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滕王阁序》:有“蓄谋”的一次亮相
推荐阅读高考作文精讲精练19:如何做到评分标准中的“符合题意”?(独家放送)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18:高考实用优质分论点集锦
《装在套子里的人》:怎么逃脱套子?
文本细读《祝福》:乡土社会中的女性
评论:在“内卷”的时代,年轻人有“平躺”的权利吗?
原创:回不去的故乡
《芳华》影评:谁保存着你撕碎的芳华?(深度解读)
深度: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教育者在惩戒前应该知道这些!
老师最美是宽容
思考:荒谬的“感恩教育”?《地久天长》影评:当时代的列车从每个人身上碾过深度 |对邓晓芒《批判与启蒙》的“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困境与出路思考:教育,教师应该坚守什么?家长会发言稿:为什么我如此执着?(附家庭教育推荐书目)高二语文第一课:在不确定性的时代,抓住仅有的确定性
一、导读:
语文老师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身为凡俗之人,却常常要解读天才的作品,还得带着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进入天才的时代,去感触他的脉搏和心跳,体会他的情感和思想。
王勃就是这样的天才。
《滕王阁序》就是天才的作品。
要想解读《滕王阁序》,必须假定自己就是王勃,看他所看,想他所想,最为重要的是要经历他所经历的人生。
王勃的才华似乎是天赐的,没有来由,没法解释。我们来看看他的人生:
在这简短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精力充沛,才华泛滥,对一切都嬉笑视之的少年。6岁能诗善文,已然卓尔不群。颜师古注的《汉书》,向来被视为权威,与《史记》三家注、《三国志》裴注并称,获得当世文坛的称颂,被唐太宗下旨编入秘阁。颜师古也因此与左丘明、班固齐名。9岁的王勃就敢于向当时最顶尖的学术权威发起挑战,写出煌煌10卷《指瑕》来纠正错误。此时,颜师古虽然已经去世15年,但作为朝廷认可的经学大家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放在今天来看王勃的行为,就像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写了一部书,指出语文教材的种种错误,并且还有理有据,头头是道。这在当时文坛所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19岁时写的《檄英王鸡》,将他推向了人生的低谷。诸王之间表面和睦,时不时还在一起斗斗鸡游戏,但暗地里的争斗也丝毫不亚于赛场上的斗鸡。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诛杀哥哥弟弟,高宗李治也曾经历过兄弟间的残酷斗争最终胜出当了皇帝。檄文作为战争公文,其使用的场合只能是声讨敌人或叛逆。身为父亲的李治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们自相残杀,一怒之下驱逐了王勃。宫廷政治无小事,可惜王勃不知道这一点,只是看到可以展示才华的机会,便按捺不住。飞扬的文采,遭来大祸,父亲也受牵连被贬到比南荒更偏远的交趾当县令。
私杀官奴,则是另一件政治上的蠢事。本该向朝廷举报畏罪潜逃的官奴,却因同情而藏匿,既然藏匿那早晚就会被发现,就要提前做好应对之策,却又因胆怯而将其杀死。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这件事是跟王勃“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而设计陷害的。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学上的王勃少年老成,气魄雄伟,睥睨文坛;政治上的王勃幼稚懵懂,得罪了皇帝、皇子,也得罪了文人。
这也就能理解王勃写《滕王阁序》这件事了。满座都是达官贵人,都知道都督阎公是为了给女婿一个登台亮相、展示才华的机会,宴会热闹,但也机关重重。众人一再推脱的背后是人情世故的算计,而王勃却说,“我来写!”可以想象当时众人错愕惊诧的表情,阎公微笑凝固,内心却满是愤恨。我不能想象,在那样的场景中,那个坐在角落的白衣少年要对自己的才华有多大自信,才能不顾那么多滚烫的、冰冷的眼神,才能从容而优雅地走出来、拿起笔……
从9岁的《指瑕》,到19岁的《檄英王鸡》,再到《滕王阁序》,文学的技巧越来越成熟,但率性的本性一直没变。
他有才华,他要展示才华。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才华,才华汩汩而出,蓄积成江水,是江水就得奔腾。
是才华,是按捺不住的才华。奔腾的江水,奔腾就是一切,遇到阻挡,它冲出去,是激流;遇到悬崖,它跳下去,是瀑布。形成什么样的风景,它从不考虑,因为奔腾就是风景。
二、文本解读: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t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zhěn)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yán)公之雅望,棨(qǐ)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jiāo)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jiàn)。
【解读】王勃用纪录片的镜头给我们呈现滕王阁的情形。从历史沿革,到宇宙位置,在宏大的时空中聚焦洪都,再由洪都聚焦南昌,由南昌聚焦滕王阁。由滕王阁聚焦到贤主嘉宾。
人与物结合起来写,既相互映衬,又把人作为主体。镜头时远时近,有全景、有特写,丝毫不乱。写人,从官民关系、人才众多、仪表俊美、兴高采烈等方面进行群像的刻画,其中穿插都督阎公、宇文刺史和孟学士、王将军这四个最有代表性的个体。
在顺序上,先主后宾再己。写主时,七、四字两组,节奏舒缓,语气雍容华贵;写宾时,四组四字句连用,镜头一扫而过。然后四、六字两组,聚焦在文、武方面分别有代表性的孟学士、王将军身上。写自己时,又是两组4字句,交待躬逢盛会的缘由,干脆利落,谦逊得体。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解读】写完空间后,王勃将镜头对准了时间。
“尽”“清”写出了秋水的特点,“凝”“紫“写出秋山的特点。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淡雅与浓重的对比中,突出秋景的典型特点。
俨(yǎn)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在写景时,最可怕的是人呆着,景也呆着。景没有动起来,王勃就让自己动起来。以自己的动,来一点点地呈现滕王阁所在的山势特点。驾车前往滕王阁,先写山,山高耸,人坐马车缓缓上山;再看阁,阁似飞动,又似瀑布,阁上漆色丹红,流向不见底的崖底。
镜头一换,展现滕王阁的全景。仙鹤歇憩、野鸭嬉戏的小洲曲折回环,滕王阁就在小洲之上。峻峭挺拔,依山势而建,高低起伏,正在向山顶延伸。镜头由低到高,慢慢抬升,本身就将静态的楼阁表现出动态,还用鹤和凫作为映衬,增加灵动。
