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维视角下日益鲜活的个体考古

多维视角下

日益鲜活的个体考古

      器皿及其组合可以反映特定时空框架下群体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一直是考古学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考古研究方法和研究层次的不断拓展,重建和还原群体中个体的生活细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迁移活动

      根据“我即我食”(you are what you eat)的原理,通过对古人遗骸各种组织的多种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揭示其不同时段内的食谱、生活状态及生存环境,如骨骼可以记录个体死亡前十年左右的相关信息,牙齿则可还原个体幼年期的食物结构及栖息地。比较古人遗骸不同组织中的化学组成,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该个体的食物结构和生存环境的变迁,揭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交流和适应,进而讨论种群迁移和融合的问题。

      2008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考古遗传学系 Wolfgang Haak 博士等对德国 Eulau 地区 4600 年前遭受暴力袭击死亡的人群骨骼进行了古 DNA 分析,发现他们属于几个核心家庭,都是成年男女和儿童埋葬在同一个墓穴内。同时,对相关个体的牙釉质进行 Sr 同位素分析,发现男性个体及幼年个体都出生在本地,但成年女性则都来自于外地,这为还原当时核心家庭的异族通婚现象提供了证据。

      2013年,英国地质调查局 Angela Lamb 博士等人对考古发现的理查三世遗骸(牙釉质、牙本质和肋骨)进行了多种稳定同位素(Sr、O)的分析。结果显示,理查三世出生在北安普敦郡,7 岁后可能搬到威尔士马凯。同时,在他死亡之前没有大范围的迁移,但骨骼里面的 O 同位素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应该与其大量饮用外地进口的葡萄酒有关。

      2015年,丹麦国家博物馆 Karin Margarita Frei 博士等人对丹麦 Egtved 地区 1921 年出土的一具青铜时代的女性遗骸(牙齿、头发和指甲)进行了 Sr 同位素分析。结合欧洲各个地区的 Sr同位素基准值,发现她出生在今天德国黑森林地区,但成年后迁移或远嫁至Egtved地区。同时,通过对头发、指甲等代表短期内同位素特征的样品的相关分析,发现该女孩在死亡前的两年内,多次往返于出生地与生活地,这极可能是她“回娘家”的一个重要证据。

      2015 年,崔银秋等对河北沽源梳妆楼元墓考古发现的男性墓主及其他个体进行 H、O 稳定同位素分析。分析发现,主墓室中的男性个体是死后才被葬于此地,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西北地区度过。同时,古 DNA 分析显示,这片墓地埋葬的蒙元贵族属于蒙古黄金家族的旁系亲属。结合墓中出土的碑文残块“襄阔里吉思”、“敕撰□翰”和“臣为”及文献记载推断,墓主人可能是忽必烈的外孙阔里吉思。

生活细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进步,对极端环境(如饱水、冰冻或干燥等)得以保存下来的古人遗存进行解剖、X 射线扫描、核磁共振扫描、显微镜 CT 和传统 CT 扫描等多种手段的研究,可以逐步呈现先民的生活细节。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一具栩栩如生的尸体(墓主名为辛追)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被发现,立即引起了各界关注。1972 年底,彭隆祥等人对其进行解剖,发现其软组织等都保存完好,部分关节甚至可以活动,且没有褥疮和衰老迹象,说明她的死亡是一个突然事件。同时,通过病理学研究发现,辛追生前患有冠心病、多发性胆结石、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她的直肠和肝脏内有鞭虫、蛲虫和血吸虫的虫卵,且一个胆囊为先天性畸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食道、胃及肠内发现了 138 颗半甜瓜子。由此可见,辛追生前饮食丰富,养尊处优,且几乎不锻炼。因此,关于她的死,彭隆祥等认为是食用生冷甜瓜引发胆绞痛,进而诱发冠心病猝死。

      1991 年, 奥兹冰人被发现后,立即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起初有人认为,突遇暴风雪是奥兹死亡的主要原因。2000 年,意大利考古博物馆对奥兹进行了多层面 X 射线扫描,发现其左肩有一枚箭头,且骨骼上有箭头射入的痕迹。2001 年,意大利博尔扎诺学院木乃伊和冰人研究所Albert Zink 副教授等人对奥兹进行的 CT 扫描显示,他的胃部和结肠中还残留着不少食物残渣。鉴于逃亡期间不可能进食太多食物,因此推测他在经历一段追杀后还短暂补充了一些食物以保持体力。其后,奥兹再度踏上逃亡之路,但很快被敌人发现,被箭所伤,最终失血过多死亡。此外,考古学家还发现奥兹的随身物品并没有被猎杀者所洗劫,这说明追杀者并非谋财,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1993 年,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Natalia Polosmak 等在阿尔泰地区的一处古代墓葬中发现一具被冰冻的女性木乃伊,命名为 Ukok 公主。2015 年,Polosmak 通过对木乃伊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发现她有着严重的骨髓炎,并且还是乳腺癌晚期。此外,X 射线扫描显示她的胳膊、后背和膝盖上有摔伤的痕迹。据此推断,这名女性在死亡前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已经十分衰弱,在随着部落进行冬季迁移的过程中从马上摔了下来,此后一直卧病在床,直到去世。

      2003 年,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一具女性遗骸,被称为“小河公主”,一经发现便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小河公主的毛发为棕褐色,鼻梁较高,眼睛十分深邃,非常符合欧罗巴人种的特征,因此一度被认为来自欧洲。然而,李春香等对小河公主进行 DNA 分析后发现,她既有东方人种的 DNA,也有西方人种的 DNA,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混血儿。至少在距今 4000—3500 年间,罗布泊地区已经出现了东西方人群和文化的交融,这比张骞通西域要早得多。

      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古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相关细节,因此仅仅依靠文献记载、出土的相关器物及动植物遗存来还原会有一定的偏差。随着考古研究视角的深入,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以古人个体遗存为分析对象,可以更深入更准确地解读个体的生活状态。

(本篇文章刊载于大众考古2019年7月刊 作者吕超为山西大学考古系研究生;侯亮亮为山西大学考古系副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实版的“识骨寻踪”,了解一下?
赵春燕:锶同位素分析技术追踪古人类迁移活动的研究
科普|看人骨鉴定专家如何“以骨释骨”
曹操墓考古方:对复旦研究不了解不评价
吕鹏|动物考古:走出一条多学科融合之路
新发现:谁是最早骑马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