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续)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11    天津〕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FONT>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    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C.于是书也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负大翼也无力      D.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副词,/连词,尚且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11    山东〕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君    B.拱手问曰    朝济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人不惧死    三人行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    此亡秦续耳

答案C    解析 表条件,那么。A、介词,在;介词,跟。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D、取独;的。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1   湖南〕 

A.则或咎欲出者                     B.秦王恐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A项 那些,指示代词 ; B项 代词,他 ; C项 代词 他的 表领属,与例句用法一样; D项 加强语气,语气副词,可译为“一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12   上海〕

A.臣生人无争   蹇叔之子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牧羊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

【答案】  【解释】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12   山东〕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为华少实   我腾跃上    B.卒不宗亲求位   击破沛军

C.欲代吴汉为大司马   刘日薄西山   D.兴皆固让,安里巷    其闻道也固先

【答案】B    【分析】B项的两个都是的意思。A,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修饰。C…………担任/连词,因为。D项,介词,在/介词,比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2012  江西)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他栅:其他营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价输官    樊哙侧其盾撞         B.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不出,火

C.得珍宝如内藏半    长幼节,不可废也       D.返汝耕桑    且行千里,谁不知

【答案】C    【解析】A、第一个,来,表目的;第二个,连词,表承接。B、第一个,况且,表递进。第二个,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D、两个都是语气词,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反诘语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012    湖南〕

A.遗善闾里传     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拒我也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C.妄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行斯言乎  自视也,亦若此也

【答案】D    【解析】A项两个均表被动,B项两个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两个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项第一个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代词,可译为它们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3    全国大纲

A.为宁浦太守,居交阯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职    旷:空缺

【答案】B    【思路点拨】在这里应释为阻止、阻拦    【命题透析】同时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遂于是)、屡次)是虚词。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013  北京

A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轻舟追遣之    B.观其    一无

C.汝故疏我    功哉    D.彬总师也    上临哭

【答案】   【解析】A选项两个都是介词,前翻译为,后翻译为用、凭借B选项两个都是结构助词,属于V结构,把动词变为名词性结构;C选项两个都是疑问代词,翻译为什么D选项前一个属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时候,后一个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翻译为哭得悲痛

AD选项都有问题,但是A选项用法相同,意义不同,D选项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所以最后答案选择D。本题考查难度较大,特别是A选项,具有较大的迷惑性,解题时需要仔细审清题目要求,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具体解法需要分步骤,先用法,搞清楚加点词的位置和词性,后意义,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慎重对待,仔细揣摩。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013  浙江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道而闻四方者不过数人。此数人者,非特任守令也。过此数人,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诸郡守县令以罪不任职,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是天子大臣爱国与民而重守令之意,可谓无不至矣。而诏虽下,举者卒不闻。惟令或以旧制举,不皆循岁月而授。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皆可为材良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B.今,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人愚也,愚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D.拒而莫与也恐年岁不吾与

【答案】B    【解析】A、表并列关系;将要,副词  B、表句中停顿,补充音节的语气助词。  C;表转折关系。  D、代词,他们;助词,取独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13  天津

姚敬恒先生事略

[]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皆拔起孤露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敬恒对曰:游魂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孤露:父亡无所荫庇。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时:通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勉学者 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B.汝亦此恶行乎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D.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勤施 烟光凝暮山紫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两个分别是连词,表目的用来和介词因为B项,两个分别为动词和介词C项,两个都是副词D项,两个分别是连词表转折和连词,表并列。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013  山东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 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唶(jiè):赞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不如因善遇之    B.蛟龙潜于其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D    【解析】A“:因此;趁机。 B“:在;比。 C“:表修饰;表转折。 D“:竟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
14个文言虚词例析
苏教版文言文必修四梳理
续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经典用法解析
高三文言文复习之教材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