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材化学实验汇编
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1、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2、 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3、 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二、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⑴ 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 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 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 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 检漏  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  ④ 静置分层。  ⑤ 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2++ 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 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 Cl—==AgCl↓
⑶CO3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或稀HNO3后,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a2++ CO32-=== BaCO3↓    BaCO3 + 2HNO3 ==Ba(NO3)2 + CO2↑+H2O
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配制步骤
a、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b、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c、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d、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e、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f、装瓶
①称量                ②溶解                       ③转移
④洗涤转移                  ⑤定容                ⑥摇匀
④洗涤转移                 ⑤定容                          ⑥摇匀
2、误差分析
能 引 起 误 差 的 一 些 操 作
因变量
c (mol/L)
m(溶质)
V(溶液)
天  平
1. 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增 大
——
偏 大
2. 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刻度线的右端
减 小
——
偏 小
3. 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
减 小
——
偏 小
4.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
减 小
——
偏 小
5. 用滤纸称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
减 小
——
偏 小
6. 溶质含有其他杂质
减 小
——
偏 小
7. 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
增 大
——
偏 大
8. 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
减 小
——
偏 小
烧杯
及玻
璃棒
9. 溶解前烧杯内有水
——
——
无影响
10. 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
减 小
——
偏 小
11. 移液后未洗烧杯和玻璃棒
减 小
——
偏 小
12. 为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
减 小
偏 大
13.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
减 小
——
偏 小
14.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减 小
——
偏 小
15.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
——
增 大
偏 小
16. 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
——
减 小
偏 大
17. 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
——
增 大
偏 小
18. 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的试剂瓶时,不慎溅出部分溶液
——
——
无影响
3.溶液的稀释:溶质在稀释前后其物质的量不变。
c1V1=c2V2(c1、c2为稀释前后的摩尔浓度,V1、V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四、胶体的性质
实验: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说明:(1)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均一、透明、
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介稳性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2)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3)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五、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 取1--2m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  白色沉淀
取1-2mLNaOH的溶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有何现象?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H ++ OH- = H2O
取1--2mL的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盐酸,观察有什么现象?  产生气体  CO32- + 2H+= CO2↑+ H2O
结论: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使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少。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材化学实验汇编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六 钠的性质
〔实验3-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上,加热,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
在钠的切口处可以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切口处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就燃烧起来,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有烟产生,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4Na +  O2 ===  2Na2O
2Na +  O2 ===  Na2O2
结论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加热时与氧气的反应更加剧烈。(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用坩锅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
现象
