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

上海师范大学  王荣生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阅读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课时。1散文也是阅读教学中问题最多的一个领域,这与散文的文类特征难以把握有直接关系。

    一、不安分的“散文”文类

    (一)从“文章”中被挤出

    “文章”这个词语,古今经历了一个“变性”的过程。

    “文章”原义是“色彩错杂,花文斑斓”,在先秦,特指有文藻的文字写作。到西汉中后期,“文章”与“儒学”、“儒雅”对举,含义接近现代所谓的“文学”,指经、史、子著述之外的诗赋等文学作品。2

    东汉末年至南朝,已明确区分出“有韵之文”与“无韵之笔”。后者约等于中国古代文  学史所讲的“散文”,与“诗”对举,包括“古文”、“时文”以及科举文、官方使用的应用文等。“无韵之笔”,仍是文学,它有暗示性和装饰性的特点。3暗示性,是指不把要表现的内容全部在文章表层展示出来,而是尽量克制,要依赖于读者想象的一种性质。这使汉语文章表达往往追求一种言不尽意、书不尽言,富有言外之意的效果。装饰性,是指文章表达强烈地追求着形式美,特别是音乐美。比如古代独占文坛六七百年的“四六文”(骈体文)就具有极度的装饰性,对句式、字数、音节乃至用典等方面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四六文”  以外的文章也或多或少有着旬式、字数、音节等方面的装饰性追求。

    延续到近代,“文章”一词,一直在两层含义上使用,或包含有韵之文,或只指无韵之  笔,总之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学”。

    在现代,西方的文学观念传入,诗歌、小说、戏剧以及与中国传统一脉相承的散文,归  名到“文学”。但直到20世纪前半叶,“文章”一词,仍多与“文学”混用,夏丐尊《文章作法》4不少例子取自《红楼梦》《水浒传》,夏丐尊、叶圣陶合著《文章讲话》5 ,也时常出现李白、杜甫等古典诗词。

    文章“变性”为“非文学”,大概与叶圣陶提出的“普通文章”(普通文)很有关系。“其实国文所包的范围很宽广,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里还有非文学的文章,就是普通文”。6但“普通文”却也不包括通知、借条等应用文。从叶圣陶“就普通文章的道理跟读者谈谈”的《文章例话》看,“普通文章”指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文章,主体是广义的散文,“它事实上是一本有特色的散文批评之作”7

    1985年,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明确提出“实用性文体”(实用文)。实用性文体  “不是一般常说的那种‘应用文’”,它与“文艺性文体”对举,“除了文艺性文体之外的,  都是实用性文体”。“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处理各种问题的实用文。”81996年出版的《汉语辞章学论集》,张志公进一步将“主要诉之于情”的文学作品,与“主要诉之于理”的各种“应用性的文章”加以区别:“无论是政治的(宣传什么或反对什么)、科学的(介绍什么、说明什么、反驳什么)、社会交际的(公关)以及日常应用的(信、公文等),都属于应用性的体裁。”9“实用性文体”、“应用性的体裁”,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文章”,或称实用文章。

    一定要注意区分“古代文章学”和“现代文章学”。古代文章学,与古代文学大致重合,所讲的“章法”等,主要指文言散文,往往包括诗歌,以及从文章角度评点的小说、戏剧等,如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等。

    现代文章学,是正在形成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现代“实用文章”,一般不包括作为文学文类的现代“散文”。

(二)在“文学”中被另类

从中外文学实践看,文学文类的划分,通常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二分法,指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分别出现的一种以有无韵律的文类划分。三分法,指发源于古希腊,按言说方式加以分类: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这种分类发展为在西方通行的小说、诗歌和戏剧三大文类。10四分法,如弗莱提出的喜剧、传奇、悲剧和讽刺作品四分法11。自晚清以来,参照西方的三分法,结合自身的传统,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

    将散文视作文学的主要文类,这具有中国特色,也给我们的文学理论和语文教学造成了难题。

    我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建筑在国外传输的基础上,与之大致相适应的文类,是小说、诗歌、戏剧。

