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昊《幸福水生活:古罗马的供水体系》

曹昊  男,1978年生,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艺术家、作家、古代竹雕收藏家。著有《城市社会艺术史拾遗》、《永恒之城》等著作。

幸福水生活

——古罗马的供水体系

曹昊

古罗马人创造了最为先进的供水体系,他们为此发明了渡槽、水塔、喷泉和下水道,这些有用的设计至今还在被后人沿用,焕发着智慧的光辉,但是现代人面对这些古代遗迹难免会产生疑问,这些水是如何运用和管理的呢?它们从哪里引来,又流向何处呢?

为有源头活水来

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气、火、地和水是万物构成的四大要素,仰慕希腊文化的罗马人恭谨地接受了这个理念,但和希腊人的形而上不同,罗马人对此似乎有不同于希腊人的深刻认识,他们供奉灶神,小心翼翼地保存神圣的火种,而对于水的使用就更为慎重。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如巴比伦、长安都发展到罗马那样庞大的规模,但是洁净的水源从未对古代的人们产生过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人们也从未如罗马人一般投入过如此巨大的精力来为城市源源不断地运送这些健康的水源。

从维特鲁威的著作中可以了解到,对于水源的注重来自于对健康的注重,罗马城曾经遭遇过一阵可怕的瘟疫,人们向神灵祈求援助,神谕告诉人们想要抵御瘟疫,就要饮用干净的水。事后罗马人一直把引入健康水质作为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他们建造巨大的水池,架设石质巨龙般的引水渠把山间清澈的泉水和冷冽的地下水引入城市,因此在引水工程之前,有一个必要工作就是找水脉。

相比之于那些一望可见的河水,维特鲁威更注重探索寻找地下水的方法,他举出的方法对于今天探险者的野外求生技能仍然是很有益处的,比如在太阳升起之前,身体趴在地上,下颚支在地上,观察附近土地上是否有湿气弥漫上升到空际,那就是有地下水的标志,下颚支在地上是为了准确定位不致晃动,以至于准确的找到这个地方。有些地方的水质是不好的,比如粘土、砾石下面的水量很少,也不好喝;在黑色土下面的水很好喝,但水量太少;只有在细沙石的下面水量又大又好喝。就和现在的人们爱喝纯净水一样,古罗马的人们也偏爱山间岩石和山麓地带的泉水的清凉口感,他们感性地认为这儿的水质最轻,是水的精华(因为轻的东西总是留在高处);而不喜欢平原地带的水,因为它们地处低洼,总是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还带着一股咸味。

水脉找到了,就要考察合适的地点建一个蓄水池,混凝土制作的蓄水池通常就位于水脉附近的山体上,位于地面下方少许,设置砖砌的或者混凝土的拱顶,以避免阳光的直射,设置有通风口,使水质不致变质发臭,并保持着水池内外气压的相同。在早期水源地的蓄水池往往配置铅的输水管,罗马人很快就意识到铅对人体的极大害处,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找到比铅管更为合适的代用品。值得注意的是,罗马人非常注重水源地的卫生状况,时刻保护它,以免使它被污染,著名的暴君尼禄,就因为跑到郊外的水源地游了个泳,这可把爱干净的罗马人民给气坏了,大家纷纷指责他,使他暴虐的统治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图1尼姆城的加尔渡槽                       

图2 尼姆城内的蓄水池(水塔)遗址

加尔桥的建成与使用有近500年时间,至今保存良好。它是罗马水道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充分体现了罗马帝国建筑的辉煌气势和精湛的工艺技能,被人们誉为建筑上的“最崇高的乐章”。整个水渠未用一丝半点的砂浆来固定,完全凭借古罗马工程师的精湛技艺,将一块块重达6顿的巨石堆叠起来,有的石块突出在外,构成支放脚手架的结构,该桥长度是下短上长,但从横断面看,却是下宽上窄,十分符合力学原理,有利于桥的稳固。此外,下层桥拱大,利于泄洪,上层拱小,则便于建造和减轻桥体重量。而桥拱是独立的全弧拱形相互连接,有较强的稳固性,加尔桥把厄尔的泉水引入这个位于城墙上的圆形蓄水池,它兼做水塔之用,在这里水会被稍作沉淀,并通过铅制水管运送到城市的各处,这个蓄水池和庞贝的蓄水池是仅存的罗马石质蓄水池,它的直径有5.5米,深1.4米,直接在岩石上开凿出来。

先进的运水体系

石头的沟渠建的非常牢固,顶部做成拱道,底部产生微微的斜面。由于水源地多在山上,运水管道就得翻山越岭,通过连通器原理运送到对面的山头,如果图省事,直接把沟渠铺到山脚,再从山脚铺上山,以此越过障碍,巨大的落差就会产生强大的水压,并把山脚的沟渠冲破,因此在山谷和河流之间,必须架设高高的拱桥垫高运水的渠道,使水以一种较为平缓的方式运达城市,这就造就了举世闻名的高架引水渠——可以看到,罗马人为了爱喝矿泉水的爱好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

