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沙老地图及其故事

上一个发的文,大家对珠子古董不怎么感兴趣,倒是有不少读者对里面的那张长沙老地图很有兴趣,因为我本来是学地质的,所以除了找珠子,找地图更在行。这个要求必须安排上。

上一篇推文请戳这里

美国史密森学会所藏长沙出土珠饰器物与子弹库《楚帛书》的孽缘

根据前面引用地图的那份文献The Early War of Resistance and the Changsha YMCA, 1937-41的引用来看,这份地图是当时湖南圣经学校所绘制的。根据这个线索,先是在挪威的一个教会学校的网站上下载到一份1M的低分辨率版本的完整地图,而后根据更详细的信息,在洛杉矶圣经学校大学(the Bible Institute of Los Angeles (BIOLA).)的在线资料库中找到了更高清的地图,并了解了“湖南圣经学校”的前世今生。

地图下载地址:https://digitalcommons.biola.edu/hbi-photos/60/

这份地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长沙文夕大火毁城之前所留下的可能是唯一一份相对详尽的长沙城市地图,相对于后来20世纪40年代战后武汉新亚地学社出版的《新长沙市实测详图》来说,这张由湖南圣经学校绘制的地图则更忠实的记录了文夕大火之前长沙城区的基本面貌。

这张地图其实也曾在别的出版物中有过引用,比如说由沈小丁编著的《一个城市的记忆—老地图中的长沙》一书中就收录过这张地图。、

 ————————————

首先介绍一下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湖南圣经学校。

湖南圣经学校的前身是美国传教士葛阴华(Frank A. Keller)在1909年于湖南传教的时候突发奇想,租用一条大船搭载有教士、学员等人员沿着湘江两岸传教,从1911年到1916年,他们共走访了总计363767户人家,并赠予了17837本《新约全书》。

图片引自©️BIOLA 

到了1917年,葛阴华决定在长沙成立湖南圣经学校(当时的名字就叫Hunan Bible School)培养中国教士。同年,湖南圣经学校受到美国洛杉矶圣经学校共同创始人Lyman Stewart的资助。到了1922年,湖南圣经学校已经有117名学生。1927年,美国人Milton Stewart,也就是Lyman Steart的哥哥赞助了湖南圣经学校美金$355000元用于扩大校舍面积和建设校舍。

相对于前面残破的民房,远方的湖南圣经学院显得格外壮观,图片引自©️BIOLA 

湖南圣经学校(HBI)主楼 图片引自©️BIOLA 

湖南圣经学院正门 图片引自©️BIOLA 


经过遭遇了1929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洛杉矶圣经学院无法按时资助湖南圣经学校,但后者依然坚持下来。

经济萧条中HBI的传教活动,图片引自©️BIOLA 

到了1933年,湖南圣经学校的英文名称,由Hunan Bible School易名为Hunan Bible Institute,并附注“Bible Institute of Los Angeles in China”即“洛杉矶圣经学校中国分部”,而湖南圣经学校的中文名字,虽然没有正式更改,但是后面的一些文档中已经称为“湖南圣经学院”。彼时由耶鲁赞助的雅礼大学英文名也称为Yale In China,原来20世纪30年代的长沙人在家门口就能读耶鲁了。

图片引自©️BIOLA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湖南圣经学院成为了临时的难民营和医院,而学校的主体建筑在空袭中尽数损毁。

图片引自©️BIOLA 

抗战结束9年后,湖南圣经学院复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政权没有立刻停止湖南圣经学校的运作,最后一批学生于1950年6月30日毕业。到1951年,湖南圣经学院结束办学,原先的工作人员迁移至香港。

图片引自©️BIOLA 

相应的图片、影像和文档资料,可以浏览洛杉矶圣经学校大学的在线数据库:https://digitalcommons.biola.edu/hunan-bible-institute/

再回到这张地图,地图上左上角和右上角均以英文标注领事馆、各宗教场所等地,所以这张地图应是当时湖南圣经学校主要提供给当时来长沙各路外国人士以及商贾绅士之用,借以同时宣传湖南圣经学校。由于这张地图绘制于文夕大火之前,所以其中很多细节非常有意思。

————————————

首先就是上一篇公众号里面写到的,关于柯强1935年-1937年间盗掘长沙古墓的位置,之前的地图清晰度不高,我误认为所谓的长沙北门外,很可能就是兴汉门和湘春门之间,当时雅礼协会、湘雅医学院和医院的一片地方。但是现在获得了高清的地图,赫然发现有“市政公所”的标记,这与英文Changsha Municipal Center应该是对应的。所以,根据柯强的回忆,他当年在“长沙北门”外盗掘古墓的地点应该就是这一片地方,现在这里大约对应的是长沙芙蓉中路“华远华时代”楼盘或者更远一点的某个附近。