    现当代散文研究,问津者向来较少12。早年多是散文作家的经验谈或作品评论,如周作人、郁达夫等,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如杨朔、刘白羽等。以现当代散文研究为学问的,开风气者是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稿》,后来者也多沿治史的路径,如范培松《中国现代散文史(20世纪)》和《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史》等13。欢章《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陈剑晖《现代散文文体论》、丁晓原《“五四”散文的现代性阐释》、傅瑛《昨夜星空——中国现代散文研究》等,侧重于对现当代散文作家作品的理解与评价。

    中国散文理论话语的建构,“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才逐渐形成的”l4。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王兆胜《真诚与自由——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蔡江珍《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象》,李林荣《嬗变的文体》等,是近年值得关注的论著。但诚如研究者所言:“从整体上看散文研究还处在文学研究滞后的位置,亦步亦趋地跟随小说与诗歌研究艰难前行。”l5港台研究散文的也屈指可数,较有影响的,如不算余光中的话,有卢玮銮《不老的缪思——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郑明娳《现代散文纵横论》、《现代散文现象论》、《现代散文构成论》、《现代散文类型论》,张瑞芬《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史论》。

    “可以说,新时期中国散文的研究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l6中小学散文教学可资参考的,除孙绍振《文学创作论》等少量论著外,主要是孙绍振、钱理群、王富仁等文学专家在解读一些散文文本时所显现的解读方式。

    一方面,散文是主导文类:一方面,散文理论研究缺位,散文解读理论几近阙如。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所处的困境。

    (三)在文类演变中“被剩余”

    “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17“散文”的定义,向来用“排除法”。也就是说,凡是在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就会被放进“散文”这个筐里。

    在中国古代,骈文之外,便是“散文”;韵文之外,都是“散文”。在中国现代,小说、诗歌、戏剧等,被称之为纯文学,“散文”则被称之为杂文学,文学作品中“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外,都是散文”l8

    在当代,“散文”的地盘被进一步挤压。凡是形成了文类规范,能指明文类特征的,逐渐从“散文”中分离出去,比如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报刊言论文章、传记、演讲辞、科普小品、学术札记、寓言、儿童故事等。有些亚文类,如回忆录、序言、杂文等,尽管仍然赖在“散文”这个筐子里,但因其文类规范和特征逐渐明朗,往往也被当作相对独立的文类来对待。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19,它主要有两种所指:

    (1)宽泛的:除去诗歌、小说、戏剧等“纯文学”和实用文章之外的,并剔除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报刊言论文章、演讲辞、科普小品、学术札记等已经独立门户的亚文类之后,剩余下来的那些作品。

    (2)紧缩的:在上述范围之外,进一步圈出回忆录、序言、杂文、散文诗等文体特征已比较清晰的亚文类,所剩余下来的那些作品;或者只收纳其中“文学性”较显著的一小部分,与仍“被剩余”的合并,统称为“文学性的散文”。

    二、现代散文的文类特征

    散文的文类特征,其实是“无特征”。即使不断清理门户,“文学性的散文”依然是个庞大的家族,成员样式繁多,文体各异;其共性,就是“散”。“散在骨子里”20是现代散文的文类特征,也是现代散文区别于古代散文(文言文)的关键点。

    (一)现代散文不拘一格

    表现在散文的内容上,是“题材广泛多样”21。散文的内容,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取材十分广泛。22

    表现在散文的形式上,是“写法自由和体式不拘”23。“散文是没有一定格式的,是最自由的”24 。散文无边界,可兼采诗歌、小说、剧本和实用文章的要素。散文可混合多种成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交织其中。散文的结构方式开放而无定态,无需遵循特别的章法和结构模式。25   

    正如有研究者所讲,散文无规范,一讲“规范”,散文就死:“纯、正、高、雅,每个字都能将散文箍死。”26“对散文写法作任何规定,不管是老八股也好,洋八股也好,都会戕害散文的生命。”27

