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比尽妖娆

 

对比尽妖娆

程予东

 

对比手法是文学作品运用最为广泛的写作技巧。它通常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还可以掀起情节的波澜,引发情感的冲突,彰显人物的性格,引领读者深层的探寻。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人物性格的冲撞,文章就会显得一览无余,平淡无味。因为凶恶,我们更深的理解善良,因为懦弱,我们更深切明了勇敢,因为自私,我们更深入体味慷慨……总之我们是在比对中理解生活,辨析生活角色的,而写作是生活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所以运用对比应是顺应了生活的底色的要求。对比手法种类非常繁复,适于借鉴运用的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

 

一、位置上的并列对比、间隔对比

 

并列对比,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将两个词、两个句子等并列书写,进行对比,中间不插入其他内容。这种形式有时对比的项不限定在两个,也可以是多个对比项。这种类型非常常见。晨义在《叶子时期的梅》写道: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作者把梅花盛放人们追逐和它凋零时人们的淡漠构成对比,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表达作者深刻的批判和内心的失望。

 

《诗经·氓》中有这样的句子: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见与不见之间,女主人公喜悦与悲伤的心理充分展示出来,表达了她对氓的真挚情意。

 

间隔对比,就是先描述对比的一项,然后叙述其他内容,接着再叙述对比当中的另一项。这种形式的对比往往因为中间夹杂着其他内容,常常被我们忽略。例如鲁迅的《故乡》对闰土的描写,初回故乡时,母亲提到闰土,引出了作者的回忆——描绘少年闰土;然后又写了接下来发生的很多事,之后闰土来了,再描绘现实中的闰土,二者就是典型的间隔对比。少年闰土的天真、热情、烂漫、机智和中年闰土的麻木、迟钝、沧桑等构成鲜明的对照,在间隔对比中让读者追问一个人思想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背后原因。这种类型的对比深入开掘了小说反映的社会深度。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先写自己对阿长的厌烦排斥后来阿长给自己买来所渴慕的带图画的《山海经》时全身幸福得震悚起来,别人能做却不肯做的事儿,不识字的阿长却把他的念想置于心底,由此对阿长身怀感激之情。对阿长的态度也属于间隔对比方式。此外,我们熟悉的还有都德的《最后一课》,前文写小弗郎士天真幼稚,后来他在老师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召唤下内心开始成熟起来等等。运用间隔对比能写出文章的曲折来。

 

二、虚实上的实实对比、虚实对比

 

有的对比,是眼前事物与眼前事物的对比,是实写与实写的对比。例如布丰在《马》一文中运用了大段的对比文字: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团。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在这繁复的对比中,作者对马的赞美呼之欲出。

 

笔者在散文《被走远的树》中用到了实实对比手法:在这点上梧桐比你高明,它们的叶子只是略小于荷叶,掩饰不了张扬,紫色的花大张着嘴巴,不但流溢出浊臭的味道,而且身子妖姬般修长,花心空荡无非是借此想把声音传得远些,好让路过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树心还会有多少密集的纹路?梧桐夸饰张扬内心空荡和榆树内敛含蓄默默积攒力量和勇气构成对比。

 

有的对比,其中一项是眼前的现实,对比的另一项是通过人物对话、讲故事、引传说、作者回忆、联想、想象引入的,是另一个时空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实,这就是虚实对比。如《土地的誓言》中作者端木蕻良从诸多方面倾情描绘回忆中的家乡富饶美丽,其实就是和现实中的故乡被日寇铁蹄蹂躏见他的惨烈构成对比(虽然作者没有直接描绘出来,但是读者可以臆想而出),故乡越是丰饶美丽,越表达对日寇罪恶行径的强烈控诉。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也用了这样的手法,作者写回忆里的故乡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从视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深情描绘西湖盛景,回忆中的故乡越美,越对比现实中故乡的残破,诗人心中的情感就越深挚。

 

三、语言上的词、语、句、段等的对比

 

作者笔下的对象在语言形式的对比上特点尽显,情感态度的走向清晰可见。例如“今与昔”、“上与下”、“老与少”,“多与少”,“大与小”,“内与外”,“深与浅”,“冷与热”,“黑与白”,“曲与直”,“悲与喜”,“真与假”,“美与丑”,“简单与复杂”,“纯真与世故”,“热情与冷漠”、“追求进步和自甘堕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盛夏的江南,没有烟雨迷蒙的亭台楼阁,只有七月艳阳下的钢筋石墙;没有夜泊枫桥的袅袅钟声,只有属于旅游景点的声声烦嚣吆喝;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淡然生活,只有商贩繁华的买卖经营等等。

 

词句段的集中对比,不但使句式富有节奏感,而且能充沛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某种情感。学生习作《我的村庄》里就模仿了这类对比方式:曾经生长诗歌的土地上如今负载着丢弃的瓦砾碎块;曾经点亮天空的鸟鸣不知是声带喑哑还是去了别的村庄;曾经点缀我们额头的粲然花朵现在荒凉地开在路旁;曾经凝视过我童年的山泉陆续闭上纯真的眸子;曾经荡漾着我笑语的天空陷在无力言说的沉默中。

 

在文章有限的篇幅里设置对比,可以使人物的形象在其他形象的设置中得以最大限度的彰显。或是特定情境之中的集中刻画,也可以是动态的转变。尺水波澜,尽显活力。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相当广泛,如果我们择其二、三尽力写出,就会感受到这种技巧类型的写作之妙,在实践中才会锻造出理想的作品。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afb4960102vl3w.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中考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
浅析《故乡》中对比手法的妙用
故乡
9
《 故乡》导学案
【原创作文】读《故乡》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