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专栏第二期——卢丁教授编著《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研究报告丛书》
userphoto

2023.07.07 北京

关注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卢丁教授主持中日合作课题“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田野调查与研究”成果。

丛书简介

自1997年始,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和早稻田大学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对四川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的田野调查以及对地域文化、地域历史以及多学科对田野资料以及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支持下,课题合作持续十二年之久。中日学者就四川地区地域文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合作研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课题调查队深入四川西部羌族、藏族等村寨,对民族历史文化、民族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做成了调查报告。《丛书》以田野调查报告为主,收集了中日各个领域研究者对中国四川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各个学科研究论文编辑成丛书。

丛书共三册:

《羌族历史文化研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族乡社会历史文化调查报告”为主。报告是对桃坪羌寨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充分调查后,整理而成的。论文收集了中日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羌族文化的研究论文以及四川古代历史文化相关论文。卢丁、[日]工藤元男 主编:《羌族历史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

《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收集了1999年到2001年的四川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简报以及在白马西藏收集到的白马经书《白马藏族之护轮》释读。论文收集了各个学科宏观角度研究中国西南文章以及四川相关的专题研究文章。卢丁、[日]工藤元男 主编:《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四川民族历史文化综合研究》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毛日乡田野综合调查报告”为主。报告是对金川毛日乡藏族文化遗产进行了充分田野调查后,整理而成的。论文收集了中外学者对阿科里藏族民族艺术的专题研究论文以及对古代蜀文化研究的专题论文。卢丁、[日]工藤元男 主编:《四川民族历史文化综合研究》,重庆出版社,2010年3月版)

前言及目录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目录:卢丁、工藤元男《羌族历史文化研究》

《羌族历史文化研究》前言

文| 卢丁

1993年,在日本国东京都新宿区早稻田,我作为早稻田大学外国人研究员第一次见到了工藤元男先生。工藤先生的老师古贺登先生对中国四川地区的古代神话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工藤先生则是在汉简研究中,发现民间关于“禹神”的记录,进而想对四川西部岷江上游历史文化作进一步的了解;我在早稻田大学东洋美术史专攻的主要课题是《东亚古代青铜艺术研究》,发现古代中亚斯基太美术与巴蜀青铜文化及云南青铜文化有不少的联系。这样,我们很快有了共同的话题,交往也日渐频繁。

1994年,由古贺先生和工藤先生等学者组成的早稻田大学长江流域文化调查队开始与我所在的四川联合大学文学院进行合作交流,经过实地考察及交流,我们认识到:四川西部游牧民族区的历史文化面貌在历史文献中少有记载,考古学资料也很贫乏。单纯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及考古学发掘是很难拨开其历史文化的迷雾,展示出本来面目。因此,四川区域文化史的研究在目前还有许多空白。学术研究难道不正是向未知挑战吗?经过反复探讨,我们将今后合作研究的课题定位于古蜀文明的源流研究上。我们知道这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要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渊源,单从历史学的角度切入是不够的,只有从考古学、民族学、美术史、宗教学、社会学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才可能有所突破。我们的想法得到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王毅先生等众学友支持,他们很快加入到我们合作研究之中;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李绍明等先生也对我们的合作研究予以鼓励和指导。

1996年始,田野考古调查在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大力协助下,在成都平原的合作考古调查正式进行。

在总结1994—1997年的对四川西部游牧民族走廊的考察后。在研究方法上,我和工藤先生也逐渐取得一致看法。这就是以田野调查为主,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该地域的民族和民俗学的资料库。因此,综合田野调查报告和专题田野调查报告也就成为我们五年合作研究规划的重点。

1998年春天,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支持下,由我所在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组织了“羌族社会历史文化合作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主要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社会学系、文学院历史系的年轻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我们以岷江上游理县桃坪乡为定点研究基地,作了长达一年半的综合调查,填写了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拍摄了1500余张正负资料照片,录制600分钟录音资料(资料均存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史研究室)。以工藤先生为首的早稻田大学长江流域文化调查队也多次到桃坪羌寨考察协力,交换意见。

1999年底,我们完成了《四川省理县桃坪乡1998——1999年羌族社会历史文化调查报告》。作为调查负责人的我,文化人类学的田野经验始于大学时代老师童恩正先生的教诲。由于自己缺乏经验,要完美组织完成这种综合调查,其中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加上这是我们合作进行定点综合田野调查的第一份报告,报告中的不足及缺欠是难以避免的。但我和工藤先生坚信:这次调查报告中的许多资料是非常有价值的。为此,我们编辑成这本《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报告,这也是我们确定以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为研究对象的第一本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以《四川省理县桃坪乡1998-1999年羌族社会历史文化调查报告》为主,收录了部分参加调查的四川大学师生及早稻田大学师生的相关论文。我们在编辑这本报告时,始终认为:在各种资料相对欠缺的背景下,相关论文便显得不太重要;而我们的调查报告及保存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史研究室的调查资料今后将为研究者所注目。

我们的合作研究是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这里,我仅代表合作课题组向支持我们的中国和日本的各相关机构表示衷心感谢。