    (二)现代散文张扬个性

    不拘一格,也就是张扬个性。“‘散’字的要义不仅在于‘形散神不散’之类的命题,更重要的是自由精神。‘散’字的内部神韵在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28“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29

    散文抒写性灵。散文乃是个体情怀的见证。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30梁实秋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露的表现出来。”31

    “对于散文来说,文类尺度的撤离几乎使个体特征成为唯一的依据。”32谈论散文的时候,人们更多想到的是某某人的散文:鲁迅的散文、周作人的散文、郁达夫的散文、沈从文的散文、汪曾祺的散文、蒙田的散文、尼采的散文等等。不同时期的散文,是不同的样式;不同作者的散文,是不同的样式;同一位作者的不同散文,尤其是不同阶段的散文,往往也是不同的样式。

    三、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文言文)的分野

    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有传承关系,也有本质的差异。现代散文,讲究“散”,率性而为,以“无法”为冠冕。而古代散文,则讲究章法。

    (一)古代散文的章法

“章法”,是从古代散文(文言文)的范文中归纳出来的,可以作为后学者效仿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即古人所说的“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33

章法有表里两层。

表层,即“笔法”,属于文章形式方面,指谋篇布局的“技巧”,如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前人从范文中归纳出一系列“笔法”,并形成一套带有中国特色的章法知识,如起转承合、熊腰豹尾、伏笔铺垫、就题字生情、一字之骨、波澜纵横、曲折翻波、起笔不平、小中见大等。

里层,即“脉络”,属于文章内容方面,指作者的行文思路。“脉络”以人体血流动脉来比喻文章作品结构组织的内部联系,有时也被称为“意脉”、“义脉”、“语脉”、“气脉”等。作者的行文思路,即内在思想、情感的逻辑性,它是章法的基础。文章的组织构造及技巧运用,都不单纯是写作技能方面的问题;34好的文章,表里统一,体用一致。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宋、元以来,章法知识在文言文学习中,既引导阅读范文,也用于指导写作。阅读文言范文,古人有“上等读法”和“次等读法”之说:

    所谓上等读法,先审题,然后“如我当境作文一般,要如何用意下笔遣词,再四沉思”,再将自己所沉思之文,与范文加以比照,“得失自知矣”。这相当于范文的还原法,以脉络统领技巧,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领会作者行文思路的基础上,体会范文的写作技巧,学习笔法的运用。

    所谓次等读法,即“揣摩谋篇”的细读法,从笔法入手,体会行文的技巧,领会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先考明题目来历”,“然后逐字逐句而细读之,看其措语遣辞如何锤炼;由逐节逐段而细思之,看其承接起落如何转变;又将通篇抑扬唱叹缓缓读之,审其音节;又将通篇一气紧读,审其脉络局势,再看其通篇结构照应章法一一完密与否,则于此首古文自有心得矣。”35

    (二)章法的“读写结合”

    从范文中归纳的文章知识,在需写的文章与范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转化为写作知识,即如何谋篇布局的知识。从范文中提炼章法知识,原本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后学者效仿范文,所谓取法乎上。章法知识服务于“学写古文”,落点是科举文,尤其是八股文。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以“文章赏析”为教学的手段,以“揣摩谋篇”为教学的核心,以“仿效范文”为教学的目的,由此形成了一种“独步于世界教坛”的“读写结合”。36

    而“仿效范文”为目的的“读写结合”,成功之关键,是要在技法和脉络的统一中把握章法。如果这样,那么所学的章法,便可能成为“活法”——流传至今的一些杰出的八股文作品,就是“活法”的榜样。

    反之,如果不顾文章的具体内容,脱离脉络,所学的笔法便会成为“死法”,成为“省闱作文之法”,成为应试作文的“造文”套路——大量不入流的应试八股文,便是“死法”的标本。

    (三)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准则

    以古习古,以今对今,这是语文教学务必遵循的准则:

