就永远会有更美好的人和事等着自己,就不会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总会有更好的选择摆在自己面前。

对于我们来说,做这些事情可能需要在“12小时之外”了,甚至“14小时之外”了,但只要去做,坚持每天看会书、锻炼一会儿身体,总是会感到充实和愉悦的。

工作后时间太珍贵了,我的办法就是把教学、科研和阅读结合起来。这种阅读与以休闲为目的阅读不一样,而是带着需求,有目的地阅读一些书籍,为的是解决教学时的问题,或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这样阅读也就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了,把教学中的问题、思考的过程、查阅的资料、思考的结果写成有条理的文字,就成了科研成果了。或许不能发表,但日积月累下来,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从中筛选整理出来,就是一篇篇的科研论文了。

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艰辛曲折,但一定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这个职业中真切地感受自我存在的意义,最终也才能收获职业带来的尊严和幸福。

加油!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学必知“十好”
关于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asunnyday的博客
理想的高中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子——参加第五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暨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于永正教学言论
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