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0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汇编及答案整理

2010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汇编及答案整理

【全国一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1:描写了素蝶,也即白蝶在兰蕙丛中飞舞、看到黄雀之后在草叶间隐蔽、翩翩起舞一天之后在风中不约而同回到栖息之地等活动。2:作者是以蝴蝶一天的活动为顺序,在叙述素蝶与身边事物的关系中展开描写。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_这首诗的含义在于:1:自己出身寒微,处境像白蝶一样卑微;2、对自己的勉励;3、对时光飞逝的感慨。表现手法:1:首联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素蝶生活的不自由。2:尾联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勉励。

【全国二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北京卷】: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

13.(7分)

①(3分) A

②(4分)

要点: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清朝饮醴泉”表现了凤凰对高洁之志的坚持;“日夕栖高岗”表现了凤凰远离世俗之污浊的志向;“高鸣彻九州”表明了凤凰有关怀天下之志向;延颈望八荒,表现了凤凰对不为他人所认同的孤寂生活的坚守。

(2)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将自己的感情借凤凰写出,表达了阮籍在魏晋黑暗的政治背景下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宁可坚持自身之高洁的志向;同时,凤凰这一意象也表明了作者希望身边的政治能早日清明起来的企盼;适逢商风起等后半部分,表明了作者身处压抑的政治环境,不能有所作为的怅恨。

【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颈联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写出了白天对云长卧,晚上与月相伴的那种适意洒脱的生活画面。流露出作者对自己人格之高洁的坚守,与那种对世事无愧的坦荡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王安石是北宋一个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同时是一优秀的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他被罢相之后的心情,主要表达的是自己对世事无愧的坦荡与对闲适生活的享受。此时作者心中已经忘却一切毁誉之杂念,因此能够静观世间一切美好。所以,悲虫的声音在他看来也是“好音”了。

【湖南卷】: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映一蓑新绿”,描写的是作者所乘之船夜宿江边时与江边的水草构成的一幅美景。其中“映”字生动地写出了“新绿”与白苹、红蓼在色彩上的对比,给人很鲜明的视觉感受;“蓑”字本为名词,这里用作量词,有一种生新之感,也恰当的表达了作者的船与自然之景相比的那种新巧样子,从而寄托类似于人是“天地一沙鸥”一般的情怀。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下片写出了自己在江行途中的生活。抒发了在生活中能够不奢求,只追求适意的思想。同时,表达了那种处世不惊的情怀,流露出的是作者生活态度的旷达与随遇而安。

【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范成大的词中,重点强调相聚的短暂与离别时的愁绪,强调的是长期不在一起的怅恨与遗憾。而柳永的词中强调的是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只要二人同心相爱,空间上的距离无法阻隔他们灵魂的契合,短暂的相聚是他们的欢愉而非愁苦。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通过“群仙相妒“,衬托出织女的美丽与心灵手巧;通过相逢与别离的对比,突出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隔,一方面是指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另一方面,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献”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红、翠二字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翠代花、叶,借代手法的使用使得词面含蓄而形象;

斜、叠二字,斜字写出了花的姿态,叠字写出了叶的繁盛,表现了春光的美好。

献字,用拟人的修辞写春光赐予人间美景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欣喜与对自然的热爱。

(2)词人抒发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对美好春光中花、叶的最终消逝的命运表达了无奈,从而流露了作者对人间谗佞当道,君子远徙这不公平现象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飞逝,人生无成的感慨。

【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

住,表示江水静止。江面无风,江水在舒缓的地带就如同停住不前一般。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不矛盾。从为江“愁”到,笑“青山”,表达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开始为青山要拦住江水感到忧愁,下半阙因青山遮不住江水而笑。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1、年关将近,作者不能与家人团聚,本已悲愁,没想到边关的将士们也一样不得归家,是为一惊;2、边塞告急,而朝中无人应战,为唐朝国力的疲敝而担忧,是为二惊;3、少数民族乘安史之乱入侵,连蜀地都有狼烟,为唐朝的民运感怀,是为三惊。   

9.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借代,如颔联中“烟尘”、“鼓角”代指战争;用典,如颈联“请缨”用的是汉朝终君的典故。反问,尾联“济时敢爱死”,写出了边疆战士们誓死卫国的士气。                                   

安徽卷作文题:

2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杜鹃鸟,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2010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汇编及答案整理(三)

福建卷】: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①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踏_______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写了一个隐居在家喝自己酿的酒,不出门也无人造访的隐者形象,表现了隐者生活的远离尘嚣与随性自然。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2分)A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从第一句的“橘柚香”看出是写在秋天的一次送别。由此季节,我想到了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醉别,表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饯行之酒喝了许多时间,以至于人都醉了,表明在送别时作者不希望朋友离去;“江风引雨”说了离别之时天气不是很适合远行,实际上也是表达作者对朋友的不舍。用“引”而不是“吹”,寓情于景,将作者对朋友的留恋寄托在了雨的身上。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天津卷】: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色。通过“落花”表达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表达的共同情感是对故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9.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宁夏·海南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高考试题汇编: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
2010年全国18套高考诗歌题(答案)集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全解释--洪培欣博客
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 高考复习--古诗词赏析(4-2)
感受·品味·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