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论坛】李力丨早熟的艺术 永恒的童年——纪念奥地利画家席勒逝世100周年

主持人语:

  埃贡·席勒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艺坛最耀眼的明星,“维也纳分离派”的主将,又是相互欣赏的挚友,他们年龄相差28岁,却同在1918年去世。去年和今年世界各地举办了多次大型回顾展,借这两位杰出艺术家逝世百年之机,回顾他们的艺术成就,致以敬意。席勒是一位天才人物,他的人物素描线条锐利,刻画人物神经质般的入木,在世界各地粉丝众多。近年来,克里姆特成为国际艺术市场上最受追捧的现代派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也受到广泛喜爱。在中国,席勒和克里姆特都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被介绍到国内的,对中国艺术家都产生过很大影响。本期旅居奥地利的学者李力的文章追述了席勒短暂而辉煌的艺术生平,指出席勒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可以超越克里姆特。这个问题颇为有趣,读者可以也做一番思考和回应。克里姆特是一位杰出的人物画家,但他的风景画占其全部创作的四分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冯启乐的文章从克里姆特的心理动机、情感特点、魅惑于东方美学、装饰艺术等多个角度全面探析了克里姆特的风景画艺术,加深了我们对这位现代艺术大师的理解。同为新艺术运动大师的捷克艺术家穆夏曾是红极一时的流行艺术家,本期青年学者邵莉媛的文章通过对穆夏早期所受艺术影响和艺术教育经历的研究,指出穆夏之所以在后来可以转型创作斯拉夫史诗,成为一位重要的历史画家,慕尼黑美术学院求学的经历极为重要,为穆夏后来的发展打下了深远的伏笔。

——王红媛

内容摘要:席勒,一个维也纳美术学院没有毕业的青年画家,脱离了维也纳青春风格的装饰画风,走上了表现主义的道路。他受到哑剧演员朋友的影响,善于在照相机和镜子前面展示自己的各种表情姿态,其自画像反映了世纪之交和一战时期动荡的社会局势和人们焦虑的心态,他用童年般纯真的眼光描绘人体作品,引起保守人士的非议。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欧美重新评价了席勒探讨生死画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童年   生死   情爱

  一百年前,1918年10月31日,奥地利著名画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因患西班牙流感,在维也纳去世,年仅28岁。

  上世纪70年代末,席勒第一次被介绍到了中国美术界,曾被翻译成希尔、斯契尔,80年代初国内的美术院校师生面对他的人体作品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后来根据德文发音,他的中文译名改成席勒,但容易和德国著名文学家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发生混淆。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在维也纳的艺术博物馆里欣赏席勒的绘画杰作。

  席勒在下奥州克洛斯特新堡读教会中学时,美术老师和当地画家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鼓励他走上了艺术家的发展道路。据他母亲回忆,席勒一岁半就开始画画,小时候画得最多的是家里窗前驶过的火车。席勒在学校时成绩不好,他情愿画画,不想学习枯燥的教学公式。母亲对儿子不好好学习的行为感到恼怒生气,把他画的画扔掉了。1906年,16岁的席勒考上了维也纳美术学院,接受学院派的训练,学习人体写生。他难以忍受格里彭克尔教授古板僵化、崇尚古典主义的教学方法,两年后离开了美术学院,席勒和一些志同道和的艺术朋友成立了“新艺术群体”。1908年,比席勒年长1岁的希特勒重新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结果再次落选。

席勒  穿孔雀马甲的自画像  纸板水粉  51.5×34.5厘米  1911

  1897年,以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为首的艺术家成立了维也纳分离主义艺术家联合会(Wiener Secession),简称维也纳分离派,他们用分离这个词表达了同保守传统的对抗决裂。席勒加入了分离派,他为维也纳美术装饰工厂设计明信片,一块参加分离派集体画展,并给分离派的展览设计了海报。维也纳分离派带有青春风格Jugendstil的显著烙印,青春风格在绘画、建筑、设计、装饰领域掀起了划时代的艺术革命。席勒早期的风景画受青春风格的影响,但他很快脱离了讲究装饰趣味的偏好,转向了表现主义的画风。

  席勒十分敬仰维也纳的画坛皇帝克里姆特,1907年,17岁的席勒带着一些素描习作前来拜访克里姆特,俩人从此结下了友谊,但从来没有师生关系,他俩是圈内的好友,相互欣赏,互相交换作品,各自保持独立。年长28岁的克里姆特像父辈那样热心提携这位年轻的绘画新秀,为席勒介绍收藏家。1913年席勒成为奥地利艺术家协会的成员,克里姆特是该协会的主席。席勒1912年画过一幅他和克里姆特并肩行走的油画《隐居者》(181×181厘米),两个绘画大师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里在艺术史上实为罕见。

