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固原 祆教与宁夏美术考古

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文官壁画

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武将壁画

  祆教在中国中古时期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宗教,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宗教。对中国中古时期的文化和艺术的走向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祆教由粟特人带进中国,考古发掘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很多可以确定是粟特人的遗址和墓葬。其中在宁夏固原地区发现的不少,其中九龙山隋墓的主人更有可能是祆教祭司。

  陈伟

  祆教在中国中古时期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宗教,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宗教。对中国中古时期的文化和艺术的走向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宗教,祆教已经不存在了,但并不是看不出它的蛛丝马迹,比如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逢年过节都有社火,要摆一些火摊,要撩火什么的。在山西民间也还有一些习俗与祆教有关系。

  从北朝到隋唐时期,祆教与佛教、摩尼教对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起到了很大影响。

  粟特人与祆教

  祆教不是中国本身的,是外来的。最早产生于现在的伊朗地区,年代大概是在公元前6世纪。现在,也有人研究后认为,可能产生年代更早,或许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祆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所以后人也有叫它琐罗亚斯德教。在古代,伊朗高原和整个中亚地区流行。经典著作是《阿维斯塔经》,其中记载着祆教崇拜的天神所说的语录和对一些事务的观点。祆教最主要的观点是,善恶二元论。在古代伊朗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亚王朝和萨珊王朝,都是国教。主要崇拜的神是阿胡拉·马自达,主要崇拜的事物是光明,所以后来传到中国之后也被人叫拜火教,有专门的神庙和祭司来主持仪式。因为拜火,所以有人称为火祆教或者拜火教。

  祆教传到中亚的时间比较早。中亚的粟特人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在进入中国以后,在敦煌、武威逐渐形成了聚落,奉行祆教。

  进入中国的祆教,与伊朗本土的祆教是有区别的。有研究者说过,中国的祆教“有祆无教”,就是说虽然宗教进入中国了,但是宗教经典没有进来,中国的祆教徒一直没有中文的《阿维塔经》,虽然史书上记载有祆词,但是也没有发现祆词的祆词实物。

  如何认定祆教?主要通过民俗与礼俗。在生活风俗和丧葬习惯上,祆教的因素能被辨识出来。任何一种宗教都是由人创立的,其传播与发展也是离不开人的,如前所述祆教是从中亚地区的粟特人传入中国的。历史上,我们把入华的粟特人称为“昭武九姓”。

  粟特人在进入中国之前,居住在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他的活动范围,按照今天的划分,主要就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包括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一部分。在这个地区,由于阿姆河与锡尔河的河水非常丰足,所以农耕非常发达,也就兴起了很多小国,但是他们自己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先后被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帝国等先后统治。粟特人自己仅仅建立了邦国,刚才提到的“昭武九姓”就是其中9个比较主要的小邦国,包括康国、安国、史国、石国、曹国、米国、何国等9个。

  粟特这个民族的形成历经了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权统治,所以粟特文化就被渗入了波斯文化和罗马文化因素。而且,粟特地区属于几条河的河谷地带,其东西交通非常发达,是一个交通枢纽,所以粟特人具备了从事商品转运的有利条件,有人说粟特人“处于文明的十字路口”,因此形成了商业文明的特征。北大历史系的罗新江教授曾说过,几乎没有粟特人不卖的东西,包括人口贩卖。正因为粟特人有发达的商业活动,才伴生了文化传播的活动。

  更有趣的是,无论是哪个政权统治粟特地区,统治国家的宗教就会在粟特地区流行起来,包括祆教、摩尼教、佛教和景教等都很流行,而且是并存的。这也就造就了粟特美术的多样性。

  但是,从粟特人本身来说,一直是以祆教为主要信奉宗教。祆教美术因此也是粟特美术品的主要组成。研究中国中古时期的美术,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甚至到北宋,祆教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中亚地区的考古活动增多。特别是苏联的学者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建筑遗迹中发现了一大批壁画,开启了国际学术界对粟特美术的重新认识。

  到了21世纪,中外研究者在丝绸之路的东段,即河西走廊以东包括河西走廊,又发现了一大批有粟特属性的文物,包括木版画、白画、石窟壁画和石棺床等。

  虽然过去的史书对粟特与祆教的记载很多,但是由于祆教文化具体的内容和粟特民族的特点我们看到的实物非常少,通过这几十年的发掘,国内的学者认识到在丝绸之路东段存在着粟特美术,与中亚的粟特美术的基本部分是一样的,在东传过程中还不断融合了文化特征,形成了新的样式。

  拜火教徒的墓葬

  通过考古发掘,在中国境内也发现了很多可以确定是粟特人的遗址和墓葬。粟特人的葬俗在东传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祆教最早在古伊朗的时候,认为人的遗体是不净的,要通过犬舐以后再天葬,之后再把骨殖收集起来埋掉。到了中亚地区,跟当地的葬俗结合,又兴盛火葬,现在在中亚地区发现很多纳骨瓮,典型的纳骨瓮上绘有一个火盆,两边各有一个祭祀者,这一美术图像是典型的拜火教场景。