据说是亚述人最早创造了引水工程,但显然是罗马人把它发挥到了极致。如今这些巨大的石头渡槽的遗存仍然散落在欧洲的乡野和城市之间,述说着帝国曾有的辉煌成就。其实罗马人并非一直就这么讲究健康用水,从罗马建城到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的居民都是使用井水、泉水和蓄水池里的雨水,直在公元前312年,罗马人才开始修建第一条引水暗渠,因此城市的扩张,以及人口和用水量的极速增长应当是引水渠产生的真正原因。

最早出现于罗马城的地上引水渠叫马尔吉亚水渠,这条公元前114年建成的水渠有86公里长,一排排石头拱洞形成的架空桥体就有16公里。这种雄伟而又实用的装置一定给当时的罗马人们留下了十分新奇的印象。但只是在一个世纪之后,这种新玩意就在罗马帝国全境遍地开花,成为罗马先进生活方式的一种视觉象征,这其中以法国南部尼姆城的横穿加尔河的渡槽为其中杰出的代表。

加尔桥是个典型的多功能建筑,这个桥和渡槽的结合体共有三层。下面两层是支撑桥体和通行桥,它的特色在于提供了敞蓬双轮马车、行人通行的宽阔桥面。最上层为封闭水渠,有时一个桥体会带着两条平行的水渠,承接不同的水源。罗马人在长期的战争中成为造桥的高手,这种宝贵经验为加尔桥的建造提供了很大帮助。为适应加尔东河水的季节性特点,桥的底层桥墩完全建立在河床岩石上,为减轻洪水的侵蚀冲击,设计者特别在每个桥墩的上游方设计了一个三角形的分水墩结构,以减轻对桥的冲击。

水引进城市后,先流入蓄水塔,再流入蓄水池,蓄水塔建在城墙上,这样才能通过压力差把水输送到城市的高处。在尼姆的城墙内,人们仍能见到一个圆形的蓄水塔,它带有一个沉淀槽以及一系列闸门和出水口,起一个分流和中转的作用。池底的管道为公共设施供水,如喷泉和澡堂等,而水池壁上稍小的管道则为私人供水,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在水短缺时,私人用水会被首先切断 ,铅制和陶制的管道通往富人的邸宅,但大部分的平民住宅没有直接饮用山泉的福气,他们必须要去附近的公共喷泉提水,当然这样的公共喷泉在罗马城有3000多个,他们并不要为此长途跋涉。在有些罗马城市,居民是到蓄水池中取水的,比如庞贝古城的大街上每间隔100米就有一个水池,人们走路不超过50米就可以取到水,如此短的取水距离对于今日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叹为观止的。

在整个罗马帝国时期,古罗马城区那超过10条的引水渠每天能够供应14万吨水,每个罗马人每天可以享用1100升的水,而现在一般的城市居民用水每人每天仅为200升。可能你会产生疑问:够用就行了,我要那么多水干嘛呢?是的,你是一个工作勤奋,生活节制,同时又注重环保的现代人,没有那么多闲功夫和水打交道,但是以会玩著称的罗马人就不同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似乎都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

幸福水生活

罗马人是一个以军事起家的民族,对于战争的喜爱已经渗透入民族的气质之中,他们惯于在人工湖和角斗场进行战前的海战演习,又在胜利后举行模拟海战的庆典表演,台伯河西岸的一个人工湖就供此用途,为了让它水量饱满,奥古斯都皇帝特意下令修建一条专用引水渠连接此湖,海战演习是一种极为刺激壮观的表演,一时间呐喊冲天,旌旗蔽日,庞大的战船犹如摇动的城堡,桅杆密如丛林……这时岸边总聚集了大量好奇的围观者,大家激动地呐喊助阵,感受着战争的刺激,同时又不必身处险境,这是多么有趣!

