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文看懂草书的前世今生!(上)

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隶书到今草的衍变,是书法变革史上,一次大的腾飞,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并且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章草:

中国书法史上最为原始的草书源于汉代,是以隶书草写而演变形成的书体。而今草的前身即是章草,章草与今草最为鲜明的区别在于章草保留着隶书的笔意特征,一字内笔画有所连带,上下承接独立不连笔。

由来:

“章草”这种字体它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以上《急就章》的说法只是其一,时代深渊各说无从考证,但纵观历史史实:

章草的得名,其一说是为章帝所爱而得名,因汉章帝喜好这种书体,并命杜度等奏事用之,故得名。唐韦续《篡五十六种书》云:“章草书,汉齐相杜伯度援藁所作,因章帝所好,名焉。”

其二说是用于当时奏章而得名;

其三说是元帝时史游用于书写急就章, 史游作草书《急就章》(本名《急就篇》),后来省去“急就”二字,但呼“章”。

其四说是取“章程书”意,意即其草法规范化、法则化、程式化。唐张怀瓘《书断》说:“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王 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又说:“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边茹,上下牵连”,“呼史游草为章,因张伯英草而谓也”;“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张怀瓘的这些话,基本勾勒出了章草书体的来龙去脉。

无论为何种说法,均不确切。

从“章”字的本义来分析,它的准确含义是篇章、章法、章则,含有法度的意思。东晋新体草书形成后,由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遂称“章草”,新体草书则称“今草”。所以说,把当时规范化的、章法化的草书称之为“章草”,还是十分允当的。

《急就章》

史游,西汉元帝时任黄门令期间所著《急就章》突破前规拆解隶体以隶书草写的方式进行书写,洒脱飘逸纵横自由,出于草创之意,故而称之为“草书”,直至今草出现,最初的草书改名“章”草。

史游所创的草书与后人之草书有不同,而是把字的形态和笔画简约,不依照隶书的固定形态来书写,笔画之间互为连带呼应。《急就章》大开书法之先河,史游也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传奇使得西汉书法史功垂千秋。

《急就章》节选,全本高清请留言索取

《急就章》节选,全本高清请留言索取

《急就章》节选,全本高清请留言索取

《急就章》节选,全本高清请留言索取

《急就篇》为西汉人史游所著,以63字为一章。第一部分列举了132个姓,单姓加两字、复姓加一字成三字句,所加的字都是一些抽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便学童识字学习;第二部分“言物”,依次叙述了锦绣、饮食、衣物、臣民、器物、虫鱼、服饰、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植物、动物、疾病、药品、丧葬等方面,七字一句,有韵,读来顺口;第三部分写的是职官方面的字。全书最后用四字句歌颂汉代的盛世。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皇象书,今有刻本流传。而以明代吉水(今属江西省)杨政于正统四年(1439)时,据宋人叶梦得颍昌本摹刻的为最著名,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原石现藏松江县博物馆。

章草代表书法家:皇象

皇象,字休明,三国时期吴国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时有书圣之称。

皇象的草书与曹不兴的绘画,严武的围棋,菰城郑妪的算相,吴范的善候风气,赵达的算术,宋寿的解梦,刘敦的天文并称“八绝”(亦称“吴之八绝”)

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瓘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晋葛洪《抱朴子》誉为“一代绝手”。南朝宋羊欣说:“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唐张怀瓘《书断》评他的章草为神品,八分为妙品,小篆为能品。传世书迹有《文武帖》、《急就章》、《天发神谶碑》,相传为皇象书。书论《论草书》。今世仅存《急就章》石刻,相传为皇象书。

《文武帖》

《文武帖》吴 · 皇象 章草

《文武帖》书迹妙绝,气息古雅精美,一字一形,神态各异,似庄严菩萨;气势不凡,精微奥妙。其用笔:皇象下笔极其利索,提按分明,沉着痛快。笔断意连,笔与笔之间讲究呼应。笔势鼓荡,左右拓展,极具隶意,似有一种元气在线条内激荡着,极具生命感。其结体:每字大都以左右伸展取势,如大鹏展翅,给人以舒适、自然的美感。草体而真写,这是所有习章草的特征,每字的结体能以略扁而自造险境,虽字字险境各不同,但每字都统一于章草的法则。其章法:通篇布局井然有序,峻密而不拘紧。列整齐而行错落有致,通篇望去,每个字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构成了深沉悠长的音乐华章。

释文:

吴青州刺史皇象书

文武将坠。乃俾俊臣。整我皇纲。董此不虔,古之君子,即戌亡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吕尚七十。气冠三军,诗人作歌。如鹰如鹯,天有泰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人有计策。六奇五间。

《文武帖》版本一

《文武帖》版本一

《文武帖》版本二

《文武帖》版本二

王羲之书《皇象帖》

王羲之《皇象帖》草书,2行14字,收刻于《淳化阁帖》卷七、《大观帖》卷七。记录了王羲之求人将皇象草书送给他的事情,其间传递了王羲之亦曾学习皇象的信息。

【释文】皇象草章,旨信送之,勿三(忘)。当付良信。

《皇象帖》其一

《皇象帖》其二

《皇象帖》其三

《皇象帖》其四

大意:皇象的草书,望遣使者送达,勿忘。应当交付信得过的信使。如果对帖文的理解无误的话,可以察见王羲之对当时传世的皇象书迹的重视。“当付良信”,显出王羲之担心不可靠的信使将这一书迹遗失。皇象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书法家,以章草书著称於世。《淳化阁帖》卷三收刻其《文武帖》,《宣和书谱》卷第十三著录的北宋内府所藏《急就章》,都是其代表作。皇象有“草圣”的美称,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其草书“沉著痛快”。他的书法师范杜度,兼通八分、篆书。在东晋,皇象的书作鲜有记载,在王羲之的这一尺牍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有关皇象书作的信息,因此,此帖还具有书法史料价值。

《淳化阁帖》卷七、《大观帖》卷七收刻此帖。第二行第二字刻成“三”,当作“忘”。楊用修则謂:“此‘三’字甚明,恐是三思之三,因促還皇象章草,故促之‘勿三’也。”

看完后你是不是对草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下节我们一起探讨“今草”,谢谢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章草经典 大观
什么叫草书?草书的发展演变过程?
草书一般分为哪几种?
草书的简介、分类和发展
《章草》(二)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704认识草书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