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建强:新老课程高考内容的比较分析(1)

老师们:

   从网上找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科的新旧内容的比较,有些可能与咱们的教学或高考复习有关,有些可能偏离当地高中的教学实际。请教师对自己所任科目的内容进行学习,从中领会、找到教学内容变动的内涵,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

 

                                                                 桑建强

一、语文

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新课程实验区进行了新课程高考。对比新、老课程高考内容,虽然在知识点上并没有很大变化,但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课程高考的全新理念和测试要求。

   ㈠考试内容的全新格局

 

老课程高考

新课程高考

语言知识和运用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古代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作文

必考题

选考题

现代文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写作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由表可知,新课程高考已经全面摈弃老课程高考的内容格局,而采用全新的内容安排:对应于新课程教学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相应的“必考题”和“选考题”。这种变化,引导着新课程试卷命题的思路改变,为命题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㈡考试立意的实践性特征

老课程高考内容缺失明显的特点,新课程高考从大的序列不见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等字眼,说明它不再着眼于纯粹语文知识的考查。分析其列的“必考题”内容和“选考题”内容,可见它重视语文本体的特征,以阅读为例,根据考纲,试题依次测试考生古代言语作品和议论、说明、文学、应用言语作品的阅读;同时强调测试考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着眼于考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运用”,在动态的言语阅读和表达中考查考生的语文水平。

    ㈢语言文字应用考查注入了新活力

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改为“语言文字应用”,突出了“应用”和“表达”,彰显了如下特点:一是强化应用性,继续体现贴近生活、活学活用的特点,拟题应该尽量避免生硬的纯粹的语文知识题;一是在语言情景中测试语言知识,命题者要尽量提供言语情景来命题;一是命题方式的灵活性,暗示命题者应该探索命题的新形式,即使是“语音、字形、词语(包括熟语)、标点、病句”五大板块知识的测试,也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题型。

在具体考点上,“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现代汉语”的限定,规定了不考古汉语的读音,“常用字”的界定,范围更明确了,把考试范围限定在3500常用字的范围里;常见修辞方法增加了"反复",值得关注;语言表达在“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这有可能成为命制语言测试题的一个热门角度。

   ㈣古代诗文阅读考查产生微妙变化

对比新老课程高考,古代诗文阅读考点变化不多,但是整合了相关的知识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取消了和阅读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学常识的考点,体现了新大纲的基本精神,减轻了中学师生负担;把“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纳入古代诗文阅读的框架里,其用意在于要用篇的角度来审视句子默写,弱化单独的名句默写,暗示命题者在出题方式上要探索新形式;二是诗歌鉴赏试题需要多角度综合考查,一方面继续从词句品读、语言品味、意象意境的把握、形象思想的理解、表达技巧的鉴赏、诗论的判断与鉴赏等角度设题,另一方面,结合新课标,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可以出现了解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探究类试题。

㈤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语言信息基本处理能力

 

  

老考纲

新考纲

老考纲

新考纲

老考纲

新考纲

序号

能力

能力

能力层级

能力层级

具体要点

具体要点

1

理解

理解

B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

综合

分析

综合

C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

3

鉴赏

评价

——

E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由表可知,老考纲在能力考查上涉及B、C、E三个层级,分别考查考生对文章语言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新课程考纲只涉及B、C两个层级,分别考查考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这种变化,突出了新课程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只考查考生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的特点。题目只考查考生对文章语言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即只要求考生能读懂文章,理解和整合与题目有关的语言信息。这一变化,即契合论述类文章的阅读特点,又符合“必考内容”对考生考查基本阅读能力的要求。

另外,新课程高考在考点设置上有三点变化,一是将老高考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由“重要词语”而“重要概念”,剔除了一般词语含义的考查,考点更明确,方向更明了集中,也符合论述类文章阅读需要重视文中基本的重要概念的特点,也是突出一种基础性;二是将老高考的“概括中心思想”改为“概括中心意思”,“中心思想”是基于文章阅读提出的概念,是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中心意思”突破了这一范畴,着眼于阅读信息处理,既可以针对全文的意思概括,也可以是对文章局部或段落的中心意思概括,变得更全面,更符合多年来的考试命题实际;三是取消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就是取消了对考生信息推断能力的考查,降低难度,同样是体现了“必考内容”对考生的能力考查要求。此外,论述类文章阅读删除了“奖赏评价”的两个考点,也属于必然的选择。

   ㈥选考题考查强调发展性

选考题部分是新高考最具创新的内容。从考查范围上看,它对应新课程的选修课程。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合应用类文本阅读。从能力考查上看,偏重考生在阅读的基础性能力上发展了的能力。

首先是选材的空间十分广阔。文学类文本可以涉及中外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应用类文本涉及中外实用类文本,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

其次是除了应用类文本仍然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外,命题不再拟制“理解”层级的考查考生基本阅读能力的试题。偏重测试对作品的鉴赏评价(D)、探究(F)能力。文学类文本考查“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应用类文本考查“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些都是阅读实践很强的内容,对考生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需要考生不仅具备基本阅读能力,还需要更高层级的阅读能力。