席勒  两个少女  铅笔水彩  40×30.5厘米  1911  维也纳阿尔贝蒂纳艺术博物馆藏

  站在席勒的自画像和肖像摄影前,你会感到他在和观众对话,裸露他的内心世界。席勒尤其喜欢画自画像,他是伦勃朗之后,自画像画得最多的画家。埃尔温·多米尼克·奥森是席勒在维也纳美术学院的同学,擅长哑剧表演,他的女友莫阿有着中东地区的血统,曾在小型剧场演出。席勒生活的年代,X光开始涉及人的指骨研究,医学文献里大量关注精神病患者,街上画廊里不时举办人体摄影展,维也纳警方收集有犯罪人的各种头像照片,在身边好友和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席勒像个演员,自编自导,追求自我表现。席勒故意手指分开,头部扭转,表情夸张,身体摆出各种姿态。

  席勒经常在自画像里描绘自己的身体,与法国画家德加、劳特累克的人物画相比,席勒的人体画没有背景,人物孤独无助,受到抛弃,没有居住之处和生存的空间,高傲、冷酷、敏感的艺术家看着周围的世界。《坐着的男人体》(1910年)充满了表现主义的张力,轮廓线异常尖锐,画家极度变形的躯体是内心撕裂的写照。席勒写道:“在秋天的日子,我常常半睁着眼睛哭泣。”

  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席勒不愿过循规蹈矩的生活,面对别人的指责和妒忌,他想躲避维也纳沉闷的空气,1911年,他和要好的美院同学、女友瓦莉·诺伊齐尔来到了席勒母亲的故乡——今天捷克的克鲁姆洛夫。那里的古镇十分破旧,人烟稀少,像死一般寂静,席勒在古堡上面描绘了眼前波西米亚森林怀抱的木屋小巷。这些年轻人整天有说有笑,批评社会,他们在河里游泳,画着人体,自由放纵的言谈举止被当地人视为异端,大逆不道,当地人看不惯与17岁女友的同居关系和找少女当模特画像,席勒被迫离开了克鲁姆洛夫。

席勒  自画像  木板油彩  27.5×49.5厘米  1911  维也纳市立历史博物馆藏

  1912年,席勒在下奥州的小镇诺伊伦巴赫继续过着无拘无束的“波西米亚”式的日子,照旧给少女画像。他再次遇到了麻烦,受到警方传讯,有人控告他劫持侮辱13岁的少女。后来查明没有此事,纯属造谣中伤,但法庭仍以“传播色情作品,有伤风化”为名,当庭烧毁他的少女人体素描,125件人体作品被没收,判处席勒监禁24天。席勒在监狱里没有停下画笔,有一幅监狱牢房的素描淡彩题名为“一个桔子是唯一的光线”。

  毋庸置疑,席勒对十三四岁的少女模特颇感兴趣,她们经常来到他的画室,成为他心中纯洁无瑕的艺术女神,席勒本身就是一个童心未泯、有点天真的画家,喜欢摆弄玩具。席勒在自画像、少女人体作品里毫不回避身体器官的表现,他笔下的女性张开双腿,撩起裙子,艺术家不断挑战社会的承受底线。如果从现在的道德角度来看,席勒应当注意和青少年在一起的行为分寸和周围人们的反应,光是洁身自好,不怕诬陷显然是不够的。同样,100多年过去了,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色情?至今往往还是司法机构说了算。在第三帝国,席勒被纳粹贬为“堕落艺术家”,“二战”结束后,不少人还认为席勒的作品含有色情成分,20世纪60年代,席勒的人体画册还不被允许放在维也纳书店的橱窗里。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直到1955年才开始展出席勒的画作,席勒揭露虚伪面目的油画《大主教和修女》(1912年)被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以不宜挂在展厅为借口,卖给了私人收藏家莱奥波德。