以上是从外看滕王阁。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lǘ yán)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通:轴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解读】这一部分是从滕王阁看向外面。
我们看到,一个俊美的白衣少年,登上滕王阁,打开楼阁上精致的小门。这时,镜头变成主观镜头,我们化身为那个少年,用他的眼睛去看。低头,俯瞰近处,是雕饰精美的屋脊和折射着夕阳光芒的琉璃瓦;抬头,遥望远方,充满视野的是辽阔的原野,其间川泽迂回曲折缓缓流动。细看,原野上有一片片整齐的房舍;川泽交汇处,停泊着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大船;人群熙熙攘攘,正在其间移动。
把镜头再向高远的地方移动,雨后的天空格外明媚,夕阳西下,将天空和川泽都染成金色,晚霞慢慢下落,孤鹜摇动翅膀,飞向远方。渔歌从远处传来,苍凉悠长;雁群惊叫阵阵,嘎嘎声此起彼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化用的是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为什么王勃这两句千古独步呢?
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好似齐飞,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句式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同时,从写景的角度看,将动静、高低、远近结合,有点、有线、有面、有体,色彩既对比又统一,加上“渔舟唱晚”与“雁阵惊寒”,有声音有色彩,永恒与短暂统一,有生命的人和动物在空阔的时空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短暂与无助。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解读】王勃将筵席放到历史的纵深中看,今天的聚会和梁孝王的眭园绿竹、陶渊明的彭泽之樽、曹植的邺水朱华、谢灵运的临川之笔一样,都是举世闻名的大文人的集会,都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盛事。
景物描写到了尽头,该写的能写的,都已经写了,接下来该写什么?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快乐总是浮于表面,只有忧伤才能深刻。生活在别处,生活总在别处,总在那些想到而未到的地方。你去吗?你有能力去吗?未来在哪里?远方有多远?理想能实现吗?
长安很远,吴会也很远,远得有些让人绝望。
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长安,在这个地方做官的大都有一种远离中心的失落感。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横亘的关山是多难跨越,也没有谁能比他们更加珍惜“萍水相逢”的情谊。
情感由快乐跌向悲伤。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解读】冯唐、李广、贾谊、梁鸿,谁没有才华呢?在一个有圣主有“明时”的朝代,他们的命运又是多么坎坷呢?
有机遇的未必有能力,有能力的未必有机遇,有机遇有能力却又未必有好运气,这就是天命。
怀才不遇,是几千年来读书人共同的感慨。毕竟,实现理想的终究只是少数。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就是二十来岁青年的声音,这就是盛唐之音的前奏。尽管跌落到低谷,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没有焦虑、没有内卷、没有颓废、没有沮丧,尽管命运待自己的总是刻薄,但只要年轻,就会有转机,就有无限可能,就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就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不仅仅是王勃的声音,更是那个时代有志者共同的心声。
情感由低谷爬升到昂扬。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解读】抒写致此,王勃彻底袒露胸怀。
终军、宗悫跟前面提到的历史人物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不得志的时候抓住了机遇,创下了不世之功。
他希望在座的达官贵人,能像钟子期欣赏俞伯牙古琴一样,欣赏他的文才;能像杨得意在汉武帝面前推荐司马相如一样,在君王面前推荐自己。只要有机会,他王勃就能建立跟终军、宗悫一样的功绩。
由此,我们知道这篇序不是临场发挥,而是有“蓄谋”的一次亮相。
没有机遇,那就创造机遇;没有人赏识,那就让人不得不赏识。
这就是王勃!
最根本的,还是他对自己才华的充分自信。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解读】这是《滕王阁序》的结尾,也是宴会的尾声。热闹是短暂的,热闹过后,是悠悠的惆怅。“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有多少历史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沉浮的感慨在其中?
王勃的《滕王阁诗》诗眼是“罢”,物换星移见证了人世太多悲欢,昔人已逝,长江空流。
三、结语
王勃的豁达的乐观中,有对命运深邃的思考。
一篇赋,一首诗,你用二十六岁的青春铸成了一座永不剥蚀,永不坍塌的滕王阁。因为一篇赋,千年来,滕王阁虽毁坏多次,却又被一再重修。因为一篇赋,阎公、宇文公、孟学士和王将军也实现了不朽。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千年后,我们仰望你孤独的灵魂,在你的文字中感受人生的沉重、命运的无常、命途的坎坷,更感受到青春的勃发、自信的昂扬。
最能体现时代心理的是文学。王勃,在你的字里行间,我们体悟到青春的美好、生命的珍贵,听到时代迈向盛唐的脚步声。你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盛世。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的强大,还有文化的繁荣,更是一种饱满充盈、进取自信、深刻坚实的心理状态。
扫码进入知识星球,获取更多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全文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华,却不知《滕王阁序》的悲剧
现代书法 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千古名篇欣赏
【書法藝術】文征明书《滕王阁序》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