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铝箔发红卷缩,很快就变暗 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实验3-3】在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要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浮、游、球、响、红
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 +2OH-+H2↑
七、铁的性质
按图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丝保持红热  肥皂泡燃烧
3Fe+4H2O(g) Fe3O4+4H2↑
八、铝的性质
反应方程式
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Al2O3)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使熔化了的铝不会滴落下来。
铝很活泼,除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加热时又会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结论
1、铝容易被氧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4Al   +  3O2  ==== 2Al2O3
2、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实验3-4】在2支试管里各加入5mlHCl和5mL浓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用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
[交流现象]都有气泡产生,试管口点燃都燃烧。
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  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九、几种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1、【实验3-5】各取少量Na2O、CaO、MgO、Fe2O3、CuO、Al2O3放入试管中(2)分别加入2mL蒸馏水(3)在固体溶解的试管中滴2—3滴酚酞,(4)在固体不溶解的试管中滴加1mol/L的盐酸
氧化物
固体颜色
水溶性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溶液的颜色)
Na2O
白色
Na2O+2HCl=2NaCl+H2O(溶液无色)
MgO
白色
不溶
MgO+2HCl=MgCl2+H2O(溶液无色)
Fe2O3
红棕色
不溶
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黄色)
CuO
黑色
不溶
CuO+2HCl=CuCl2+H2O(溶液蓝色)
【实验3-6】用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垂直从盛有FeCl3、FeSO4溶液的试管口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FeSO4溶液中产生的沉淀迅速变化。分析原因,然后再改进实验: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或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煤油,以隔绝空气,再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在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的Fe(OH)2,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
【实验3-7】可让学生逐滴加入氨水,振荡,观察沉淀的生成、沉淀的胶状和沉淀量的增加,形成胶状沉淀的概念。静置一会儿,观察沉淀沉降的情况。
实验现象:在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继续加氨水稍过量,沉淀不溶解,说明Al(OH)3不溶于弱碱。
【实验3-8】将[实验3-7]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l(OH)3沉淀中加盐酸或NaOH溶液,沉淀都消失。
【实验3-9】焰色反应
⑴火源最好用喷灯、煤气灯,因酒精灯火焰略带黄色,喷灯的火焰温度高,而且无色。
⑵做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或无锈铁丝)应灼烧到无色。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至无色。
⑶做钾盐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蓝色玻璃片能吸收黄光,能排除钠盐的干扰。没有蓝色钴玻璃片,可用幻灯片涂上蓝色颜料代替。
⑷焰色反应的颜色为:钠盐呈黄色、钾盐呈紫色、钙盐呈砖红色、锶盐呈洋红色、铜盐呈绿色。
2、科学探究1:Na2CO3、NaHCO3的性质
步 骤
1 gNa2CO3
1 g NaHCO3
①加1mL
水白色粉末,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细小白色粉末,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② 加10mL水
振荡时间长时可溶解
固体量减小
③ 加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较深)
溶液变微红色
初步结论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加水部分溶解,溶液碱性比Na2CO3的弱
现  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  论
Na2CO3
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
受热不分解
NaHCO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Na2CO3+H2O+CO2↑
受热易分解
科学探究2: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1)Fe3+离子的检验:
滴入KSCN溶液
FeCl3溶液溶
液呈血红色
FeCl2溶液
溶液颜色无变化
(2)Fe3+离子的氧化性:
加  入
现  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粉,KSCN溶液
不显血红色
2FeCl3+Fe=3FeCl2
加入氯水,振荡
溶液显血红色
2FeCl2+Cl2=2FeCl3
【科学探究3】铁盐和铝盐的净水作用
不加试剂
加入明矾
加入硫酸铁溶液
2min
无明显变化
有明显沉降,溶液半透明
有明显沉降,溶液半透明
5min
浑浊,略有沉降
沉淀沉在底部,溶液接近透明(比加硫酸铁的透明)
沉淀沉在底部,溶液接近透明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材化学实验汇编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实验4-1】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
【实验4-2】水浸过的滤纸或小木条,当水分蒸发后就燃烧。硅酸钠溶液浸过的滤纸或小木条,当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滤纸只起泡)。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实验4-3】氯气与氢气点燃反应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H2在Cl2中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实验4-4】【实验4-5】
Cl2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实验4-6】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Na2CO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溶解,且放出气泡。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滴入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AgNO3+HCl=AgCl↓+HNO3
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先变红后很快褪色
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滴入红墨水
褪色
氯水具有漂白性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实验4-7】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用PH试纸测酸碱性。在SO2水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震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