    1.章法是古代散文之章法。文言文阅读教学,宜用与文章行文思路原本一致的章法知识,而不能古今错乱,用现代人的一套办法(如“记叙文要素”、“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去对付文言文。

    2.现代散文“无规范”。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要重在把握每一篇散文的特质,不宜发明什么章法的名堂,尤其不能用古代散文中归纳的章法来对付现当代散文。

    3.“仿效范文”为目的“读写结合”,建立在言文脱离、科举制度等特定历史条件下。文言文阅读教学,在如今己也大可能“读写结合”;现当代散文教学,则不允许以“仿效”为目的的“读写结合”。“散文不讲究文体规范,要的是自由和开放。”37

    四、“文学性的散文一的着眼点

    (一)“文学性的散文”的里跟外

    “文学性的散文”介乎文学与实用文章之间,它既具有文章的特性,又体现着文学的特性。

    具有文章的特性,主要指它的写实性。散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即使没有《荷塘月色》、《幽径悲剧》,清华园里的荷塘、北大校园幽径旁的古藤萝,也是真实地存在着或存在过的。

    有外在的、可以指认的言说对象,这是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纯文学”作品的差别。诗歌、戏剧自不必说,看起来是“写实”的小说,其实是“虚构”的产物。有记者问莫言:“(您作品的)外文版翻译者们为什么去访问高密?”莫言答:“大概都被我小说中的描写忽悠了。吉田富夫去高密,想去看我小说中的磨坊、河流、高粱地等场景,但只看到一条干涸的小河沟,根本没有我小说中那样的澎湃奔流的大河。他问我大河呢?我说,就是长江黄河啊!森林呢?我说在长白山;沙漠呢?我说在内蒙古。”38那其实,莫言的答语还是托词,小说中的磨坊、河流、高粱地,是小说家的语言所营造的世界。

    散文体现着文学的特性,根由也在“语言所营造的世界”。散文不尚虚构。散文叙写作者的所见、所闻。但散文的写实,也不是“客观的”写实。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它唯有作者的眼所能见、耳所能闻、心所能感。在散文中呈现的,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散文对现象的阐释和问题的谈论,也不是“客观的”言说。

    换言之,《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是朱自清心灵中独有的镜像,它是世界上任何人从未见,也是平日的朱自清所未尝见过的荷塘;《幽径悲剧》中对古藤萝喜爱、对古藤萝被毁的愤慨,是90岁高龄的季羡林极具个人化的情怀和思绪。

    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这是“文学性的散文”与论文报告、新闻通讯等文章的差别。阅读论文报告、新闻通讯等,最终要指向文章的外面,指向客观的言说对象:它们所论述的道理,是否成立?所报道的事件,是否真如所言?而成立与否、是否如实,有公认的判别依据;之所以写论文、发新闻,目的就在于要获得公认或成为公认。

    散文不祈求成为公认;阅读散文,也不是为了获取什么公认。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是体认作者所见所闻,分享作者所感所思。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里”。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的视野里;或者说,与外在的言说对象发生这样那样的关联,是在阅读之后才发生的事。   

    (二)“文学性的散文”的主体与客体

    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那作者眼里的、主观的人、事、景、物,在散文中是记叙、描  写的客体。比如:《背影》中的“父亲”,《老王》中的“老王”,《荷塘月色》中的“荷塘”,  《幽径悲剧》中的“古藤萝”,《安塞腰鼓》中的“打腰鼓场景”等。

    作者记叙、描写“父亲”、“老王”、“荷塘”、“古藤萝”,目的不是要向读者介绍那些人和事,描摹那些景和物。之所以记叙、描写,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所思、所感,是为了表达作者这一主体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散文的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述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  感情。《背影》的关键点,不在“父亲对我的爱”,而在体认到“父爱”的那双心眼;《老王》  的关键点,不在“老王的善良”,而在作者能看出善良的那副心肠。《荷塘月色》的关键点,  不在“荷塘的景色”;《幽径悲剧》关键点,不在“古藤萝被毁的惨剧”;《安塞腰鼓》的关键点,也不在“打腰鼓场景的威武、雄壮”;关键点在于发现景色的心境,痛感惨剧的心灵,  为威武、雄壮而奋发、激昂的心怀。

