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度10本好书推荐丨艺术人文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19年即将结束,各位艺友们书读得怎么样了呢?

今天我们从2019年新出版的热门书中,精选了10本艺术人文领域必读的好书推荐给你。愿这些书能让你感受到阅读的欢愉和艺术的熏陶,陪你开启一段宁静的快乐时光。

0 1

中国石窟寺考古的典范性研究

《中国石窟寺研究》

宿白著

推荐理由

2018年初故去的宿白先生是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和权威,《中国石窟寺研究》这部书正是他在石窟寺考古方面的典范性研究。

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宿白对中国石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扎实的研究,不仅针对窟龛形制、造像风格、开凿年代、阶段特征有客观、科学的记录与整理,又将考古事实融合到对相关社会历史、宗教艺术、文献知识的说明之中;既是历史考古学“证经补史”之典范,又是贯通人文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更是大众走进石窟世界的一把钥匙。

《中国石窟寺研究》曾于1996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次三联的再版亦是满足一般爱好者对于考古知识的需求。

中国国家博物馆孙机研究员评价该书“尽数呈现中国石窟考古的全部历程,每篇都是专精的宏论。”

克孜尔第38窟主室东壁上部伎乐龛 

0 2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推荐理由

这是樊锦诗先生的唯一自传,在这本自述中,“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娓娓而谈,分享她在北大的求学往事、与伴侣不离不弃的婚姻生活、以及敦煌文物考古和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她是莫高窟发生巨变和敦煌研究院事业日新月异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她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为誓言,扎根敦煌近60年,只为守护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2019年9月17日,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对樊锦诗先生一生贡献的巨大褒奖。 

“我突然明白了樊锦诗愿意一辈子留在敦煌的原因了。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的安顿,在这里无需寻找。只要九层楼的铃铎响起,世界就安静了,时间就停止了,永恒就在此刻。”这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春芳访谈樊锦诗时的感悟。

2004年5月,樊锦诗在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修复现场 

0 3

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

《敦煌石窟·探访榆林窟》

作者:敦煌研究院编,赵声良主编

推荐理由

“一马平川的戈壁滩,苍鹰,沙丘,千年不死的胡杨,骆驼队,奇形怪异的雅丹地貌;一辆越野吉普车在这河西大地上奔驰。”冯骥才这样形容敦煌。他为敦煌石窟而去,到了之后才发现,敦煌石窟并不是莫高窟的代称,它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石窟组成的石窟群。

就像有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也有人说,没去榆林窟,不算到敦煌。

榆林窟就像一部敦煌石窟盛年完成的巨著和力作。榆林窟地属古瓜州,原名万佛峡,坐落在一个榆树成林的河谷里,晶莹透彻的踏实河从中穿过,所有洞窟都是在河谷两岸的峭壁上开凿出来的。“榆林窟”的名字由此而来。

榆林窟第3窟西夏五十一面千手观音

0 4

解密大秦历史疑案

《生死秦始皇》

辛德勇著

推荐理由

2009年,北京大学获得捐赠、入藏一批海外回归的珍贵竹简。这批竹简共3346枚,包含17种抄写于西汉中期的古书,其中有一部《赵正书》。《赵正书》主要记述了自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程途中病亡,秦二世继位后诛杀诸公子大臣,直至秦亡国的历史过程,总字数近1500字。《赵正书》部分内容与《史记》相似,但在一些重大史事的记载上与《史记》差异很大。

就在众说纷纭之际,北京大学历史系辛德勇教授凭借深厚的学养,通过对读《史记》与《赵正书》,提出并解决了一连串的问题,为我们拨开了笼罩在大秦帝国兴亡史上的重重迷雾,追问秦始皇其生其死的种种谜团。

正如作者所说:“我绝不相信正史里讲的都是真话,里面总有不可靠的东西。但是所谓的可靠不可靠、是否有价值,都是在比较中我们才能下结论。到今天我都认为,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比较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文献——包括出土文献、野史、外史能比得了正史。正史能让我们更多地、更全面地了解过去的时代。这就是《生死秦始皇》写作的基本立意和主要的立脚点。”

《赵正书》竹简

0 5

“我们”眼中的波斯帝国

《波斯笔记》

李零著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关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著作。至于为什么要选择波斯作为研究对象?波斯(今伊朗)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央,是古代世界互相交流的关键枢纽,波斯帝国不仅是伊朗高原的大一统,也是近东古国的大一统——从字面意义上讲,堪称另一个“中国”。

