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统一性

      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通行多年的原理体系还有缺陷。有些论述不能真实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甚至在一些原则性观念上背离了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包含着一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读和曲解,甚至潜藏了一种无根性的恐慌。

       有的学者们认为,唯物辩证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也是目前相对沉寂的一个领域,现有的教材体系没有为辩证法确立真正有效、合法的基础,没有回答有没有与科学真理、科学方法相区别的哲学真理和哲学方法这个问题,没有为辩证法的应用划定一个边界。
      
困惑主要在于,除了形式逻辑的表述方法,还找不到一种与之不同的辩证逻辑的表述方法。有人提出了实践思维和实践逻辑的概念,但仍然跳不出只能用形式逻辑来进行表述的窠臼。这使许多哲学家至今仍在苦苦地思索。
       
我认为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教材没有用辩证的观点,而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造成的。搞清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辩证关系,搞清了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区别,搞清了科学真理与哲学真理的一致性,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的一致性,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是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一点,现在的哲学教材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但是辩证法本身又告诉我们,一切对立的事物又都是统一的,一切差异都通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融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也只能如此。
       
辩证法是对形而上学的否定。但辩证法又告诉我们,否定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首先是继承,然后才是发展。辩证法对形而上学是如何继承的,又是如何发展的,这些都应该搞清楚。
       
辩证法告诉我们,研究一个问题,只有从考察、分析它与对立面的矛盾入手,既要看他们是如何对立的,更要深入一步,看他们是如何统一的,才能真正把握它们的本质。
       
对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哲学教材讲得不多。而不讲清这一点,就很难真正理解辩证法,也是不符合辩证法本身的基本要求的。
       
辩证法本身已经指出了它与形而上学统一的必然性,指出了研究方向。它们具体是怎么统一的,还要我们具体分析。为了方便讨论问题,我们先来谈谈形而上学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一、形而上学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形而上学是以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思想方法。它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越来越严密,越来越科学。形式逻辑就是它的科学结晶。而数学本质上则是高度抽象的,数字符号化的形式逻辑。他们都是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科学表述。
       
恩格斯说:形而上学的方法在当时是有重大的历史根据的。
      “
对于日常应用,对于科学的小买卖,形而上学的范畴仍然是有效的。
      “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地、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甚至形式逻辑也首先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由已知进到未知的方法;辩证法也是这样,只不过是更高超的多罢了;而且,因为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狭隘的界限,所以它包含着更广的世界观的萌芽。
       
列宁说: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思维对运动的描述,总是粗糙化、僵化。不仅思维是这样,而且感觉也是这样;不仅对运动是这样,而且对任何概念也都是这样。
      “
用相对的概念是无法进行任何思维的。
       
认真领会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些精彩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对于日常应用是有依据的、有效的、合理的,也就是说它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科学的。
       
第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必要的。因为用相对的概念是无法进行任何思维的。离开了形而上学的概念,我们不能说任何话,也无法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形而上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不可缺少的科学方法。
       
第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有局限性的。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正确地把握形而上学方法的界限,就能正确地运用它。界限就是条件。
       
世界观是对世界抽象的、总的看法,形而上学作为研究具体问题的科学工具,难以对抽象的事物进行精确的描述,所以作为世界观是不够全面的。它的局限性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辩证唯物论包含了形式逻辑,又增加了对概念的辩证解读,正好弥补了形而上学的这个局限性,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科学的世界观。
       
在运用形而上学方法的同时,注意把握与该问题有关的条件,就是科学的思想方法,辩证的思想方法。简单说就是条件论。

       
二、在认识的过程中互相依存。

       
人们认识世界首先是通过感觉,把具体的客观事物,用一定的精度,抽象为概念。这是我们常说的认识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一定数量概念的积累和相互联系,逐渐形成概念体系。这就是婴儿学习思维和讲话的过程。
       
人们通过概念体系来进行思考,综合、归纳、运算、推理、演绎,得出新的概念、结论、理论。这是认识得第二个阶段。
       
把结论拿到客观世界中去运用和检验。这是第三个阶段。
       
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更深刻的感觉,如此循环不已。
       
在认识的第一个阶段,辩证法把活生生的客观事物抽象为概念,只能运用近似的原理,任何概念都是近似真实地反映着客观事物。 
       
在认识的第二个阶段,概念之间的运算和推理阶段,是严格地按形而上学的原则进行的。
       
事情到此还远远没有结束。当我们把上述公式运用到实际中去的时候,上述每一个概念都要通过辩证的方法,才能变成实际的事物。在第三个阶段,结论概念的使用阶段,也要用辩证的方法。
       
