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国平:在自信+兴趣+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常,在中学各学科中,部分学生往往惧怕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他们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相信“我能行”。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有的学生再信心十足,最终也成不了数学尖子。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对待这种差异,对学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评价,更不能横向比较,必须看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起点,每个学生只要在自己原由的基础上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就应该承认他是能行的。有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了60分,我却象对有些学生得了100分一样为他感到高兴,给予表扬。教师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才能看到学生们在学习数学中的点滴进步,才能真正鼓励学生们都能说:“我能行”

  自信”是人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心理条件,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中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但差异是现实的,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尖子,有些学生,往往惧怕数学。怎样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是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应该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具体帮助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渐形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尝试:

  第一:在课堂上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对这部分学生,仅仅靠口头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是不够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上课时,再降低知识的起点,他们也如同听“天书”一般!而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可能为这一部分学生过多地降低全班授课的知识起点。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经常有意无意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从而增强求知欲望。反馈练习时,可以出两种题,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而“学困生”只要做一组就可以了。这样对不同的学生,要求的标准就不一样,使“学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班的节奏。在巡视学生做题时,主要是关注“学困生”,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他们也就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后用爱心给学生“培优辅差”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再高,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课上是很难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对“学困生”必须予以无私补课。课后培优辅差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培优辅差是教师的职责,培优辅差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当然这个培优辅差绝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了。而是基于是学生的基础不好还是贪玩,或者是行为习惯不好进行“对症下药”了。

  第三:巧用批改作业,不吝惜表扬

  数学教师,一般是教两个班的数学,面对多名学生,每堂课都表扬到每一位学生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充分利用作业本,与学生进行“书面私聊”。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可以加些“动态”话语与学生进行“书面私聊”:

  “最近你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哦,真不错”;

  “昨天你上课回答的问题非常完整,继续发扬!”;

  “这次小考你进步很快哦,加油!”……

  就这样小小的评语在师生的心灵间架起了爱的桥梁。为师者,不要吝惜表扬,根据不同的学生及时地把自己的“情”和“爱”传递到学生们的心中去吧,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关爱中,点燃进步的火花,增强必胜的信心!使学生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同时,又会继续增加对数学兴趣,实现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学好数学的基础。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改变观念,努力营造各科问题情景,练习情景,精心设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相信“我能行”。

  我们在对数学教学时要学会分解数学的难度,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层层深入,让学生越学越简单,越想越想学,这样在如此浓厚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信心自然回来,成绩自然提高。

  总的来说,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学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只有作为主体的学生能自觉快乐的学习数学了,他们的成绩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果,数学教学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才能使数学教育活动得以圆满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文章
2020年一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精选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谈批改数学作业中批语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