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清老县城~城关“建城始末”

 (三)再筑“砖城”

  据清乾隆七年《武清县志·修武清县砖城记》记载,明隆庆三年(1569),时任总督军务兵部左侍郎兼巡抚都御使刘应节,看到当时“萑苻伏发靡常”(即流匪盗贼频频出现,社会治安每况愈下),而武邑(我武清县)虽有“一故土城”,但他依然担忧“距可遮飘风震雨之盗哉!”,为“图保障”, 刘应节随即将准备建筑砖城事宜“疏于朝,报可,遂下檄诸道趋行之”。得到朝廷奏准后,刘应节“先是,令尹段君与姚经始,忽调去。张君来代之,益治具饬工与姚共,姚亦用心协默相袛,事无敢逸。初画城事……遂甃城……城半,费且未已,张察废寺有木石,议取其材为城用……阅三岁成城。城且坚,邑人至目之为铁城云……诸县俱城,独武清称壮。”

  这是说,修筑武清县砖城之事,最初是由总督军务兵部左侍郎兼巡抚都御使刘应节提出并上疏朝廷奏准后,马上就与当任知县段云鸿和兵部派来的一位参将姚龙共同商议筹办的。可是段知县忽然被调离。(请看志载他调离原因:“段云鸿,由举人,隆庆三年任。始修砖城,存心忠厚,为政宽和……后忤当道,勒调。人咸冤之”。)新任武清知县张雕继续与姚参将筹建砖城事宜,并对原方案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姚龙鼎力配合张知县,对每一事都做到严肃认真,终于拿出一套比较好的修城方案,又经反复征求意见,再报朝廷(工部)批准后,遂开始兴工修筑武清砖城。但在砖城修筑到一半时,发现砖木物料短缺,情急之下,张知县就主持拆用城内外废弃寺庙的砖木用以修城(张知县又因此受到“被论”处分)。真是一波三折。历经三年兴工修筑,武清砖城终于建成。武清砖城蕴育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坚固无比,县民举目瞭望,都无不称之是一座铁城。相比周边各县之城,唯有武清城巍峨壮观。此便是武清城关“铁城”的由来。

  城关古城被誉“铁城”,还因为具有以下建筑特色。一是自地下纵深3米和两侧外伸3米同时向上搅拌石灰料后同样夯筑至地面,包筑砖石时再从地下2至3米开始向上砌筑条石(俗称裙石),裙石露出地面两层。裙石为一色青条石,长2米左右,宽0.45米,厚0.35米左右(这种用于砌筑城墙基础的条石,至今在城关镇还能看到被遗弃村落街头和沟堰)。二是在城墙外体每隔相同间距可看到外凸一处厚实的墙体,这处外凸墙体与主城墙体平行向上同样以一种名叫“厚敦”的城砖砌筑至城墙顶部,旧称这处外凸墙体为墩台,又称马面(敌台和后来的敌楼即建于其上)。说“墩台”的作用,是以相同角度(下宽上缩)支撑墙体,可使城墙更加牢固;说“马面”的作用,可使攻城之敌攀爬城墙时因外凸部分形成的死角,而失去有效攻击面,这样就有利于守城者乘隙进行反击。三是城关古城东、西、南三面还筑有瓮城(外呈半圆又称月城)。瓮城建于主城门外与主城连体。瓮城城门与主城城门呈九十度直角,瓮城城门“偏开一侧”(南门朝东,东门朝南,西门朝南)。敌人进入瓮城,就等于“入瓮”(应谚“瓮中之鳖”),会立即受到城上四面打击。

  修筑武清砖城“安工枋于隆庆之三年六月,讫于五年八月”,这是志载开工和竣工的时间。城周1470丈(比土城缩减100丈),高3丈(比土城高3尺)。其他相差无几。武清砖城重配四门额署:东曰“辽海扬威”。是说武清东临浩瀚辽阔的渤海之滨,未来(今天)必将赋予武清更强大的威力与希望;西曰“太行献秀”。是说巍峨而蕴藏丰富宝藏的太行山,同样一定对于武清这样一片广袤而壮美的土地表现出更多美好的赋予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人为抒怀,是大自然对强大的武清和武清人民的一种致意。南曰“控引畿服”。是说武清有强大的力量担当、掌控和管理好“京畿肘腋,达八州之冲”和“当水陆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的这一战略要地的责任;北曰:“拱翼神京”。是说武清因地理区位而作为京南第一道屏障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说到底就是要全力保障皇城的安全与太平。武清城第三次更换城楼额署是在清康乾盛世相传“刘罗锅(刘墉)重修武清城”之时。东曰“溯涧”;西曰“景岗”;南曰“定澄”。这次北无额署,已有北极台建于镇雍楼之上。此配额署,文字简洁,并突出了“水”,但昭示与蕴涵的却是河流山川以“我”(武清)为进退的霸气与伟力。这就是武清人固有的“武清性格”和“武清精神”。

  武清城关古城历经从土垣、土城到“甃以砖”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多次大规模兴工修缮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武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取代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武清县衙和县城内被天下人视作为武清“首善之区”的孔庙、大成殿、棂星门、泮池与状元桥、魁星楼和文昌阁等这一庞大而独有的文化建筑群,以及城外四周按四季天时运变规律相行而建的日坛、月坛、天坛、地坛和东、西、南三面临门寺庙等重要建筑,都是伴随对城池内外文化礼制不断丰富完善而得以不断建设与完备的。作为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永恒。武清城关古城是一座内涵丰富的文化古城,它将永远成为彰显我们武清京畿大县、皇都门户和漕运要塞之特殊地位、优势与辉煌的标志。(全文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雍阳史话:城关古城的文化内涵
武清古镇蒙村店 繁华过后是落寞
山海关南城门望洋门的变迁
每天一个武清故事 第859期 “茅屋知县”祖应世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九十六卷
历史文化名城——杞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