    阅读散文,不仅仅是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三)“文学性的散文”的日常与独特

    散文是日常的,用常态的心境叙写日常生活。39散文记人,很少是大红大紫的人;散文叙事,很少是大起大落的事;散文描绘的景与物,绝非隔世之景、稀罕之物;散文中的谈资,也很少涉及大是大非。在散文中,人是普通人,事是平常事,景与物是平日里所能见的景物,谈论的多是大家在饭后茶余或许都会聊到的话题,所抒发的情感、所表露的情思,也多貌似我们所具有的,或与我们原已具有的情感、情思相类或相通。

    因此,阅读散文,我们会有一种亲近感,往往会很自然地唤起相关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  验,也很容易用自己的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散文中作者的经验,乃至忘记了去体察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散文叙写日常生活,其实是作者以其独特的情感认知,叙写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发现和  感悟他独特的人生经验。

    散文中叙写的所见、所闻,是“这一位”作者以其独特的感觉和知觉,对人、事、景、  物及其意蕴的发现。散文中抒发的所思,散文中传达的所感,是“这一位”作者依其独特的  境遇所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情思。

    正因为经验之独特,正因为作者的经验与我们之不同,我们才需要去读作品,才能够通过其散文,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才能够通过阅读,丰富和扩展我们的人生经验。

    (四)“文学性的散文”的言和意

    意,是散文表现的内容。综上所述,它主要是两个方面:

    (1)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那作者眼里的、主观的人、事、景、物;

    (2)在散文的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这两方面,归结为一点,就是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这一位”作者依其独特感觉和知  觉的所见、所闻,“这一位”作者依其独特境遇所生发的所思、所感。

    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落根在“这一篇”,通过独抒心机的谋篇、个性化的言语  表达、流露心扉的语句。

作者的人生经验,融汇在他的语文经验里。“文学性的散文”,尤其是优秀的散文作品,无不追求精准的言语表达——那些个性化言语所表现的,是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的感官所触、心绪所至。

“文字里的思想是文学的实质。文字之所以佳胜,正在它们所含的思想。但思想非文字不存,所以可以说,文学就是思想。”40朱自清曾说过一段至今仍发人深省的话:“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思想,那便是将书中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41

综合上面的讨论,“文学性的散文”的着眼点,总结为以下左右两图,左右两图是等值的。

五、散文阅读的要领

散文阅读,即鉴赏“文学性的散文”,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

    (一)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

    1.分享首先要区分人我

    分享,是“和别人分着享受”42。分享的前提,是区分人我。

    散文中的所见所闻,是别人的所见所闻;散文中的所思所感,是别人的所思所感。然而,正如前文所述,散文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最为接近的文学样式,阅读散文很容易“人我不分”,很容易用自己的既成经验,去过滤、同化甚至顶替散文中作者的经验。

以己之心,揣度作者之念。这既是散文阅读所必需,也是散文阅读的陷进。同我心者,赞之;异我心者,弃之;逆我心者,愤之;其结果,读却如未读,终究囿限在自己的既成经验。

2.分享不是“占有”、“具有”

读者的经验,与作者所传达的经验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阅读的起点,也表现在阅读的终点。我们不能够占有作者的人生经验。换言之,我们不可能“具有”与作者等同的经验,无论是阅读之前、阅读之中还是阅读之后。(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似乎存一种念头,希望学生“占有”作者的经验。这突出地表现在结课的“激情号召语”,比如:“让我们带着安塞的精神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安塞腰鼓》)”,“让我们带着百合的精神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心田里的百合花开》)”,“让我们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天下所有不幸的人们(《老王》)”等等。)