从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离开了辩证的思维,我们就无法从宇宙中得到独立、静止、明确、有确定内涵和外延的概念,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概念体系。也无法把任何理论成果运用于实践。
       
同样,离开了形而上学,我们也无法进行任何思维。因为即使辩证法本身,也是概念之间的推理,也要通过形而上学的方式才能实现。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共存于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之中,它们是人类认识宇宙之链上的互相相扣的环。在这个共同体中,它们互为存在的条件,缺少了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存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就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三、在表述特征上互相转化。
       
辩证的方法首先是对形而上学方法的继承,然后才是发展。
       
继承就是首先承认它的合理性,发展就是看到它的局限性,克服它的局限性。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既是互相依存的,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正如好坏、美丑、真假、高低、冷热等对立的概念一样,一切依参照系而定。
       
当我们说一个单位的工作有三分缺点,七分成绩时,可以说是辩证的,也可以说是形而上学的。关键在于参照系不同。
       
在具体的运用中,我们无法采用绝对辩证的方法,或绝对形而上学的方法,只能兼而有之。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即不同的参照系中,他们的表述特征有所不同而已。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这个单位的工作好。--------------------形而上学
       
这个单位的工作有成绩,也有缺点。----------辩证
       
这个单位的工作有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形而上学
       
这个单位有七分成绩是相对的。--------------辩证
       
这个单位的成绩是7.1分。---------------形而上学
       
这个单位不是各个方面成绩都是7.1 --------辩证
       
在上面的例子里,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互相交替,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但每进一步,每一次循环,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深化一步,而不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一般来说,辩证法只是根据其基本原理,指出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趋势和可能性,形而上学则根据具体的条件和规则,推导出具体的结果。
       
辩证法一般只指出事物的几种可能性,形而上学一般对事物作性的确定。
       
辩证法一般只指出事物量的误差的可能性,形而上学一般对事物作量的确定。
       
辩证法一般只使用抽象的表述,形而上学一般使用精确的表述。
       
辩证法从世界观的角度形象地描绘出物质联系和运动的画面,形而上学根据具体的条件精确地描述具体的事物。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科学的方法,他们在认识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省略表述的必然性和局限性
       
人们使用概念,不是孤立地使用,而是在使用一个概念体系。
       
要解释概念A,只有使用与之有关的一组概念B才能做到。而概念B中的每一个概念,只能由另一组概念来解释,如此循环不已。概念之间互相联系着,互为解释,成为一个立体的网。概念就是这个网上的结。在这个网中,任何两个概念之间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
       
概念参照系好比一个立体的网络。过网中任何一点,可以有无数条射线。一个概念,从理论上讲可以做无数个解释。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也只有采取省略的形式。要确定一个平面上的点,只要确定坐标上的两个点就可以了。杯子如果主要用于喝水,那么考虑与之有关的主要因素就可以了。
       
省略包含在具体场合、环境之中。客观环境、场合,人们约定俗成的理解,都可能是参照系。省略包含着误差。误差就可能引起歧义。为了避免歧义,科学上往往采用比较严谨的表达方式。但无论如何严谨,仍然避免不了省略和产生歧义的可能。
       
形而上学认为:是=是;非=非。
       
诡辩论认为:  =非;非=是。
       
辩证法是上述的统一:是=是;非=非;是=非;非=是。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辩证法首先承认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
       
亦此亦彼的结论,实际上是对两个参照系所得出的结论综合而得出的结论。这是一种省略的表达形式。首先承认时使用A参照系得出的结论,适当的地方是使用B参照系得出的结论。
       
当我们设50度以上的水是热水,50度以下的水是冷水,那么45度的水是冷水。
       
当我们设40度以上的水是热水,40度以下的水是冷水,那么45度的水是热水。
       
当我们说,45度的水即是冷水,又是热水的时候,省略了它在那个参照系中是热水,在那些参照系中是冷水。但它们不可能在同一个参照系中既是热水又是冷水。
       
当我们还原了这些参照系以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他们的相互转化,继承和发展就暴露无遗了。其实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一样,都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只是它们使用在不同的场合和阶段罢了。

       
五、比较科学的表述方法
       
为了避免误解和歧义,科学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先充分叙述条件,再叙述结论。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再举个几个例子。
       
