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高考命题:逻辑思维在解决某些地理问题时面临的困境

关注高考命题:逻辑思维在解决某些地理问题时面临的困境

[内容摘要]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这一思维方法,在地理学科研究中也时常用到。但是,地理学科的科学结论更多地来源于统计学思维和实地调查。这一特点却被一些中学教育工作者及高考试题命制者所忽视,因此在时常教学和试题命制过程中,常出现学生必须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必须依靠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和教学困境。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有必要把逻辑思维在解决某些地理问题时面临的困境展示出来,以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改善中学地理教学,并提高高考试题的信度。

[关键词]逻辑思维  统计思维  实地调查 困境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利用逻辑思维,人们可以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然而,一些地理问题由于其所提供材料的有限,当学生只能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解决时,逻辑思维却常常陷入无力的困境。一些地理试题的命制,也由于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可能成为无效试题。
  一、逻辑思维面对统计数据缺乏时的困境
   例1: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11题:

     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
   命题人给出的答案是C。
   这道题在高中地理教师当中引起不小的争论。争论集中在B、C选项,大家都试图用逻辑推理的办法证明自己选择的答案。
   有人认为:“黄河泥沙问题出现在中游,水库的人为拦截作用应在中下游而不是中上游。”所以C项不成立。
   还有人认为:“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①入海径流量减少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较有成效,减少了流入黄河的泥沙。③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入海径流量减少才是最主要原因,此题没有答案。”
   以上种种争论,都想通过综合分析的办法得出结论。然而,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用逻辑推理的办法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
   毫无疑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和中上游建设有许多水库,还有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都是不争的事实,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和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以及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都可以导致黄河的年输沙量不断减少。
   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呢?这必须要有统计数据作为判断依据。然而,试题中却没有提供这样的数据,教材中也没有这样的数据,因此,考生凭借逻辑推理是无法判断B、C选项哪个才是正确选项的。这就是逻辑思维在面对统计数据缺乏时的困境。
   二、逻辑思维面对实地调查缺乏时的困境
    例2:200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西北卷)第6题:

    该月(11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命题者提供的答案为A。
    此题争论的焦点在于:马六甲海峡海水的流向到底主要受北印度洋流影响,还是主要受影响该海区的信风(季风)影响。如果主要受北印度洋流影响,那么马六甲海峡的洋流就属于补偿流;如果主要受主要受影响该海区的信风(季风)影响,那么马六甲海峡的洋流就属于风海流。
    有人认为:马六甲海峡出现的洋流是补偿流。在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是受季风影响的。夏季,北印度洋的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向,北印度洋东部海水出现盈余,由于补偿作用,北印度海水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到了冬季,北印度洋的洋流的流向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向,北印度洋东部海水出现亏空,由于补偿作用,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北印度洋。此题的答案应该是A。
    也有人认为:马六甲海峡的洋流属于风海流。夏季,该地区受北移的南半球东南信风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吹动下,海水从南海流向北印度洋;冬季,该地区受南移的东北信风转向后形成的西北风(季风)影响,海水从北印度洋流向南海。此题答案应该是B。
    在这个问题上,要确定正确答案,单纯依靠逻辑思维显然是没有办法的。两种意见各有各的道理。
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在两种影响可能造成相反的结果时,要依据实地调查才能推断出地理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地图的制作应该有实地考察作为依据,因此我们采用地图信息。依据图1,6月份马六甲海峡洋流方向为自东向西,由此可知,该海区6月份洋流流向主要受东南信风(季风)影响。由此可以推知,马六甲海峡的洋流应为风海流。那么,冬季,马六甲海峡洋流应受东北信风转向后形成的西北风(季风)的影响,海水应该由北印度洋流向南海。此题正确答案应该是B。
   如果没有实地调查结果作为证据,或者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的地图为证据,上面的争论将永远没有结果。逻辑思维在实地调查缺乏时陷入了困境。
   象这种情形还有很多,比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雪线高度较北坡低。其影响因素有:降雪量、纬度、阳坡等。南坡降雪量较大对于雪线下降是正面影响,而纬度较、南坡为阳坡对于雪线下降是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没有对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的高低进行过实地调查,而只是根据降雪量、纬度、阳坡三个因素进行分析,根据一正二负的比例关系,我们就很可能得出一个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较北坡高的结论。
  三、逻辑思维面对综合因素分析时的困境
   例3:读台湾地图,台湾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沿北回归线某要素变化图(图略)及我国部分区域等降水量分布图。(图略)回答问题。
  图2中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的原因主要是
   

 A、洋流、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天气状况
    C、地形、季风            
    D、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移动、台风
   命题者给出的答案为C。
   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有:季节、纬度,这两个因素影响太阳高度,另有地势高低和天气、日照时间等因素。
  题目要求判断造成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状况分解成,同一纬度西多东少,同一经度南多北少。
   利用逻辑思维可以推断出,太阳辐射总量南多北少,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总量西多东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而地形和季风是影响台湾地区天气状况的主要因素。台湾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强烈,夏季风主要为东南风,从而使位于台湾中部山脉背风坡的西部晴天较多。
   利用逻辑思维可以分析出某一地理现象的各种影响因素,然而,当这一现象的形成受多个因素综合影响时,逻辑思维并不能告诉我们哪个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因此,此题的设问最好改为: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的主要原因“有”……考生可以选择多个选项,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地形、季风都是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的影响因素,选择B、C二个答案均合理。这就是逻辑思维面对综合因素分析时的困境。

思维方法,是每个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
逻辑思维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思维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在解决地理学科问题时,它也可能会陷入困境。
   一般认为,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常用的地理思维方法有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和演绎法等。地理学科结论的获得重统计数据,重实地调查,重对比分析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与训练时,给予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堂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与数、理等其它学科不同的这种特点。我们在进行教学和试题命制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否则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困惑,增加地理学习困难,降低地理学习兴趣,影响地理教学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地理高分冲刺:北印度洋洋流成因和流向规律
科学网—中国东部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地区之一
【每日一练】0331 高三下 易错点:不理解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人文地理知识竞赛题库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地理部分
高中地理常考的四个特殊洋流,你知道是哪四个,及形成原因吗?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考试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