所谓“分享”,是体察,是认识和理解: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有这样一副眼睛,他们能看到这样的人、事、景、物;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有这样一腔情怀、一种情调,他们能有这样的感受,有这样的思量。在阅读中,我们突破自身直接生活经验的囿限;通过阅读,我们扩展、丰富对世界和他人的认识、理解;通过认识和理解,我们观照自我,触发或启迪对自己的生活和尺生的思考。

(二)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

作者的人生经验,通过精准的言语表达,也存活于这些言语中。唯有通过对言语的体味,我们才能把握作者的独特经验,才能感受、体认、分享散文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

1.体味必须细读

散文阅读,最忌浮皮潦草。浮皮潦草的结果,是不成熟的读者以自己的语文经验“篡改”  作者的言语,把自己的经验“幻觉”为作者的经验。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不少人以为“抒发了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尽管他们在这篇散文的大部分文字中找不到“情感”。与语文教师共同备课,他们拎出这一段,并揪出其中“怀旧情绪”和“怅望低徊”: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胡同文化》)

    于是,我们一起细读。“不禁”就是不由自主,“使人”中的“人”,是看胡同照片的人,包括作者汪曾祺,也包括任何看过或可能看到这些照片的人。看这些照片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怀旧情绪;显然,这是客观的描述,而不是主观地抒情。接下来的“使人怅望低徊”,也是如此。看到北京胡同遗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怅望低徊;这也是客观的描述,与试图感染别人的抒情无干。在被认为“最明显抒情”的段落和语句,找不到“抒情”,这样,所谓“抒发复杂情感”的谬解,便轰然倒塌。

    2.体味是仔细领会43

    仔细领会,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1)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

    优秀的散文作家,能够用语言精准地捕捉精微的感觉和知觉,能够用语言贴切地传达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尽管有时初看起来似乎是些很普通的语句。比如《散步》开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比如《藤野先生》开篇的第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对以言逮意的追求,对以言逮意的功力的敬重,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散文,不顾作者的言语表达,不能见识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这无异于买株还珠。

    (2)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意味。

    作者精准的言语,精准在对细腻的人生经验的贴切表达;读者体会优秀散文的精准言语,落实在对作者感悟到的人生经验的领会。

    “文字之所以佳胜,正在它们所含的思想。”44品味语言,实质是发掘文学作品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意味。散文的“文学鉴赏”,不仅仅是对形式方面。作者精准的言语,精准在对细腻的人生经验的贴切表达;读者体会优秀散文的精准言语,落实在对作者感悟到的人生经验的领会与分享。

    3.体味是体会、寻味45

    散文阅读中的体会、寻味,也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1)语言的滋味。比如《古都的秋》,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秋天,无论在什么她方的秋天,总是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不远千里,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秋”,故都的秋味。

    (2)作者的情调。尤其是所谓“闲话体”的散文,如周作人、林语堂、俞平伯、梁实秋等人的散文,体会作者“闲适”的情调,有时比了解他们所谈论的话题还要重要。作者的情调,其实就是作者的胸襟、情怀、气度,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如果没有窥见作者的胸襟情怀,“无疑是重大的损失”。46

    六、散文阅读教学的若干原则

    散文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散文的文类特征、“文学性的散文”的着眼点、散文阅读的要领等引申出来的一系列原则。

    (一)“排除法”定义对散文教学的启示

    散文用“排除法”定义,意味着滞留在“散文”这个框里的,在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但教学必须以能说清、可道明为前提。从有利于散文教学的角度,我们建议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紧缩的”散文定义,即“文学性的散文”。具体对策,也可采用逐步排除法:47

    1.凡是体裁和文体特征认识比较清楚,已形成相应读法的,皆宜从“散文”中分化出来而专门对待。比如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报刊言论文章、传记、演讲辞、科普小品、学术札记等。

    2.有些在体裁和文体特征上有明确界说的,如回忆录、序言、杂文、散文诗等,也宜按独立小类而专门对待;至于在大类上如何处理,对语文教学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3.对仍“被剩余”的“文学性的散文”,要强化文体意识,根据文体特征,分野小类,力求形成可依循的解读理路。