㈦强化探究能力

“探究”首次写进新课程高考方案,也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其显著特点是全新的命题样式、多样化的答案、较高的分值。

能力要求

能力层级

文学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

探究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类题目的设置要有利于考生拓展性阅读,所以题目要求要明确,要抓住文本的思想与精神内核。具体拟题时需要扣住文本疑点和难点,激发考生发现和创新的强烈兴趣。

根据上表,探究类试题拟制一般有三个角度:一是发掘文本意蕴的,文学类文本探究题要引发考生品味“言外之意”,实现多角度鉴赏和品读,实用性文本要引导考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挖掘言语深层内涵,一是探讨作品人文内涵的,通过生发,把握作品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一是体现个性化解读的,文学作品引领考生多元化理解品味,实用性文本引导考生扣牢疑点和难点,作有创意的理解。

二.新课改省份语文高考卷的特点分析

三份试卷的列表分析:

题号

广东卷

山东卷

海南卷

题序

内容

类别

题序

内容

类别

题序

内容

类别

1

语音

语言文字运用

1

语音

语言文字运用

1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成语

2

字形

2

3

近义词

3

近义词

3

4

语病

4

成语

 

 

 

5

语病

5

实词

古诗文阅读

6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4

实词

古诗文阅读

6

虚词

7

5

人物分析

7

人物分析

8

6

文意把握

8

文意把握

 

7

翻译

9

断句翻译

8

古诗阅读

10

古诗阅读

9

11

默写

10

默写

12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实词

古诗文阅读

11

古典小说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

13

10

虚词

12

14

11

人物分析

13

15

12

文意把握

14

16

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

13

翻译

15

传记阅读

17

14

古诗阅读

16

18

15

默写

17

19

访谈阅读

 

 

18

20

 

21

22

图文转换(修辞)

语言文字运用

16

语序调整

语言文字运用

19

成语

语言文字运用

23

缩写

17

语言得体

20

病句

 

 

18

图文转换

21

连贯

 

 

22

仿写

23

缩写

24

传递

作文

19

散文阅读●新闻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

24

裂而不碎的烧瓶

作文

 

 

20

 

 

21

 

 

22

 

 

 

23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作文

 

 

 

㈠两种模式实现新课程高考
广东卷、山东卷、海南(宁夏)卷均是依据国家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考

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命制的新课程卷。通观三份试卷,它们体现新课程的角度、方式、程度各不同,有的带有较多的旧有考试模式,有的比较典型地体现新课程教学实际和精神。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

1、渐变性模式
这种模式遵从“稳中有变”的原则,较多地保留了传统考试的痕迹,在考试

形式、试卷结构、内容安排、题型选择上沿用旧的命题方法。这方面山东卷体现得比较典型。试卷仍然采用第Ⅰ卷全是选择题,第Ⅱ卷大部分是文字表述题的结构;考试内容排列上,看上表可知,依次是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语言文字运用、作文,除选考题外,与老课程试卷相差不大。广东卷虽然没有采用第Ⅰ卷、第Ⅱ卷的格局,但是编排上依次是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作文,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切入式模式

这种模式较多地扬弃了旧课程试卷的命题方式,在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

变。看上表的海南卷,结合试卷,第Ⅰ卷为阅读题(必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第Ⅱ卷为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作文)。这种编排与旧课程试卷完全不同,已经不是形式上的调整,试卷透露出来的是考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以全新的理念切入新课程考纲和新课程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无论是渐进性模式还是切入式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实现新课程内容,引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海南卷,对如何进行新课程高考起到一种示范和投石问路的作用,必将对将来的新课程高考产生深远的影响。

㈡双线架起试题整体结构

旧课程高考卷一般按照语言知识及运用、阅读(科学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语言表达、作文的线索命题,结构以线性方式展开。新课程卷的结构体现的是双线展开的格局:以阅读和表达为主线,撑起全卷内容;以必考和选考为副线,切进新课程内容。全卷看起来立体又饱满。

主线:阅读和表达

新课程考纲说:“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试卷中的“阅读”和“表达”是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要求来设置的。看上表中的海南卷内容,阅读内容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应用类文本阅读,表达内容包含了语言文字应用和作文,题目设置完全符合新考纲要求。

副线:必考和选考

根据新考纲要求,新课程中的选修课,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戏剧、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应该对应于选考内容,因此,这五类选修课程中比较典型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应用类文本阅读成为选考内容。海南卷就考了古典小说阅读和传记阅读,符合新考纲精神和中学教学实际。

㈢以考查言语实践立意,延伸考查人文内涵

语文考试就是语文考试,新课程卷整体上看坚持从语文本体出发,以考查考生言语实践来立意。在“阅读”考查中,清晰地体现出对古代言语作品和现代言语作品的考查思路,而对现代言语作品的考查,又顺次考查论述(议论和说明)类文本语言和文学类文本语言、应用类文本语言的阅读,比如山东卷,就考查了社科文、散文和访谈类文本的阅读。广东卷的古文阅读考查《聊斋志异》里的有寓意的狐的故事,似乎也是淡化老课程对重“意”的古文段落的考查,而强化对重“文”的古文的考查,不能不说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即古文考查命意和思路的微妙变化。