在所有早期帝国中,伊朗的三大帝国也与秦汉隋唐时期的中国最相似,在丝绸之路东西交往的历史上,伊朗与中国的关系也最密切。同时,对波斯历史的研究,西方学者一直是主流,他们都从希腊视角来解读波斯帝国史,波斯被当做对立面:希腊代表欧洲,代表西方,象征自由;波斯代表亚洲,代表东方,象征专制。

与以往从希腊视角解读波斯帝国史不同,作者从中国与波斯比较的视角出发,换了个方向看波斯,也换了个方向看西方、看世界,用“我们”的眼光重新审视东西之争和世界历史。

苏萨釉砖画

0 6

西方汉学家和中国明代园林

《蕴秀之域:中国明代的园林文化》

[英]柯律格著,孔涛译

推荐理由

时光荏苒,王朝更迭,园林始终存活。提起明代园林,因其遥隔几个世纪的厚重历史,有种将人拒之门外的高冷。而英国汉学家和研究中国明代园林文化这两件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可以从这本书得到答案。

作者基于对中国明朝园林艺术的解读与掌握,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谁拥有园林?谁参观园林?它们以何种方式被呈现于文字,绘画,乃至广义的视觉文化之中,在中国社会的多重层次上被赋予了何种意义?关于园林的话语又是如何与其他话语,比如审美,农艺学,植物学的话语相互交织的?

经过对广义文化理论的研究,作者针对中国园林文化,通过一张张有说服力的图片,第一次从历史和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园林雪景

0 7

晚清官员的收藏活动与“玩物丧志”

《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以吴大澂及其友人为中心》

白谦慎著 

推荐理由

晚清的学术活动和收藏活动紧密相关。晚清官员的收藏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官僚体系来运作和完成的。而官员收藏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学术规模的拓展,为学术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从而开启了传统学问向现代学术的转变。

哪些社会网络机制影响着收藏活动?

作者以吴大澂及其周围的官僚群体为中心,利用大量未曾刊布的稿本、信札等材料,细致还原藏品买卖的信息传递、交通运输、支付方式,以及晚清官员的收入支出、礼金往来、官场规俗等,探讨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收藏活动的社会机制。从而引导读者透过收藏,看到当时社会更普遍的一些现象和趋势。

吴大澂画像

0 8

首开中国青铜器类型学研究先河

《中国铜器综述》

陈梦家著,王睿、曹菁菁、田天、孙莹莹译

推荐理由

《中国铜器综述》是一部迟到半个多世纪才与读者见面的“新作”,对中国青铜器的类型学研究和纹饰研究方面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大家也许对这部青铜器研究专著感到陌生,但提到陈梦家1962年出版的厚册图录《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新近恢复原名《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在夏商周考古及青铜器研究界则是鼎鼎大名。

这部长期以来被学界频繁引用的经典图录,实际上仅仅是《中国铜器综述》配套的“图版”部分。只是当初由于“《综述》篇幅太长,今删去之,以后当可单行问世”(《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自序》),不曾想这一放就是60多年。

幸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直保存着该书的英文书稿,近年来,由王世民邀请王睿等人翻译,并经张长寿、王世民对译稿反复校阅,最终才得以“单行问世”。

陈梦家在清华大学 

0 9

大英博物馆的同名展览

《莲与龙:中国纹饰》
[英]杰西卡·罗森著,张平译

邓菲、李晨、沈水、施静菲、李宝平校


推荐理由

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于大英博物馆的同名展览,在西方许多展览图录里成为了解此领域的经典参考著作,英文版原著由大英博物馆于1984年发行。该书在30多年后重新修订并被译为中文,使中国古老图案焕发出新的意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提到,1987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以花和龙为主题,探讨了华夏文明的形成,杰西卡·罗森的《莲与龙:中国纹饰》则选取了两种代表性的装饰,研究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及其内在驱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郑岩教授认为这本书是杰西卡·罗森利用丰富的考古材料和博物馆藏品,精心修复的一个古代世界的图案。它优雅的线条经过了百年千年的生长,蔓延于石窟、陵墓、家具、银器、陶瓷、纺织品和书籍上,连接起地中海和太平洋西岸,是不同文化彼此交流、互动的轨迹与形状。

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碗大英博物馆收藏

1 0

什么是“艺术考古”?

《重塑往昔:艺术考古的观念与方法》

作者:练海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樊锦诗”语言表达训练第一部分
'退而不休'樊锦诗:莫高窟考古是几辈子的事
樊锦诗:去多少次敦煌,都听不到的演讲
90后袁隆平、敦煌女儿樊锦诗...他们因何不平凡?
樊锦诗:守护莫高窟近60年:两口子最后也要回到敦煌
收到“敦煌女儿”樊锦诗的鼓励书信,“考古女孩”连夜回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