卢丁

于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公元2000年3月

附:《羌族历史文化研究》目录

第一部分:调查报告

四川理县桃坪羌族乡1998-1999年度羌族社会历史文化调查报告

第二部分:研究论文

李绍明:《中国羌族与白马藏族文化比较研究》

工藤元男:《流传在中华世界周边地区的禹的传说》

森和:《关于“羌戈大战”的考证》

倪云鸽、吕登山:《对羌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王毅杰、吕登山:《试论羌族民间宗教体系及其现代化》

陈薇:《浅谈羌族舞蹈的动律特征》

菅野笃司:《从文献资料中所见到的羌族“祭山会”》

徐彬:《羌族传统建筑简析》

汪燕翎:《岷江上游地区羌族和云南丽江纳西族服饰比较研究》

卢丁:《谈中国西部游牧文化走廊的形成及相关问题》

高大伦:《蜀文化礼器初探》

于春:《从四川地区的早期佛教美术遗存看“佛教美术南传论”》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目录及前言:卢丁、工藤元男《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

《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前言

关于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研究课题的思考

文| 卢丁

1994年-1997年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和四川大学合作,多次到四川岷江上游做历史文化考察,对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上的历史文化及民族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早稻田大学的工藤元男先生多次和我交换意见,决定以“中国西部南北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综合研究”这个大题目为中心,共同研究民族走廊地区的历史文化问题,这为今后5年的合作定下了基本方向。

关于研究方法,工藤先生作为日本东洋史研究专家对田野调查及实地的考察表现出极大的重视,多次提到岷江上游历史文化实地考察对自己研究岷江上游历史文化的启迪。我和工藤先生取得了一致看法:决定以田野调查为主,收集游牧走廊上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资料,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完成游牧文化走廊区的实地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值得说明的是,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等学科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并非我们的发明。早在20世纪40年代起,四川大学老一辈历史学、考古学大师徐中舒和冯汉骥先生在研究四川地区历史文化时,便倡导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原则。中国古代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何况四川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在历史文献中记载很少,考古学资料也很贫乏。因此,实地的综合调查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1998年,我们组成课题组,开始定点以四川省理县桃坪乡为研究基地,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综合调查,填写了大量的资料表格,拍摄了1500张正负照片资料,录制了600分钟录音资料。在1999年底,我们完成了“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研究报告之一”《四川省理县桃坪乡1998-1999羌族社会历史文化调查报告》。在这次的调查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野外调查的经验。实际上,野外调查的艰辛,所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是仅仅具备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调查知识便能解决的,其难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里简单列举我们调查中的一个小事例:那是1998年夏,我们在桃坪乡进行羌族神话传说调查时的事。那天早上,从桃坪村出发,中午来到增头寨,找到了寨子里的端公杨步山老先生。杨老先生已经接近80岁,身体还很硬朗,但耳朵有一点问题,交流时比较困难。以前很多研究羌族历史文化的前辈学者都采访过他。当我们问及在端公羌族史诗中关于羌族来源的传说时,杨老先生很肯定地说:羌族传说以前的羌人是猴子变来的。当时我极力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羌族各种传说,但记忆中却没有这种说法,我们便追问其来由。杨老先生回答: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总之,羌族人是猴子变来的。由于年龄的关系,杨老先生对很多羌族史诗已经不能有准确的记忆,但故事的表述还是没有问题的。难道羌族真有和猴子有关的史诗传说吗?杨老先生又说起了其他羌族史诗,而我们的思绪却停留在他最初的表述中。


一个下午过去了。我们又重新回到最初的话题时,杨老先生像是慢慢地找回了自己的记忆。他说:“羌族是猴子变来的,怎么样变来的呢?是因为要劳动要劳动就会直立行走,也就变成了人。”这一下,我们都愣住了:难道羌族人的史诗传说早就包含了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


最后,我们终于弄明白了,原来在新中国建立后,过去的端公都集中在理县的薛城学习过马克思的社会进化论。那时,因为各地的端公都集中在一起,难免说起羌族的史诗,而每天的科学社会主义教育使杨老先生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时他的年龄又大了,难免出现记忆错觉。如果我们没有追根问底,便会出现失误。


1998年,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调查暂告一个段落。合作研究课题组又到了历史上记载的氐人活动地区——绵阳市白马藏族地区考察,准备实施下一步调查计划。考察中,我们发现,这一地区的传统习俗、宗教文化等问题,是我们都市文化背景下的调查研究员难以在短时间内认识和了解的。加上受现代社会的浮躁学术风气、中日双方研究者大学工作时间的紧迫、研究经费的短缺等等压力的影响,为我们的调查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我们非常羡慕以前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者能有充分的时间融入调查对象的社会群体中,完成野外调查。