  祆教艺术,过去在中国很少发现,这几年发现了一大批墓葬。这些墓葬除了墓志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墓主人的粟特人身份,主要是通过墓葬里的壁画和石刻等图像向我们表明粟特人的生活场景。

  比较著名的有在西安发现的安伽墓。安伽墓是在西安市北郊未央区大明宫乡发现的,为一长斜坡墓道的墓,有5个天井、5个过洞。这个墓葬属于比较大型的,出土了一合墓志以及一座围屏石榻,石榻周围雕刻了精细繁复的图案,其中有拜火教祭祀的场景。

  西安还有康业墓,位于西安北二环地区。康业墓也比较大,但是前面的墓道被破坏了,有多长不清楚。也是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与安伽墓一样也有墓志和围屏石榻。在墓志里表明了其粟特人的身份。还发现了骨架一具,嘴里含有古罗马金币。围屏上的内容非常丰富。

  西安的史君墓是配合西安基本建设发现的,也有5个天井和5个过洞,墓室也比较大,有石堂。在其石堂的四周都有石刻。但是史君墓被盗过,骨架已经散乱了。

  在甘肃天水发现的一座砖室墓里,也出土了一座石棺床。

  山西太原发现的虞弘墓很有名,其中出土物的图像里面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祆教特色很浓厚,有很多与祆教的经典故事有关系。以上是中国发现的比较著名的几座粟特人的墓。

  我长期在宁夏从事考古工作,尤其是在宁夏的固原地区。接下来要说说固原发现的几座粟特人的墓。

  固原地区处于宁夏南部山区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之前所谓“三西”,包括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和河西(编者注:“三西”地区于1982年作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扶贫开发实验地)。

  我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发掘的时候,那里真的很穷,我在那边做考古发掘真见过他们有一家四五口人只有一条棉裤,谁出门谁穿,有客人来了只有一个人下地接待,其他人在炕上。但是这个地区,在古代的文化却非常发达。从旧石器到明清,固原一直是军事重地,也是文化重地。特别是在北朝隋唐时期,它是丝绸之路北道东段的一个主要地点。在固原,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考古发现的具有外来因素的文物特别多,出土地点主要是在清水河流域和六盘山脚下。

  一般古代文化发达的地区,都是依山傍水,水源对古代人的居住地特别重要,那时候还没有掌握打井技术,如果离开了水源就没法生活。现在我们总结了一个规律,去野外调查的话,要沿着古代的河流和水源地去。我们调查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时,一般就是在古代河谷的二级台地或者三级台地上找,因为水有涨落,一级台地会被淹掉,二级和三级台地既安全取水又方便,而且一般是在河的北岸或西岸建居住地,为了照到阳光。

  固原地区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存占整个宁夏发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近些年来,我们的工作主要也是在固原地区。固原的外来文化因素比较浓厚的时期就是北朝和隋唐,从北魏历北周到隋唐各个朝代的墓葬都有发现。这些遗存主要分布在南郊,从南塬到九龙山一带。

  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墓葬,比如北周李贤墓,史氏家族墓,田弘墓、宇文猛墓等都出土了大量带有西方色彩的文物。

  北周李贤墓是我大学毕业之后参加的第一次正式的考古发掘,发掘时还没意识到其重要性。发掘时,发现墓门到甬道全都填实了,是个土洞墓,再一观察,发现它塌了,只能采取大揭顶的方式发掘,揭顶以后第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壁画。在此之前,固原根本没发现过壁画,这一北周墓壁画是宁夏第一次发现壁画。说句笑话,做考古有时候会得心脏病,因为你挖下去会发现什么完全是未知的,如很多汉墓挖下去之后什么都没有,特别是砖石墓,几乎是从埋葬下去那一天开始就不断被盗。而像北周李贤墓则不断地给你兴奋,不断地给你刺激,几乎要让你睡不着觉。

  我们在发现壁画以后,还在猜想是不是单幅、两幅或三幅,随着清理的过程,才发现整个墓室周围全是壁画,后来决定从两头墓室和墓门两头同时清理。我当时是个刚毕业的学生,在从墓门清理的时候发现了陶俑,当时几乎可以说是要发狂了,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陶俑,颜色又非常鲜艳。从甬道到墓室,李贤墓一共有40多幅壁画,但是由于早期的壁画技术问题,所以很多都漫漶不清,大概能够辨认的有23幅,其中包括几个种类:侍女图、武士图、文官图等。其中武士图能看到典型的胡人形象,眼窝比较深,鼻梁比较高,北朝隋唐时期的墓葬中的这种胡人形象,不仅在固原发现,在西安、洛阳、太原等地都发现了这样的形象,说明当时进入中原的胡人特别多。我个人认为中国古代绘画技法在隋唐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从壁画上看就确实和早期的有区别,比如与长沙马王堆的帛画就显然不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固原、祆教与宁夏美术考古
1981年,考古人员在宁夏固原县郊外进行...
丝绸之路沿线所见金属下颌托葬俗再考察——以中亚、新疆及固原三地出土金属下颌托为中心
殉情还是殉葬 宁夏隋朝双拥合葬墓留千古谜团
【讲座回顾】渠传福:九原岗《升天图》解读与研究
北朝隋唐时期宁夏的粟特人聚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