在函数Y=X—1中,当X大于1时,那么Y大于零。
       
在函数Y=X—1中,当X小于1时,那么Y小于零。
       
在函数Y=X—1中,当X等于1时,那么Y等于零。
       
当我们把上述三个形而上学的表达放在一起,我们说在函数Y=X—1中,Y在有的条件下大于零,在有的条件下等于零,在有的条件下小于零。通常我们说这是比较完整的,辩证的表达。其实和上述三个形而上学的表达相比,这里只是省略了X的具体数值。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关系的形而上学的表述放在一起,并省略某个具体数值的表述和分析的方法,通常我们说它是辩证的方法。
       
从省略的角度看,有些辩证的表述,不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而上学的表达方式的省略形式。
       
恩格斯有一段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经典描述。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在这幅画面中首先给我们叙述了条件。深思熟虑地考察是理性的思考,哲学的思考,是从世界观的角度看问题。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考察对象是自然界,包括人类历史,人类的精神活动。
       
恩格斯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法,把我们带进了二十世纪才有的用电脑三维动画模拟的浩瀚的宇宙空间。设想我们站在这个空间观察宇宙的情形。身边没有了地球表面静止的参照物。这些都是条件。
       
在这样的条件下,恩格斯给出了一切都在联系和运动的结论。尽可能详尽地表述,避免歧义和误解,这是恩格斯的高明之处。难怪有人要发出哲学回归经典的无奈。
       
即使是这样经典的描述,可以,并且也只能是通过形而上学的方式来实现。任何论述本身就是有限的形而上学的概念按照形式逻辑规则的组合。

       
六、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形而上学的方法,即形式逻辑和数学的方法,主要是研究概念之间的推理。目的是通过已知概念,推导出新的结论概念。
       
形而上学的方法把概念看成是不变的,以便按形式逻辑的原则进行运算,得出新的结论概念。
       
辩证法把概念看成是根据一定的条件而变化的。以便它研究概念形成的条件,判断这些概念是否超出了适用的条件,即适用范围。如果其中某个概念超出了该规律原有的适用范围,辩证法就为探索更高层次的规律指出方向。
       
至于在什么条件下有什么变化,新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这又需要形而上学根据辩证法指出的方向,探索确定的答案。如此进入新一轮循环。
       
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辩证法也可以叫做条件论。

       
七、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的一致性
       
哲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是研究科学的科学,即研究具体各门学科科学中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的原理来源于各门具体的科学。它的方法和各门具体学科使用的科学方法也只能是一致的。科学是自然规律的反映,科学方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如果说还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哲学规律,那这样的哲学规律就不是科学,也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人生的崇高目标是追求科学真理。尊重科学是人类崇高的信仰。有信仰才能有不迷信任何权威的胆略和献身精神。有信仰才能有胸怀。有胸怀才能有自觉的民主意识。
     
       
八、辩证的方法论。
       
辩证的方法论就是在运用形而上学方法的同时,考察有关概念的使用条件,看它是不是超越了适用范围。如果超越了原有的适用范围,辩证法就为探索新的规律指出方向。
       
承认不承认条件或参照系是检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诡辩论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形而上学的过错并不在于它建立起了静止的、独立的概念运算规则,这恰恰是它的优点和功绩所在。它的过错仅在于忘记了概念不可避免的弱点,概念的条件和参照系。把概念和规则当成是无条件的,在实践中超越条件去运用。
       
诡辩论的过错也不在于他指出事物不同的结果。这恰恰也是它的功绩。它的过错仅在于忘了指出,这些不同的结果,不过是不同条件和参照系中得出的结果。
       
为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熟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逐步熟练地掌握他们。
       
明确在认识的不同阶段,正确地使用不同的思维方法。
       
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并着重注意概念的精度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公式或原理是否在使用范围内。参照系是否一致,省略有无误解。
       
重视分析原有的原理、公式、常数解释不了的矛盾,善于从中探索新的规律。
       
由于我们在实践中往往是先猜出公式、原理,后弄清适用范围,所以如果不谨慎从事,而是拿着书本或公式到处套用,不注意新情况、不承认新情况,就会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两种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
       
辩证的方法论告诉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忘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对任何事物都抱着不迷信、不满足的眼光,力求从上一层次来俯瞰事物的整个面貌。它总是在探索新层次,探索新规律,把科学不断推上新的台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辩证法的本质
思维方法
解剖思维运动,解读心学的规律,让思维有迹可寻
《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
科学哲学论纲 第二章 第四节
形式逻辑 | 逻辑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