但是,语文毕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考试需要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从三份新课程卷可以看到显性考查人文内涵的试题,这些试题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作品意蕴,评价审美取向,探讨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   人生价值,提出个人见解。

㈣两个层面的语文阅读能力考查

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阅读”的考查上。新课程试卷对阅读的考查主要立足于考生的“读”,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基础性阅读能力和发展性阅读能力。先看对考纲的列表分析:

能力类别

文本类别

能力要求

能力层级

具体内容

基础性语文能力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发展性语文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发展性语文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外实用类文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

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只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试内容为概念、句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观点态度,属于文章本身的语言信息的解读;只涉及理解和分析综合两种阅读能力,分属于B、C两个能力层级。这两种能力是文章阅读的基本能力,应该归类于基础性的语文能力。

文学类文本和应用类文本阅读被列入选考内容,内容包括精彩语句的品味,重要语言信息的整合,对文章疑点、观点、倾向、形象、中心等的把握,对体裁、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的鉴赏,对作品价值、影响和审美倾向的评价,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时代精神等的探究,以至对作品的有创意的个性化解读。不涉及“理解”层面的能力,而大部分是鉴赏评价和探究的能力考查,即大多涉及D、F两个能力层级。这是在基础性语文能力前提下发展了的语文能力。

  两个层面的语文能力是新考纲对考查阅读能力的新思路和新要求,体现了在阅读上必考和选考试题的不同能力要求,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相契合,对高考命制必考和选考的阅读试题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㈤三个层次的语文表达能力考查

老课程高考卷对表达的考查,一般分两种类型出题,一是“语言表达题”,一是“作文”,而作文是被当作相对于前面所有试题的独立的部分被慎重对待的。新课程高考卷不同,整份试卷按照“阅读”和“表达”两部分来结构内容,作文只是“表达”的一个部分。

“表达”部分的立意不仅仅表现在上面的创意上,而主要是表现在“表达”和“运用”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来拟题,从而分出三个层次的“表达”测试。第一层次,词句的表达与辨析,这类试题主要集中在语音、字形、词语(包括熟语)、标点、病句五大块上,主要是以词或句子为审视单位,辨析、修改表达过程中的问题,这类试题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但灵活性是很大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命题方式;第二层次,片断表达,对应考点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这类试题以段或片断为单位,创设语言情境,使考生在具体语言实践中完成表达;第三层次,整篇表达,就是平时所说的“作文”,篇章表达仍然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来要求考生,但也有一些变化,比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增加了“实用类文章”,为考生文体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明确了对考生的基础性书写考查,弥补了前面淡化考查语文知识的缺陷等。

三个层次的表达要求对新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生的表达不仅指作文,平时教学中要改变表达训练理念,只有全面重视学生从词句到片断到整篇的表达,才是真正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三个层面的表达要求也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更大的拟题空间,命题者完全可以突破以往的理念,根据新课程考纲精神,拟制出更加切中教学实际的鲜活的表达测试题来。

三、对浙江省新课程高考语文学科备考的建议

(一)省编《教学指导意见》应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教育厅文件明确规定:省编《教学指导意见》是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学生毕业以及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省编《教学指导意见》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浙江省化,在各级新课程培训中都十分强调。因此高考命题时一定会把省编《教学指导意见》作为基本依据。

(二)正确处理好稳定和创新的关系

2009年,我省将迎来第一届新课程考生,高考题的命制肯定会作比较大的改革。在备考的指导思想上需要跟上新考纲的要求,试题结构、内容、能力要求和题型选择一般会采用符合新考纲精神的模式,但是对于新老高考内容变化不大的知识点,可能会坚持原有的命题思路。

(三)强烈关注海南模式结构试卷格局

海南卷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新课程高考的指导思想,对新课程高考的备考具有导向意义。

1.按阅读和表达的板块结构试题,体现“阅读和鉴赏”“表达和运用”的新课程理念;在必考题里加进选考题,引导中学语文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模块教学落到实处。

2.坚持言语立意,突出语文特性。增加试题材料的语文因素和意蕴。特别是阅读考查,选择比较典型的议论、说明、文学、实用类文本作为命题材料,强化题目的言语因素。同时命题时挖掘典型的人文内涵,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

3.必考题和选考题在能力要求上呈现层次性。必考题偏向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选考题偏向考查鉴赏评价、探究能力。对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突出运用,清晰体现难易阶梯式要求。

(四)试题会尽量提供问题情景

平时学生是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学习语文,考试也要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即使是语音、字形的题目也尽可能提供具体的言语材料。不离语言的源头活水,语文考试才是生动的。只有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考查考生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

(五)关注试题的时代气息

高考命题肯定会紧密联系考生的学习实际,也会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平时的备考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情感。

(六)体现本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体现地方特色是高考自主命题一个重要优势。继续挖掘本省的语文资源,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应该成为2009年我市备考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测评】岳学贤:对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思考
【高三研考】系列三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
对全国课标卷试题命制的几点建议
解读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试说明》
张悦群: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