为什么要死抠这个地方呢?因为如果柯强没有胡说的话,长沙北门外的汉代墓地出土过和合浦一模一样的玻璃碗,这个信息应该是相当重要的。

柯强在“长沙北门”外汉墓盗掘得玻璃碗 图片引自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民国时期湘春门旧照

湖南圣经学院的地址,现在应该是在韭菜园的南面不远处,韭菜园是湖南文物一条街,湖南文物商店和众多古玩城的聚集地,也是不少朋友经常去混的地方,那么对应现在的位置,就是韭菜园省政府机关二院三办公楼(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大道351号)。我曾经在那附近住了一年半。

湖南圣经学院旧址

在不远处的粤汉铁路长沙火车站旧址

从韭菜园和天心阁的相对位置,可以大致推断出湖南圣经学院的位置。

长沙天星阁旧照

浏阳门、浏城桥以及定王台一带。

浏阳门旧影

浏阳门为长沙古城东门之一,始建于五代时期,因出城便为往浏阳县驿道故名。城墙与城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修筑环城马路时拆除。原浏阳门外护城河上有便桥,名浏城桥。清末修筑粤汉铁路,便河填塞,一九一零年,便桥改建为大石桥。一九三五年,长沙市首任市长何元文为浏城桥题写碑额。一九九零年修建芙蓉路,石桥和碑额被拆除。

来源: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PKKHWwBmyVoG_1ZOLgu.html

1904年定王台就建立了湖南图书馆,时至今日定王台依然是长沙最大的图书批发集散地。

有意思的是,定王台南面有一条路叫做“平地一声雷”,平地一声雷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西起古家巷,东至建湘南路,原在定王台后面,1997年拆建为住宅区和解放中路立交桥。清光绪《善化县志》载:高井,城东墙根,定王台左,井可见底,水注旁穴,投瓮入汲,滃然有声,俗称平地一声雷。”所以所谓的平地一声雷,应该就是一个很浅的井,每次打水的时候把水坛子丢进去,都会惊起咚的一声,声大如雷,故得名。

平地一声雷拆除前的旧景。

此外还有不少地名奇奇怪怪

羊风拐角

废病院

粑粑街,看这个名字我都快闻到味道了。旁边还有个牛皮巷

另外就是外地的游客到长沙一定不会错过的地方

大名鼎鼎的化龙池

还有坡子街的火宫殿 吃吃吃

一些现在已经消失的地名在老照片里面也还能找到痕迹

红牌楼附近的商业街区

喜欢看老地图是一种病,而我无药可救。

在这份老地图中,我非常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地名——“古稻田”

古稻田位于桂花井和桃花井之间,靠近都正街北侧,现在都正街已经被打造为一个旅游打卡地,桃花井被放在靠近人民西路的路边,其实查看老地图以及查阅资料就能知道,真正的桃花井原址已经被人民西路的高架桥所遮盖,现在的桃花井假景点比真的桃花井可能差了至少得有100米,很可能就在我经常停车的人民西路停车场下面。不过这并不影响游客在人造景点打卡。

自从建湘路和人民西路之间的高架桥通车以后,曾经的“古稻田”就变成了现在的“古稻田巷”,而由于城市建设,以前的古稻田的东侧部分,也成了现在四喜富桥的大楼。而古稻田则向西缩短了一定距离。马王街还是那条马王街,都正街还是都正街,只是桃花井没有井,古稻田没有田。

但是好消息是,得益于古稻田里一家新开的叫做“发宝气”的酒吧,感谢两位老板能借出宝贵面积,“大都不会博物馆”在长沙终于有一个线下能搞事情的地方拉!!

这家酒吧叫做“发宝气 Von Buchi”百度地图上都能搜到,我知道发宝气的意思就是发神经。Von Buchi是啥意思也不明白,可能就是个音译。

以后长沙本地的朋友,就有线下搞事情的地方了,再次感谢酒吧的两位老板大恩大德提供的宝贵场地。但是要来找我的话,必需提前预约我要不然我是不会在店里的。当然平时各位也可以到店里喝一杯,据我所知这家酒吧的消费不高,但质量不低,100块钱就可以喝醉。热烈欢迎大家来搞事情。

为了感谢酒吧老板的关照,大都不会博物馆在过了农历新年以后,准备把湖南圣经学院的这份地图,重新加高像素,并ps掉折痕,按照原比例印刷10份作为礼品送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隐身大院的百年红楼——有故事的老建筑之三
84年前的今天,“中国最牛”大学在长沙开课!
盘点2017长沙最美中学校园
收藏备用!公务员笔试(长沙考区)考点地图来了
最全的高清圣经地图,赶紧收藏分享!
台湾脚逛大陆《湖南 长沙美食地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