在和平年代,就没有那么多海战演习了,这时候无聊的人们总是在抱怨没有东西可以填补他们的空虚,皇帝为了让市民有的消遣,也会定时举办这些靡费万钱的演习,只是场地换做了大角斗场。连接着城内蓄水池的闸门一打开,平时角斗士厮杀的场所就变成了大水池。这时候场地虽然小了些,战船也小得多,但视线更为集中,居高临下看得也更为清晰,最为重要的是,可以舒舒服服地坐着看,大量的泉水让角斗场清凉起来,在上面还有天棚遮蔽日光,这可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海战表演虽然刺激有趣,但这是一种奢侈的享乐,罗马人还有一种个人可以随时体验的廉价享乐,就是洗澡。正如同希腊人没事就爱锻炼一样,罗马人没事就往澡堂跑,由于大家都爱洗澡,所以纯粹的感官享乐又演变为一种社交活动,而人人扎堆的澡堂就成为一个奇异的社交中心,想想看,当大家都脱去了象征身份和地位的衣服,在这一刻没有上下贵贱之分,大家都是自然之子;上司不必板着脸,下属也不必太恭谨;你给我搓搓背,我给你递毛巾;如此袒陈相见,还有什么不可以推心置腹的呢?澡堂如此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这也是它受欢迎的社会学原因吧。

一个罗马人的洗澡过程是这样的:他们先进浴场中央的更衣室,这个更衣室是一个其大无比的空间,有高高的十字拱顶笼罩,他们在这儿脱下衣服,涂上橄榄油,走到两侧的练习室热身。练习室是一个狭长的露天庭院,有柱廊围绕,澡客们运动一会,把自己弄得一身臭汗,为洗澡找个正当的理由,这种为洗澡而洗澡的做法可真有点本末倒置……接着他们进入温室,温室介于更衣室和热水室之间,由于罗马人设计了先进的辐射式供热系统,温室的热度就是热源的外围自动产生的;温室里并没有水,只是坐在那预热一下,为洗浴的高潮:蒸气浴做准备。热室是一个被高大半圆形穹窿顶覆盖的圆形建筑,穹顶下就是热水池,不过更为吸引人的是分布在圆周上的小桑拿室,人们坐在椅子上熏蒸汽,再泡在热水池里,这时候由自己或仆人动手,用金属刮板把全身刮一遍,真是人间乐事啊!泡的有些神志恍惚了,就跑到露天的冷水池游个泳,或是用一瓢冷水浇一下头,立马精神百倍,这才算完成一次标准的罗马式蒸汽浴。

图3 戴克里先浴场复原图

戴克里先浴场是罗马帝国时代最大的浴场,长240米,宽148米,可容3000人。主体建筑物为长方形,完全对称,纵轴线上是热水厅、温水厅,更衣室和冷水厅;两侧各有入口、更衣室、按摩室、涂橄榄油和擦肥皂室、蒸汗室等;各厅室按健身、沐浴的一定顺序排列;锅炉间、储藏室和奴隶用房在地下。戴克利先浴场的更衣室面积最大,用3个十字拱覆盖,是古罗马结构技术成就的代表作之一。在各种类型拱券覆盖下的厅堂,形成室内空间的序列。它们的高低、明暗、开合都富有变化,对以后欧洲古典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有很大影响。

洗这样一个澡,半天的时间就消磨掉了,再加上费用只要一块钱左右,更是让闲人们趋之若鹜啊,幸好罗马城有800多个澡堂,11个皇家澡堂,最大的戴克里先浴场能同时容纳3000人洗澡,不用担心人满为患的问题。穷人有了实惠的消遣,有钱人也不会觉得自己的钱花不掉,因为在一个完善的公共澡堂旁边,还配有图书馆、会客室、健身室、餐馆、商店和花园,如此一来,澡堂不仅是个温柔乡,更是个销金窟了。

当然,巨型澡堂对于用水量有着极大的考验,不过不用担心,卡拉卡拉皇帝修建的大浴场就直接连着罗马城最为古老的马尔吉亚引水渠,在浴场的旁边修建着巨大的两层蓄水池,每一层都由30多个小分水池组成,使流过来的水得到合理的分配。

不要以为罗马人只是注重肉体享受的粗人,事实上他们对于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非比寻常,他们着力创造美好的城市景观,因为这是他们幸福生活的自豪象征。公元前30年,执政官阿格里帕就下令在罗马建造50座喷泉和700个公用水池。这50个喷泉缀饰着优美的人体雕塑,喷泉之下的水池总是满溢着。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公共设施,正如同罗马人发明的渡槽和浴场一样,闪烁着理性和美的火花;而700个用珍贵的大理石装饰的公用水池,被聪明地放置在城市的重要节点:街道交叉处,成为一个社区的天然中心和汇聚人气的宝地,这儿总是聚集着取水的妇女,她们笑嘻嘻地聊着家常,孩子们则在一旁泼水打闹,远行的旅人也能够掬起清凉的泉水,去抚慰疲劳的身心……罗马的生气勃勃因这泉水而增色,华美的喷泉最终成为水文化的极致体现。