    孙绍振关于“审美散文”、“审智散文”、“审丑散文”的分别及其解读范例48,钱理群关于“说理的散文”、“描写的散文”、“纪实的散文”、“抒情的散文”分别及其解读范例49,贵志浩关于“闲话体”、“独语体”、“倾诉体”的分别及其解读范例50,以及在散文史研究和散文作家作品评论中所提炼的作家流派、风格等,均为分野小类提供了理论的资源。

    (二)“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对散文教学的启示

    “不拘一格”,“张扬个性”,是现当代优秀散文家刻意追求的散文境界。散文“无规范”,但教学必需以明了规范为前提;对“无规范”的散文,也必需找到对应“无规范”的办法。

    1.现代散文不拘一格,这就意味着,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决不能用一种固定的套路去对付所有散文。

    2.现代散文不拘一格,这就意味着,决不可以拿古代散文刻意考究的章法和技法,比如“以小见大”“伏笔照应”“一字之骨”等,去描摹、套用现代散文。

    3.现代散文张扬个性,这就意味着,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找准这一位作者散文的特质,必须找到这一篇散文的特质,包括所谈论的话题,所抒发的情思,所运用的言语。

    (三)“文学性的散文”的着眼点对散文教学的启示

    1.散文阅读教学,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要驻足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严防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演变为谈论“外在的言说对象”活动。

    2.散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主体,触摸作者的情思;严防滞留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演变为谈论那人、那事、那景、那物的活动。

    3.散文阅读教学,要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往“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走:严防受既成经验的遮蔽,演变为谈论各抒所见的活动。

    4.散文阅读教学,要由言及意,往散文中的个性化言语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严防脱离语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演变为谈论口号的活动。

    (四)散文阅读的要领对散文教学的启示

    1.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人我,引导学生体察在散文中表露的、对学生来说很可能是陌生的经验。

    2.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在认识和理解别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中,观照自我。

    3.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细读,体味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意味,体味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

    4.散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以言逮意的追求,要唤起学生对以言逮意的功力的敬重。

    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一)《安塞腰鼓》教学设计51

    【导入】从事的感受转移到文的体验

    1.播放“安塞腰鼓”的录像(不超过2分钟)。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2.把看录像的感受,迁移到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威武,雄壮等)。

    【台阶一】体味言语表达的效果

    1.启发:有没有发现有些句子传递这种感觉更强烈一些?能不能独立地圈一圈?

    2.学生圈画自己感受强烈的语句。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深的语段。

    【台阶二】从感性体验到对言语表达的理性认识

    1.延伸:能不能把我们的思考推进一步,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些句子,他们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

    2.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各小组交流。

    4.学生再自由朗读,让学生感受刚才的交流成果。

    【补充】意识到“语句传递精神”

    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与陕北的关系,介绍作者对黄土精神的敬仰,“语句传递精神”——点到即止。

    (二)《幽径悲剧》教学设计52

    【导入】从“外在的言说对象”,转向文本之内,即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悲剧呀?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写到的“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这篇课文写到的这个被毁灭了的藤萝,其“价值”在哪儿呢?它有什么“价值”呢?

    【环节一】从文内的描述对象,转向作者所抒之情,即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1.关于第8段

    课文中集中描写藤萝的是哪一段?

    你们喜欢“这一棵”藤萝吗?

    那你们看作者喜欢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作者也是喜欢的?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很快乐?

    那么,同学们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这种快乐呢?

    “大有直上青云之概”,“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你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吗?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引用了古诗句,就表达了作者的快乐、开心呢?

    2.关于第ll段

    其中直接写藤萝的“被毁灭”的是哪一段?

    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我们能理解他的痛苦吗?我们能理解他心中的情感吗?

    【环节二】从作者的直接抒发,转向“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体会情感的细腻处。

    那么,我们怎么样体贴作者之心呢?