  情爱,死亡是席勒艺术创作的主题,他的艺术观念是严肃的,他认为,“表现情爱的艺术作品也是神圣的”“性是存在的动力”。在席勒看来,生活不是轻松明朗的画面,人的一生会遇到失望、痛苦、神秘、伤害、性爱、暴力,最后走向死亡。席勒的人物画里,找不到英雄人物,看到的只是内心挣扎的脆弱灵魂,从活力到衰落的演变过程。席勒写道:“一切都在死亡中活着。”对席勒来讲,艺术家的任务是不带偏见、毫不留情地展示真实的人体,他的自我观照是和观众进行沟通的游戏,这使得席勒直到今天仍然成为现代艺术的偶像。

席勒  躺着的女人体  铅笔水彩  29.8×46厘米  1917  维也纳阿尔贝蒂纳艺术博物馆藏

  席勒的绘画十分讲究造型语言,暗淡的色彩隐喻着死亡的来临,男女拥抱意味着对生活的渴望,忧郁的表情述说着人生的不幸。在席勒的笔下,女性的身体和房屋的土墙都是私密的,他将爱意和严谨倾注在画里,两者没有区别,同等对待。席勒像一个殉道者和幻想家,以极端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挑衅激怒社会,寻找心中的理想世界,他的作品一直伴随着赞美掌声和排斥拒绝,席勒逝世100周年之后,他对人物的刻化塑造仍有现实意义。

  席勒的父亲阿道夫·席勒是下奥州小城图思的火车站站长,他在精神错乱的状态下,烧毁了家中所有的股票证券,恶化的身体导致他提前退休。他的父亲在结婚之前染上梅毒,那个时代不少名人也没幸免。席勒幼小的心灵里缺乏家庭的关爱,他对情感尤为脆弱敏感。席勒和妹妹格特鲁德(爱称“格蒂”)的关系非常亲密,相依为命,妹妹是他早期的人体模特,1981年格蒂以87岁高龄去世。

席勒  画家妻子埃迪特·席勒  布面油彩  140×110厘米  1917-1918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藏

  从1911年到1915年,瓦莉·诺伊齐尔是席勒的模特和同居女友,席勒一半的作品都能找到她的身影,据说是克里姆特把这位姑娘介绍给了席勒。除了待在画室外,她还当过售货员、收款员、服装店的试衣女,模特这个职业在当时名声很差。也许常年的漂泊不定,使得席勒萌发了建立稳定家庭的念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席勒把画室搬到了维也纳富裕的13区。画室对面住着来自德国的哈尔姆斯两姐妹一家,姐姐阿黛勒·哈尔姆斯在维也纳老城的一家服装店当售货员,她主动追求席勒,未能如愿。席勒最后选上了锁匠的小女儿埃迪特·哈尔姆斯为妻,离开了共同生活四年之久的模特、女友瓦莉·诺伊齐尔,席勒做出最终的抉择。为此,他备受煎熬,尤其痛苦。1915年6月席勒去布拉格当兵之前与埃迪特结婚,4天后,席勒到部队报到。战争年代,艺术家享受到了一些“特权”照顾,将军们不想让艺术家去枪林弹雨的前线。席勒没有端枪打仗,仅做些文秘事情,席勒画了一些俄国战俘的素描。1917年他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上司珍惜他的艺术专长,席勒转到了军事博物馆,从此,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艺术创作。

  席勒结婚以后,他对两性关系的描绘不像以前那样紧张激烈了,油画《拥抱》(1917年)的画面变得温柔亲密,洋溢着祥和浪漫的情怀。瓦莉·诺伊齐尔在席勒的一生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她对席勒的绝情极其伤心失望,这个坚强的女子很快调整了心绪,重新融入社会生活中,她上了护士学校,在维也纳的野战医院担任护士。1917年她报名上了前线,抢救伤员把命丢在战场,年仅23岁。

  1918年2月6日,56岁的克里姆特因中风在维也纳去世,席勒在维也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停尸房给崇拜的前辈画了遗像。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后,维也纳画坛金色时代的又一颗巨星坠落。1918年秋天,“一战”接近尾声,首先在美国暴发了流感,迅速传到了西班牙和欧洲大陆。在大城市里许多人突然不省人事倒在大街上,西班牙流感通过唾液传染,患者很快高烧超过41度。身孕6个月的埃迪特染上了西班牙流感,10月27日,席勒给母亲写信,告诉他的妻子8天前“病得很严重,有生命危险”。28日,埃迪特离开了她心爱的丈夫,席勒受到了妻子的传染,3天后,31日凌晨1点,也永远闭上了双眼。

