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高三暑期复习指导系列之化学篇--3如何使用课本
本市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课标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已经六年了,北京市自主命制的、针对新课标的高考(以下简称“新高考”)也已进行四次,但仍然有许多师生对“新教材”的学习和“新高考”的应对感到不适应。因此,许多即将步入高三的同学对后面的学习感觉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安排自己下一段的学习生活。的确,“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特点很鲜明,能够打破常规,着力提倡和引导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体现了教与学的新理念。但是,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看,若几本教材的衔接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到了高三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同学感觉脑子里几乎空白。在此,笔者为同学们在暑期的化学学习安排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课本是高考化学的“根”,“课标”和“考试说明”是高考的“脉”。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课标”、“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认真研究“课标”、“考试说明”就会把握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特别是在新教材使用后考试内容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课标”、“考试说明”把握更显重要。根据“考试说明”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课标”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课标”要求必备的能力。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
一、明确高三复习的课本范围
目前同学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全套共8册),其中大家学过的(也是高考要考查的)有5册:《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前两册属于必修模块(属会考范围),后三册属于选修模块。《化学1》中的四章知识(包括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后面的三册选修教材中基本不再涉及,而《化学2》中的知识(包括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选修模块的教材中基本上均有对应的深化、拓展和提高。因此,同学们应当注意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在知识上的内在联系。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也不难看出,许多试题源于“新教材”,许多新的知识(相对于旧教材而言)在题中均有体现,而且出现的频率和分值均较高,如:维生素C、阿司匹林、盖斯定律、H2O2的催化分解、Mn2+是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平衡常数、酸碱中和滴定、盐类水解在生产中的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烯烃的顺反异构、核磁共振氢谱、烯烃和醇的命名、海水提溴等等。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要关注“新教材”、落实“新教材”。但是笔者却接触过不少高三学生,他们手里的教材与新书无异,几乎没有翻看过。这样,他们当然就很难把握高考要考什么,自己应当会什么。
教材中精炼的概念语言,严谨的文字叙述,准确的实验现象及科学的实验设计都是我们最好的复习资料。可以要求学生将必修1、2,选修1、4、5共五本书装订在一起,随时可以查阅。强烈建议大家在暑期,首先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教材都找出来,浏览一遍,并从中找到各册之间那些对应的知识,自己首先运用分类法,将相关或相对应的知识整理、融合,使相对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条理化,从整体的高度把握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这样,开学后跟着老师复习时,效率会明显提高,也会更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度重视新教材中新增内容
哪些新增内容是代表方向性的,即它增加的是讨论问题的方向和维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反应方向就是一个代表维度增加的内容,有没有这个内容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的缺失与否。
哪些新增内容是代表水平提升的。如平衡常数,必修也讨论平衡,是定性的一套理论,到了选修以后,就要向定量或者向理性去提升,那么引入平衡常数解决的实际上就是内容的水平问题。这样的内容我们叫做二级内容,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应该增加。
哪些内容是属于比较具体的,即能增加概念原理的外延的内容。如沉淀溶解平衡,它只是平衡体系当中的一类,这种三级内容的取舍去留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哪些内容是可有可无的。比如平衡常数是二级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引和不引有质的区别,但是要不要引入Ksp,要不要引入水解常数,这属于可有可无的四级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去进行选择。
1、被删除的老教材内容
⑴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⑵碳族元素 ;    ⑶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⑷金属晶体;         ⑸磷;             ⑹胶体的渗析、电泳、凝聚;
⑺氧族元素;      ⑻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⑼ 红砖中氧化铁的检验;
2.新增内容或提高的要求
⑴核素的的含意             ⑵理解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⑶建立电子得失思想,会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⑷了解焓变,热值,熵变。焓变与键能的关系。会用焓变熵变判断反应方向。
⑸理解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⑹了解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撞碰等概念。
⑺知道分步电离及与电离平衡的关系。
⑻知道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几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⑼知道沉淀溶解平衡。   ⑽认识化学在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⑾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⑿认识有关反应机理,能解释有关反应历程。
⒀了解石油化工中的重要加工方法(如分馏,裂化,裂解等)。
⒁认识酶的催化特点和核酸在生命中的作用。
⒂体验应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认识物质探究的方法。
⒃学习定量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⒄理解守恒定律的含义。
⒅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有关简单计算及利用化学平衡常数K的计算。
3.一些不同提法
⑴结构示意图表示1-18号元素及大于是18号部分典型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⑵初步学会测定某些反应速率的方法和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⑶以合成氨和制硫酸为例应用速率和平衡确定工业生产的条件。
⑷认识常见无机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学生更应该重视教材,关注教材,回归教材。在复习过程中,据我们调查,好多学生根本没有教材,即使带来了很少去翻、去读,一味的做题,一味的看复习资料,这是万万不行的,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很多知识的漏洞,知识的盲点。复习资料绝不能代替教材,因为复习资料注重的是知识的重点、难点,是知识的整合和网络的构建,不可能是教材的复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必须诱导、告诫学生回归教材。
四、教材中的背景素材容易成为命题素材
思考与交流
学与问
科学探究
实践活动
科学视野
资料卡片
图片
实验
必1
19
9
7
7
8
12
91
27
必2
19
9
7
4
9
9
66
16
选1
14
11
4
8
4
31
132
4
选4
12
7
7
5
6
12
53
15
选5
14
24
7
7
15
28
95
11
合计
78
60
32
31
42
92
437
73
例如电子式,概念出现在资料卡片,表示NaCl形成过程在正文,考纲没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化学考前抢分复习!教材内容全部梳理,轻松冲刺90
谈初中化学学案的编与用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6大步骤
【必看】化学学习的“巧”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研工作的任务和形式
如何上好复习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