    1.找作者直接的陈述

    你们看课文ll段到l5段,把有“我”的句子找出来。请同学们把这28句中有心理  动词的句子划出来。

    2.要看它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你们来读一下课文的第15段,你们看看这一段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你觉得这个语  气语调有什么特点,你从这样的语气语调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把自己的感觉填到这张表上:语气语调给你的整体感觉。你从这种语气语调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语气语调?

    其实,这篇课文后半部分,有好几个地方都有点无奈的味道。你们看看,还有哪里?

 

注释:

1王荣生.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何以是散文?[J].上海:语文学习.2006(2)(4).

2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0一51.

3王水照、吴鸿春编选.日本学者中国文章学论著选[M].吴鸿春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59—273.

4夏丐尊.文心·文章作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该书原版于l926年

5夏丐尊,叶圣陶.文章讲话[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l983.该书原版于l936年.

6叶至善,等,编.叶圣陶集(第十三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137.

7范培松著《中国散文批评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57页。

8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l985.

9张志公,著.王本华,编.汉语辞章学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l996.230.

10 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第7版)[M].吴松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9.

11 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第7版)[M].吴松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9.

12陈剑晖《断裂中的痛苦与困惑——20世纪散文理论批评评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3如傅德岷《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汪文鼎等编纂《中国现代散文史》,沈义贞的《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余树森和程旭光合著《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史》,冠名为《中国当代散文史》的有5部,作者分别是张振金、徐治平、邓星雨、卢启元、王尧。

14陈剑晖《新时期散文研究三十年》,http://www.tianya.cn201卜4—4 21。

15王雪《论新世纪散文研究发展趋向》,《文艺评论》2009(5)。

16王兆胜《新时期中国散文的发展及其命运》,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7—01—09。

17王景科.谈散文理论研究之弱势现象[J].山东:齐鲁学刊.2004(5).

18叶圣陶.关于散文写作[J].见周红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l983.156.

19古代散文,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称之为“文言文”。

20忆明珠.散文一散在骨子里[J].长春:作家,1988(5).

2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6.

22贵志浩.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1.

 23杨文虎.文学:从元素到观念[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35.

24梁实秋.论散文[J].见周红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l983.35—36.

25贵志浩.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26忆明珠.散文——散在骨子里[J].长春:作家,1988(5).

27杨文虎.文学:从元素到观念[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35.

28徐泽春.散文的阅读和写作——南帆教授访谈[J].上海:语文学习,2012(1).

29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J].见周红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l983.425.

30杨文虎.文学:从元素到观念[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34.

31梁实秋.论散文[J].见周红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l983.36.

32南帆.文学的维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278.

33转引夏绍臣.文章章法与阅读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l985.2.

34孙移山.文章学[M].中国档案出版社,1986:98—108.

35[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M].长沙:岳麓书社,1983.1.

36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47.

37徐泽春.散文的阅读和写作——南帆教授访谈[J].上海:语文学习,2012(1).

38本报记者舒晋瑜《莫言:文学走出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中华读书报》2010—08—25。

39孙绍振.文学创作论[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373.

40蔡富清,编选.朱自清选集第三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434—435.

41朱自清.文心·序[J].见:夏丐尊文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172.

4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04.

43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342.

44蔡富清,编选.朱自清选集第三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435.

45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274.

46徐泽春.散文的阅读和写作——南帆教授访谈[J].上海:语文学习,2012(1).

47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1(9).

48孙绍振.文学创作论[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394—419.

49钱理群.说什么“理”?如何“说理”?[J].见:钱理群,等.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241.

50贵志浩.话语的灵性——现代散文语体风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0—88.

51根据郑桂华执教的《安塞腰鼓》整理。王荣生,郑桂华,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67—191.

52根据李海林执教的《幽径悲剧》整理。李海林.《幽径悲剧》教学实录[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11(2).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2年5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2020年第32篇:《三峡》文体及教学问题
李海林: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思路
第935季【浙韵小语】让儿童文学教育在文体意识中成长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