席勒  三个少女  铅笔水彩  44.4×30.8厘米  1911  维也纳阿尔贝蒂纳艺术博物馆藏

  席勒在晚期作品里,以极大的热情把妻子的形象留在画布和纸张上面。妻子去世后,席勒忍着悲伤,拿起画笔继续描绘《家庭》(1918年),画里有席勒、妻子和孩子一家三口,可惜这幅油画没能最后完成,家庭永远无法团圆。奥匈帝国“一战”战败投降之日,席勒和妻子合葬在维也纳13区的公墓里。妻子的姐姐阿黛勒·哈尔姆斯1968年78岁逝世时,按照她的遗愿,和妹妹、妹夫葬在一起。

  席勒不幸英年早逝,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留下了350幅油画,2800张水彩、素描。他是一位高产画家,可以在短暂的几分钟内画完一张人体速写,用笔尤为生动流畅,一气呵成。席勒在生命的晚期达到了艺术生涯的顶峰,他有固定的收藏家支撑,虽然年纪轻轻,已是维也纳画坛的重量级人物,奥匈帝国国家画廊花重金购买了他为妻子画的油画《穿蓝色裙子的埃迪特·席勒》(1918年),他在德国、荷兰、瑞士、丹麦、瑞典、捷克也曾举办画展。克里姆特去世后,席勒成为奥地利美术界新的领军人物,1918年3月,席勒在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举办的画展大获成功,引人注目,19幅油画,30张素描挂在展厅中央。

席勒  维克多·里特尔·冯·鲍尔肖像  布面油彩  141×110厘米  1918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藏

  “一战”以后,席勒逐渐被人遗忘了。1941年,席勒的首次个展在美国的一家画廊举行中,尽管售价极低,一张素描20美元,一张水彩50美元,可是没有卖出一幅作品。到了1960年,席勒的名气逐渐提高,美国的一家博物馆举办了他的画展,1965年,古根海姆博物馆迎来了“克里姆特——席勒大型联展”。20世纪70年代起,这个早熟的绘画大师时来运转,在艺术的舞台上又重新大放异彩,作品得以在世界各地巡回展览。1980年,奥地利和德国联合拍摄了席勒传记片,2016年,奥地利、卢森堡合作拍摄了席勒的故事片《埃贡·席勒——死亡与少女》。好莱坞著名影星朱莉和皮特曾经专程到维也纳,在阿尔贝蒂纳艺术博物馆观看席勒的人体画展。

  从20世纪50年代起,奥地利眼科医生莱奥波德一直致力于收藏和介绍席勒的作品。过去席勒作品的收藏者大都是犹太人,在纳粹的迫害下,犹太人逃离奥地利。“二战”结束后的奥地利百废待兴,经济萧条,人们那时没有艺术收藏的意识,一无所有的年轻穷医生莱奥波德四处收集席勒的作品,被人视为脑子有病,不可理解。50年代席勒的一幅素描只值可怜的50奥地利先令。如今席勒的画作疯狂上涨,价值连城,成了天价,现在他的单幅素描价位在几十万到上百万欧元之间。奥地利政府在2000年免费为收藏家莱奥波德修建了维也纳莱奥波德艺术博物馆,这里是世界上席勒作品收藏最为丰富的艺术殿堂,拥有席勒的42幅油画,188幅素描、水彩。收藏家莱奥波德独具慧眼,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席勒成为家喻户晓,璀璨闪耀的艺坛明星。

席勒  死亡与少女 布面油彩 150×180厘米 1915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

  经常有人问,克里姆特和席勒,哪个更为知名?奥地利艺术评论界有人认为,克里姆特的作品雅俗共赏,装饰性很浓,作为象征主义的画家,克里姆特的画比较甜美,适合大众的欣赏口味。而席勒的作品带有表现主义的特征,绘画语言直接强烈,人物变形扭曲。年轻的艺术反叛者席勒运用线条、色彩深刻地剖析了人的欲望和内在灵魂,揭示了难以摆脱的命运,更具个人的独创风格。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讲,席勒作品的格调和成就应在克里姆特之上。

  席勒生活在传统和现代交错的时代,“一战”的惨败使得奥匈帝国走向灭亡,社会陷入了分裂的边缘,民不聊生,满目疮痍,末代皇帝流亡海外,共和国应运而生。席勒临终时留下的遗言是:“战争结束了,我必须走了。”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19年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绘画 { 果然姜是老的辣
奥地利分离派画家:以性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关于分离画派--赤裸见真实
奥地利表现主义双杰
理解了维也纳分离派你才会懂现代设计
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情欲就是我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