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古诗词鉴赏·欧阳修的《琅琊溪》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试题】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参考答案】

   1.整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宋代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公元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颖州。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

 

   【鉴赏】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琅琊山最早在唐代被开发,即“凿石引泉,酬其流以为溪。”这条溪被命名为“琅琊溪”,可谓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唐独孤及《琅琊溪述》)。琅琊山历史上亦有“溪山”之称。

   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

   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阳修这首诗很有画面感,每一句都犹如一幅画,写得很美!
欧阳修被贬到滁州期间,写下一首很唯美的诗《琅琊溪》,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梅尧臣咏琅琊山诗数首
琅琊溪 欧阳修
再读《醉翁亭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滁州琅琊山——醉翁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