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在亚硫酸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试剂,红色立即褪去,加热后,红色恢复。【科学探究】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
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1/3(上部)
3NO2+H2O=2HNO3+NO
NO2为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NO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2)
制取少量氧气
2KClO3=2KCl+3O2↑
或2H2O22H2O+O2↑
(3)
(3)将氧气慢慢地通入步骤(1)的试管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1、蔗糖炭化在200mL的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与解释: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且反应为放热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使木炭变得疏松。
2、【实验4-8】铜与浓硫酸反应
在一支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再加入5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加热。放出的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反应完毕,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生成的气体是SO2;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被浓硫酸氧化成Cu2+。
①固:红→黑  ②液:无→棕黑→蓝色  ③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使品红溶液退色。Cu+2H2 O4(浓)====Cu(SO4)2+ O2↑+2H2O
3、[实验4-9] 氨的喷泉实验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打开玻璃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杯内液体呈红色。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碱性的氨水。
必修二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材化学实验汇编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科学探究:钾的性质
[实验1]把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跟钠在空气里的燃烧现象进行对比。
现象与解释:钾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紫色,比钠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
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现象与解释: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并发生轻微的爆炸,说明钾比钠的金属性更强。
2、[实验1-1]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盛NaBr溶液的试管由无色变橙红色;
盛KI溶液的试管由无色变紫红色;
1、Cl2+NaBr=NaCl+Br2
2、Cl2+NaI=NaCl+I2
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盛KI溶液的试管由无色变紫红色
3、Br2+NaI=NaBr+I2
第 二 节  元素周期律
【实验探究1】 Mg、Al和水的反应
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Mg
Al
现象
Mg带表面有气泡;Mg带表面变红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迅速
无明显现象
化学方程式
Mg +2H2O==Mg(OH)2  +H2
--
【实验探究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现象。
Mg
Al
现象
镁片逐渐溶解,放出大量的气泡
铝片逐渐溶解,放出气泡
反应方程式
Mg + 2HCl = MgCl2 +H2↑
2Al + 6HCl = 2AlCl3 +3H2↑
结论
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
第三节 化学键
【实验1-2】取黄豆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熔化成小球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且有白烟,反应停止后,管壁上可观察到附着的白色固体。
2Na   + Cl2 ==== 2NaCl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材化学实验汇编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实验2-1】
实验步骤*
眼睛看到的现象
用手触摸的感觉
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铝片逐渐溶解,放出气泡
感觉烧杯变热
溶液温度升高
结  论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时放出热量
【实验2-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有NH3气生成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
感觉烧杯变凉
反应吸热
用手拿起烧杯
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
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
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
冰融化
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
混合物成糊状
有水生成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实验2-3】
反应物
及用量
HNO3 50 mL 1 mol/L
HCl50 mL 1 mol/L
HCl50 mL 1mol/L
NaOH50 mL 1 mol/L
NaOH50 mL 1 mol/L
KOH50 mL 1mol/L
混合前温度
室温
室温
室温
混合后温度
t1
t2
t3
结  论
HNO3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HCl与K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对实验进行
归纳和概括
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HNO3+NaOH=NaNO3+H2O,H+ + OH- = H2O
HCl+NaOH=NaCl+H2O,H+ + OH- =H2O            HCl+KOH=KCl+H2O,H+ +OH- = H2O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实验2-4: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右图),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用导线连接后,锌片不断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实验2-5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约5%的H2O2,然后滴加1~2滴1mol/L的FeCl3溶液,待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产生的气体
现象
结论
热水
气泡多而快,产生的气体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升温,反应速率增大
常温
气泡均匀
H2O2分解FeCl3做催化剂
冷水
气泡较少
降温,反应速率减小