水是不是太多了

即使有巨大的消耗量,人们还是发现供水时,源源不断的水似乎还是太多了,人们在欣赏罗马城千泉喷溅水花的绮丽美景时,似乎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头……是了!聪明的罗马人,他们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了设计一个水龙头,把水量控制一些,因此引来了多少水,就流掉了多少,真浪费啊!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水利专家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多引来的水不但保证了有足够的水压巨细无遗地满足最为偏远的分支水管,又可以冲洗街道和下水道中的污物——要知道,光是修建那么多的下水道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水流冲刷渠道,渠道也就成了流不动的粪便池和毒气室,(罗马人还没有发明现在的污水净化体系)因此把供水和排污结合,可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的尝试哦。

罗马人设计的下水沟渠同样也是很出色的,这是一些坚固的石头隧道,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叫做马克西姆下水道,它的意思就是“最大下水道”,这条下水道有900多米长,高4.2米,宽3.2米,从古罗马城老广场通往台伯河。这个渠系在进行扩建时加了封盖,现在还在部分使用,帝国初期,精于市政建设的执政官阿格里帕还曾亲自坐着小船,进入下水道里视察。

除了主要下水道,还有支线下水道,它们通常就建在道路下面,它们和精心设计的路面排水系统结合使用,并和马克西姆下水道连成一气。在四通八达的公路上都铺设了用于排水的路牙子和沟槽,引导路面的水流到石头砌成的露天排水沟里,稍微倾斜的路基就能把路面上的水排到沟渠里去,在雨季,暴雨倾泻能把下水道里的污垢完全冲走。然而百密一疏,罗马的下水道缺乏阻挡沼气和臭气外泄的过滤装置,而且由于建得太低,台伯河涨水时河水会倒灌进去。

如厕问题

城市供水同样在古罗马人的卫生用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厕所可以分为两种:公共厕所和私人厕所。帝国后期罗马城的公厕有144个,都建在公共澡堂旁边,方便人们从浴室外面或里面入厕,也便于使用澡堂里流出的脏水冲洗。 罗马人在公厕的设计上同样体现了他们的大手笔,一座大型公厕大约有100个座位,好像这里也一样体现出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似的。马桶就是一排挖了洞的石头台阶,可以舒服地坐着如厕,天花很高,空间宽敞!下面就是下水道,座位前有用来洗手的水沟,还有罗马人的厕筹-海绵棒。中间的水槽可用如厕后净手。

而修建管道引水来冲洗私人厕所的情况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实际上很少有住宅连到公共下水道,私厕一般使用厨房的脏水冲刷马桶,民宅里的废水都流到一个封闭的污水坑里,屋主花钱请人定期来清理,囤积下来的残渣可以卖作肥料。对海格里尼姆城的发掘表明,所有的住宅,甚至位于2楼的公寓,都配有厕所,文明和方便的生活方式可见一斑。

图4 古罗马的马克西姆下水道               

图5古罗马人私厕里的马桶                           

图6古罗马人的公厕

马克西姆下水道最初只是一条隧道,建设目的是用来排干当地一些沼泽的水。它的挖掘工作大约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前后历经了700多年,越来越多的排水沟加入进来,就是最终它被覆盖上,被改造为坚固的石质拱券从而减少疾病肆虐和难闻的气味,让城市看起来更整洁漂亮,并留存至今。这也许才是罗马下水道系统最重要和最卓绝的创新之处,罗马人如此重视下水道,甚至设有一位女神看守着他们的下水道系统,这就是下水道女神克罗阿西娜。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能挖一条沟渠通往盥洗室,但是监管和维护一条下水道系统,需要一些非常复杂的工程技术,因此老普林尼甚至宣称马克西姆下水道作为人类成就的一座纪念碑,比金字塔更惊人。罗马人的公厕不仅有精美的大理石座位,更装饰有众神的壁画和大理石雕像,以避免闲人乱画,因为毁损神像在罗马法律中为重罪。到公元315年为止,罗马城的公厕据说已经超过140个。善于交际的罗马人把公厕开发成娱乐休闲的场所。和公共浴室一样,付一点钱,人们便可以在公厕聚集起来,从事自然行为、同邻里闲话家常、筹划聚会、议论政治,或者接洽生意。

结语

水是万物生长的源头,这在罗马人的生活中绝不是一句空话,他们用极为先进的巨大工程来引来有益健康的洁净山泉、使之成为联系生活、娱乐和精神生活的快乐纽带,当这一切被享受完之后,多余的水又把城市的污垢和疲劳冲刷得干干净净。当然人们都得为这种快乐和健康的水生活买单,水管铺设到社区的公共水池,每家每户都得按照人头缴纳水的税收,公共浴场的运营费用则由富人们承担,在这一块,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著作的第九书中特意做出了强调。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各地的澡堂文化
古人的澡堂里究竟有多少骚操作,你绝对想象不到🧐
英国巴斯旅游,欧洲旅游,罗马浴场博物馆中文官网,罗马浴场圣泉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哈德良别墅
徜徉罗马(2)-卡拉卡拉浴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