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留出一点时间,学会跟自己相处


你是否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忙碌后的某天,心情陷入了低谷,需要被治愈。你觉得你应该吃很多很多东西,需要跑进商场买买买,需要大睡一场。其实这一刻,你在寻找的,是一种充盈的心流。


忙碌的都市中,一定人人都体验过这样的生活: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到家倒头就睡,永远觉得睡不够。时刻为工作standby,神经长期紧绷。生活越是快到爆炸,用慢下来的方式越能获得满足。


好不容易来到的那个休息日,比起外出再次掏空身体,不如在家冥想、看书、大睡一场,毫无负担地与自己的内心交流,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彻底地放松休息。一觉过去,整个世界会如同重启过般明亮。


冥想作为人人都可以掌握的心灵放松方式,能帮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生活的修行,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


很多人可能对冥想还比较陌生,其实想认识它,一点也不难。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冥想和内观,到底是什么关系,对照着比较,可能更容易直观地理解什么是冥想。




冥想与内观的关系


内观意味着在当地当时专心。其含义是要让内心以意识的自然形态休息,并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或判断,内观就是好好生活在当下。


冥想只是一种技巧,提供最适合的条件来练习内观的技能。


这其实跟眼保健操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了保护视力,有很多方法:少看强光源、避免长时间用眼、多吃清肝明目的食物……而眼保健操可能是其中简单易学、有明确方法和行动指引的一种。


为了增强意识,减少被情绪完全掌控的情况,我们需要常常观察自己,意识到当下的状态,那么冥想就是一种”刻意练习“,练习如何自我觉察。


没有所谓好的冥想和坏的冥想,只有分心和没有分心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


冥想可以让情感来去自如,对意识和视角有潜在的感知,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有缓冲地带。



冥想具体是一种什么感受?


跟用模型、公式数学题不同,冥想恰恰是”不去想,而是感受,轻轻拨开思绪和情绪,集中当下的注意力,像黑暗中的篮球场,突然“啪”的一声,打开了聚光灯,照亮半个球场,光束打到篮筐上,铁架泛起冷冷的光,篮网的纹路也渐渐变得情绪,随风有那么一点似动非动的变化。


随着意识的聚光灯,用平和的好奇心,去感受身体,感受身体与外界的接触,感受环境的形态、声音、气味,感受时间的流逝,感受思绪的变化但不去控制它。


放松控制,而是学会“灵魂出窍”,蹲在一旁观察自己。


“这个人正在想什么,是高兴还是抑郁,心跳有没有加快,步伐有没有凌乱……”


也就是说,坐在路边,看情感奔涌而过,既不因为诱惑而随波逐流,也不因为它的恐吓落荒而逃。


让内心以自然状态休憩,不尝试,不控制,不解答——这就是积极地无为吧!




怎么练习才是正确的方式?


冥想有两个基本成分:专心与清晰

先聚焦:稳定情绪,清理杂念;再放大:细致观察,身处当下。


可以利用外在或内在的对象帮助我们聚焦。外在的辅助包括凝视特定物体、聆听引导的声音,或者反复吟诵特定词语等。内在辅助包括集中注意在呼吸上、身体知觉上,甚至可以包括内心想象的一幅特定的画面。

我们现在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聆听特定的声音”,“引导想象一幅特定的画面”。对功夫熊猫而言,是默念“inner peace”,对柯南,也许就是“真相只有一个”吧!
                 


冥想对生活的好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通过冥想练习,对生活中的细节有所意识,感受此时此刻的样子。冥想并不是目的本身。冥想是一把放大镜,放大镜不是目的本身。通过放大镜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对象,使之清晰无遗,这个才是目的。

走钢丝、变魔术、射击,这些都是对集中与放松的平衡要求极高的活动。稍有走神,就无法完成。但是过犹不及,稍微一紧张,功亏一篑。

坚持每日冥想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其中微妙的平衡:知道如何 focus,更知道何时应该 let go。



冥想如何一点一点地改变我们?


我们总是期望自己变得更好,于是我们努力地让自己发生改变,却总是徒劳无功。改变之所以难发生,因为存在期望与行动的悖论:试图运用意志力达到本应自然、自动自发的状态。


关于改变,我们的期望是对象自发的改变,比如家长总是期望孩子“自动自觉”的去学习,但是如果不进行干预,改变不会发生;如果干预了,“自发”又变得不可及。


出路在于,不对抗。只要有抵抗,就没有接纳的空间。冥想就是在帮我们学会不对抗,学会接纳,学会有意识地自我观察。


当你拥有识别情绪的意识时,留给不快情感的空间就会变少。当你成天想着它们的时候,当然就给了它们很多空间,让它们变得活跃。


情感本身不是问题。是我们想要对此做出反应,才会造成问题。真是绝佳的呼应!

很多例子印证了这个道理:

多做无益
问题:父母总是替儿子多太多事情,儿子想独立自主但沟通无效。
解决:干脆什么都不做,全部推给父母,父母进而意识到,让儿子“断奶”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化暗为明
问题:丈夫挑剔妻子,妻子刺激丈夫发怒,反复的争吵。
解决:让丈夫去大街上和别人多多争吵,让妻子明白争吵主要来自情绪失控,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和丈夫争吵。   


宣而不隐
问题:演讲者害怕自己的紧张无法控制以至于当众出丑
解决:演讲人在演讲之前,告诉听众自己非常紧张。   


贝拉克的巧计
问题:女孩在等待面试的过程中,非常紧张。
解决:另外一位同样等待的男孩告诉她,应对的简单办法就是告诉对方,他很英俊。   


利用抗拒
问题:精神病人总是推迟出院,说自己没准备好。
解决:告诉他,应该长期呆在医院,不要出院,把精神病人推向绝望的边缘,他反而出院了。   


仁慈的破坏
问题:父母的说教对叛逆的青少年无效。
解决:父母以一种安静但是有力量的方式来对待子女,让反抗变得不吸引人而且无用。   


忽视的好处
问题:老师越是关心问题少年,问题就越多。
解决:有意忽视的行动来重新获得对方的重视。   


学习问题
问题:聪明的研究生对自己的报告质量有着乌托邦式的要求,一再拖延。
解决: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   


对付乌托邦
问题:一个具有远大不现实的生命目标的人是不会被轻易说服去修正目标的。
解决:要求对方去超越自己的极限去落实这些目标。   


魔鬼的约定
问题:有些人会故意拖延不去做一些必要的事情。
解决:让他只答应做还是不做。


一旦我们建立起不对抗的意识,很多原来的思维死结,可能就会慢慢打开,变成一个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事。


每天留出10分钟,跟自己相处,重新观察内在和外在世界,感受一下被“present”这只温暖的大手轻拍肩膀的感觉,看云卷云舒背后的蓝天,世界就这么辽阔起来。


相信自己的体验,不要依赖他人的意见。这是将冥想变成生活现实的前提之一。


道路还遥远,一起探索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世界聊聊之前,先跟自己聊聊呗 (评论: 简单冥想术:激活你的潜在创造力)
不要迷恋“专注力”了,“感知力”同样重要
会“遗传”的五大坏习惯,为了孩子改掉吧!
张德芬:修行,到底修什么?
【怎样看待冥想中的胡思乱想】
冥想365天、累计2500多分钟,我有三点收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