实验2-6 在三个相同的带活塞的漏斗中分别加入2~3mL约5%的H2O2,然后在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mol/L的FeCl3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
现象
结论
加入MnO2
气泡多而快
加入MnO2,反应速率加快
加入FeCl3
气泡均匀
加入FeCl3,反应速率加快
(稍慢)
不加其他试剂
无明显现象
H2O2分解反应中,MnO2和
FeCl3做催化剂,加快了反应
速率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材化学实验汇编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实验探究】向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迅速加入0.5 gKMnO4和1mL盐酸,塞上胶塞。没用黑纸包好距离15cm用燃着的镁条(日光、高压汞灯等其他光源)照射。
现象:(1) 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出现油状液滴,说明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物质。
(2) 瓶口有白雾,使试纸变红,推断有氯化氢生成。
[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反应。
CH4CH3Cl  CH2Cl2 CHCl3CCl4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实验
现象
结论
通入KMnO4(H+)
溶液褪色
乙烯可被KMnO4氧化
通入溴的CCl4溶液
溶液褪色
乙烯可与溴的CCl4溶液中的Br2反应
点燃
火焰明亮,有黑烟
乙烯中的C含量较高
【探究实验】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观察现象
1,2-二溴乙烯
反应方程式:
C2H4+3O2 2CO2+2H2O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实验3-1】1、苯加溴水    上层橙色,下层几乎无色。
2、苯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不褪色。
结论:苯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实验3-2】实验:在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的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现象与解释: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比水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慢,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H+。
【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
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现象:铜丝由黑色又变成红色,反复多次,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实验3-4】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在1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加入2 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min~5min,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到Na2CO3饱和溶液的液面上。
现象与解释:在液面上看到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这种有香味的透明油状液体是乙酸乙酯。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3-5】(1)实验: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混合溶液变为绛蓝色,加热后变为砖红色。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类一样具有还原性。
(2)碘酒与淀粉的反应 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  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
(3) 取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 滴入几滴浓硝酸,微热。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
【实验3-6】实验:这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显还原性。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实验4-1】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把内层滤纸取出,再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把5g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上,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镁条剧烈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该反应生成了Al2O3和Fe,被称为铝热反应。
〖实验4-2〗1.取3g左右的干海带,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用刷子刷净(不要用水冲洗),用剪刀剪碎后,用酒精润湿,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灼烧海带至完全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2.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min,过滤。
3.在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3mol/L),再加入约1mLH2O2(质量分数为3%),观察现象。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现象
往滤液中加几滴稀硫酸和H2O2
溶液变为棕黄色
再往上述溶液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材化学实验汇编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2-1〗安装两套装置,在锥形瓶内各盛有2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 同),然后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 1mol/L和40mL4mol/L的硫酸,比较二者收集10mlH2所用的时间。
加入试剂
反应时间
反应速率
1mol/L硫酸
4mol/L硫酸
结论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第2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2-2〗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加入试剂
4mL 0.01mol/LKMnO4
2mL 0.1mol/LH2C2O4
4mL  0.01mol/LKMnO4
2mL  0.2mol/LH2C2O4
实验现象
紫色溶液褪色
紫色溶液褪色
褪色时间
结论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实验2-3〗
试剂种类与用量
0.1mol/LNa2S2O3 5mL
0.1mol/LH2SO4  5mL
0.1mol/LNa2S2O3 5mL
0.1mol/LH2SO4  5mL
条件
冷水
热水
出现浑浊的时间
结论
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实验2-4〗
试剂种类和用量
5%的H2O2
5%的H2O2 、MnO2
实验现象
迅速有气泡产生
结论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
〖探究1〗设计实验比较在2mL5%的H2O2中加入FeCl3和CuSO4溶液各1mL,比较二者分解速率?
加入试剂
0.1mol/LFeCl3
0.1mol/LCuSO4
现象
有细小气泡产生
有细小气泡产生
结论
滴入FeCl3溶液产生的气泡更快些
〖探究2〗设计实验比较在4mL0.01mol/L KMnO4和2mL0.1mol/LH2C2O4,加不加MnSO4对反应速率有否影响?