在桃坪乡定点调查时,工藤元男先生和我原本希望今后在大渡河及雅奢江流域再找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乡寨社团,完成民族文化走廊中典型村寨的调查报告。实际上,要在短时间完成这样的工作显得十分困难。因此,我们一致认定,今后的两年首先应当对该游牧走廊的地理环境、人文知识做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我们从1999年冬季开始,先后到民族走廊的南端——滇西北、大渡河流域的理塘、稻城,古代氐人活动的平武、文县、岷江上游地区做实地考察。在考察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野外调查的难题,首先是语言问题,再就是宗教文化问题等。在平武白马地区考察时,由于白马宗教及苯教、古藏文知识的欠缺,我们对被当地称为“白马经书”的认识便成了问题。这样,联络其他学科学者一起对这种专门的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为我们的工作之一。这样,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西南民族学院的同仁也先后参与了我们的调查与研究。

2002年初,我们收集整理了两年来各类考察资料和专题研究报告,准备编写《中国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研究报告之二》时,才感受到我们对该地区认识的贫乏,短期考察日记的肤浅。但是,在这一地区的各种资料相对贫乏的情况下,我们的专题考察报告和考察日记今后是能为这一地区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的。因此,我们编写出了4篇考察日记,1篇专题研究报告。另外,我们以古代文化交流为中心,把收集到的中外研究者若干论文编辑而成《中国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研究报告之二——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报告,让更多的学者关注中国西部,关注西部的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5年的中日合作研究中,我们双方获益匪浅。5年中,共同的实地调查让我们忘记了国籍和语言的障碍。我们取得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文字和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对今后的研究会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忘不了在川西北大草原所看到的一望无际的牦牛群移动的壮观场景;忘不了历经艰辛,登上陡峭的高山,俯视古人石棺葬遗址的感受;忘不了在高山深谷地带,遥望着牦牛商队驮着酥油长途贩运的联想……野外实地调查给我们这样的历史文化研究者的启迪是无限的。每次调查途中,我和工藤元男先生共同的感受是:真想面对群山、草原、牧场,大声叫道,我们来了!我们看见了!我们领悟到了!

卢丁

2002年8月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附:《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目录

第一篇:田野调查报告

平武县历史文化调查即甘肃文县之行——1999年暑期调查日记

2000年寒假云南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综合考察简报

2000年暑假四川彝族自治州调查简报

20015月四川羌族地区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白马藏族之护轮

第二篇:研究论文集

工藤元男:《从中国周缘地区看中国文明》

卢丁:《论斯基泰美术及卢里斯坦青铜文化对我国西南古代文明的影响》

工藤元男:《也说蜀布与邛杖》

于春:《我们出土的战国至六朝时期的“有翼兽”及相关问题》

杨曦凡:《从黑水俄恩村铠甲舞看岷江上游村寨祭祀中的尚武精神》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

--目录及前言:卢丁、工藤元男《四川民族历史文化综合研究》

《四川民族历史文化综合研究》目录

第一篇:田野调查报告及调查日记

第一章 毛日乡历史地理概述

第二章 经济生产

第三章 宗教信仰

第四章 生活习俗

第五章 风俗习惯

第六章 文化教育

2003年8月四川金川阿科里牧区西藏调查日记

第二篇:专题研究

李昭钰:《四川藏族阿科里地区的玛尼石刻》

林芝零:《藏族建筑装饰研究》

卢丁:《试论古蜀文明的形成》

工藤元男:《秦国的巴蜀统治和法治、郡县制》

冈本真则:《关于古代四川岷江上游楚系文化青铜器的传播及影响》

作者简介

卢丁(1963- ),四川成都人,教授,现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系主任。

学术经历

1987年四川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在四川大学文学院任助教、讲师;1992年10月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东亚美术研究室任外国人研究员;1995年-2003年,四川大学文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副教授;2003年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客座专任助教授;2006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2007年获日本国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2000年至今,兼任日本国早稻田大学亚洲研究所、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从1987年到今,卢丁教授致力于以东亚美术考古为中心的专题研究。田野调查与研究涉及中国佛教石窟造像、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历史文化、文物学与艺术史等领域。近十余年来,主要开展并完成了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中心的田野调查和综合研究任务,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史以及民族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经验和综合研究能力。

代表性成果

专著《中国青铜器真伪鉴别》、主编出版专著《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研究报告》丛书三册(《羌族历史文化研究》、《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四川民族历史文化综合研究》)、《中国四川蒲江邛崃唐代摩崖造像调查研究报告》。

代表性论文有《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金手杖金四鸟绕日饰等造型图案的研究》、《長江上流における巴蜀地域文化》、《中日共同四川地域摩崖造像調査の方法と課題》、《阿嵯耶观音造像源起考》、《成都周边地区唐代石窟造像样式形成的相关问题》、从“降魔成道”到“驱邪祈福”——成都蒲江、邛崃唐代触地印如来造像考》等,其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田野调查、广域视野,美术史与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融汇交叉的学术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论活着还是死去,这群人都不会放过你|云课堂笔记
人类学高级论坛文库总序徐杰舜
第十一期(2005年)——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 ﹑ 研究范畴以及方法论
田野笔记 | 食物、权力与田野调查 ——纪念人类学家西敏司
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困境与新进路
【麒麟收藏】书友聚会:当传统阅读与田野调查相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