总反应为:2MnO4-+5C2O42-+16H+→2Mn2++5CO2↑+8H2O
加入试剂
4mL 0.01mol/LKMnO4
2mL 0.1mol/LH2C2O4
0.01mol/LKMnO4
0.1mol/LH2C2O4、MnSO4(s)
现象:
溶液褪色
褪色明显快
结论
Mn2+对KMnO4的氧化作用有催化功能
〖探究3〗现有5mL 淀粉溶液、碘水、2mol/L硫酸溶液。比较唾液、稀硫酸对反应速率影响效果
反应物
稀硫酸、淀粉溶液、碘水
唾液、淀粉、碘水
反应现象
淀粉溶液变蓝很长时间蓝色褪去
蓝色迅速褪去
结论
催化剂有选择性
第3节 化学平衡
实验2-5,观察记录现象Cr2O72—+H2O2CrO42—+2H+
橙色              黄色
滴3-10滴浓硫酸
滴10-20滴6mol/LNaOH
K2Cr2O7溶液
溶液由黄色变橙色
溶液由橙色变黄色
说明: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探究2〗实验2-6,观察记录现象
Fe3++3SCN—Fe(SCN)3 (红色)
步骤1
滴加饱和FeCl3溶液
滴加1mol/LKSCN溶液
现象
溶液的颜色都变深
溶液的颜色都变深
步骤2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溶液的颜色都变浅
溶液的颜色都变浅
结论:当加入FeCl3溶液或KSCN溶液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都变深了。这说明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更多的Fe(SCN)3。
〖探究3〗实验2-7,观察记录现象
2NO2(g)=N2O4(g)  △H= —56.9KJ/mol
红棕色  无色
热水
冷水
现象
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结论: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深,说明NO2浓度增大,既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减小,既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实验3-1】等体积1mol/LHCl和CH3COOH分别与等量镁条反应。
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由于镁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大,表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中c(H+)大,并由此推断:在水溶液中,HCl易电离,CH3COOH较难电离;
(2)由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比醋酸溶液的pH小,且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盐酸中H+浓度几乎相等,表明溶液中HCl分子是完全电离,而CH3COOH分子只有部分电离。
最终的实验结论是: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
【实验3-2】硼酸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科学探究〗盐类的水解
实验:把少量CH3COONa、Na2CO3、NaHCO3、NH4Cl、(NH4)2SO4、NaCl、Na2SO4的固体分别加入6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使之溶解,然后分别用pH试纸加以检验。
现象与解释:CH3COONa、Na2CO3、NaHCO3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NH4Cl、(NH4)2SO4是弱碱强酸盐,其水溶液呈酸性;NaCl、Na2SO4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实验3-3】向3支盛有Mg(OH)2沉淀的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盐酸和NH4Cl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3-4】向盛有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先后滴加NaCl溶液、KI溶液、Na2S溶液10滴。
【实验3-5】向盛有0.1mol/LMgCl2溶液的试管,先后滴加2mol/LNaOH溶液、FeCl3溶液2滴。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实验4-1】原电池原理
实验:锌铜原电池装置;一边是硫酸锌溶液和锌片.一边是硫酸铜和铜片,两边用盐桥连接起来.
现象与解释:用导线连接后,锌片不断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第三节 电解池
【实验4-2】电解原理
实验1:在一个U形管中注入CuCl2溶液,插入2根石墨棒作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电池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形管内发生的变化及试纸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接通直流电源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这是析出的金属铜;在阳极石墨棒上有气泡放出,并可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可以断定放出的气体是Cl2。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实验2:将上述“实验1”的装置中的CuCl2溶液换成饱和食盐水,进行类似的实验。
现象与解释:在U形管的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阳极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说明放出的是Cl2;阴极放出的气体是H2。同时发现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这说明溶液里有碱性物质生成。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2H++2e—=H2↑(还原反应)
【实验4-3】铁的吸氧腐蚀
经过酸清洗除锈的铁钉,用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具支试管内。
现象:几分钟后就可以看到导管中水柱明显上升。原因是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时,使具支试管内O2减小,压强降低,促使导管内水柱上升。
【科学探究】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实验中以Zn片作阳极,Fe片作阴极,以经过酸化的NaCl溶液作电解液。在这种条件下,Zn片与Fe片构成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发生如下电极反应:
阳极:Zn-2e-==Zn2+          阴极:2H++2e- ==H2↑
H+来自H2O的电离,为了加大H2O中c(H+),故在NaCl溶液中加入了少量酸液。
现象:可以看到电压计指针有偏移,Fe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但往Fe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溶液不变蓝色。即溶液中不存在Fe2+,证明Fe未被腐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型化学实验设计三例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四课时)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全(完整答案-教参版).docx
人教版与全华版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实验对比*
高中生物:21个实验详细总结【考生必备】
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