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届高三上学期地理开学测试题分类之选择题(三)【解析】

选择题(三)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        B. 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2.近年,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甲、乙两地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 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
B. 沙尘暴、洪涝灾害
C. 酸雨、土地盐碱化
D. 洪涝灾害、土地盐碱化

【答案】
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甲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乙位于中亚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气候干旱。B对。土壤、地势、风向不是主要制约因素。A、C、D错。
2.甲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工业发展过程中,燃烧排放的废气中氮氧货物含量量大,导致该地酸雨危害严重。乙地是大量发展种植业,引水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C对。甲地植被覆盖率高,地形平坦,水土流失少,A错。甲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没有沙尘暴危害,乙地气候干旱,很少洪涝灾害,B错。甲地全年各月降水均匀,洪涝灾害少,D错。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3.图中等高线所指的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500m,则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高度分别为(  
A.100m、300m   B.200m、400m
C.100m、400m   D.200m、300m
4.图中河流中画法正确的是(  
A.③       B.④        C.⑤      D.③⑤

【答案】
3.A
4.B
【解析】
试题分析:
3.河流干支流流向趋向于一致且支流汇入干流,根据图中河流干流流向可确定图中支流流向;河流从高海拔流向低海拔方向,从而可以确定图中各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4.河流(河谷)处海拔较低,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据此可判断出图中河流画法正确的是④。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表示澳大利亚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6.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答案】
5.C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结合图中四条曲线分布纬度范围和降水量大小,再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各大洲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分布相关知识。北美和澳大利亚没有赤道经过,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因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年降水超过1500mm,所以③曲线是北美大陆;④曲线是澳大利亚;①曲线赤道附近降水在1000mm,可以判断出①为南美大陆,则②为非洲大陆。
6.结合前面分析,①曲线降水少的沙漠气候区延伸到赤道附近,应是南美洲。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D对。纬度低,蒸发旺盛,应降水较多,A错。M位于南半球,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水汽含量少,B错。从纬度判断,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错。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    
A.均为热带草原
B.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
C.均为热带荒漠
D.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
8.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的成因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9.M所在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乳蓄业

【答案】
7.B
8.B
9.C
【解析】
试题分析:
7.读图,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图示区位于东北信风带,M山东侧是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M山西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B对。A、C、D错。
8.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南极洲板块向北延伸到北回归线附近,图示区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所以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对。A、C、D错。
9.M所在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当地经济崎形发展,形成的以生产一、两种单一经济作物为主的热带种植园农业。C对。粮食依赖进口,A错。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B错。乳畜业是随着大城市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农业地域类型,该地国家面积小,缺少大城市,乳畜业少,D错。

下图为某两国家的局部图,读图后完成下列各题。

10.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在两国分布面积均很狭窄,其原因是(    
A.两地均受地形影响
B.两地均受大洋寒流影响
C.甲地受海陆分布影响,乙地受地形分布影响
D.甲地受寒流影响,乙地受纬度影响
11.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B.两国的人口分布都集中在国土南部
C.两国均有大量的矿产品出口
D.两国均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答案】
10.C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0.读图,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由于海陆分布影响,相应气候类型区缺少陆地,所以面积小。乙是美国西部,分布在山脉西侧的狭窄沿岸平原区,受地形影响,面积小。C对。A错。洋流影响不是面积小的原因,B、D错。
11.结合前面分析,甲国主要是混合农业,乙国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A错。甲国人口集中在东南部,乙国人口集中在东北部沿海。B错。乙国是农产品出口,矿产品进口国,C错。两国东南部都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对。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2.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13.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答案】
12.D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
13.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根据该半岛地理位置推测,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地表径流缺乏,灌溉水源不可能是河流水和湖泊水;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半岛海拔较低,不可能存在冰雪融水,因此其耕地灌溉水源最可能来自地下水。
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图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雨水补给量最小的是(   
A.④       B.③      C.②      D.①
15.近几十年来,甲处大约有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海水淹没的威胁,与其主要成因密切相关的是(   
A.地壳持续下沉
B.洋流和海浪的侵蚀
C.森林大面积破坏
D.降水量减少

【答案】
14.C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14.②河段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最少,补给量最小,故C正确。
15.森林破坏,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土地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威胁,故C正确。
16.下图为某地工业、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化肥等产品。据此回答:住宅区的居民发现白天大气污染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

A. 山谷风的影响  B. 逆温层的出现
C. 海陆风的影响  D. 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本区位于山谷地形。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风由山谷吹向山上,为谷风,而工业区恰恰位于山谷,污染物顺谷风流向住宅区。

哈萨克首都阿斯塔纳成功申办2017年世博会,将成为首次由中亚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关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水域面积广大,气候湿润
B.主要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
C.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D.棉花种植业占有最重要地位
18.阿斯塔纳成功申办2017年世博会的主要优势最可能有
A.位置优越,位于亚欧连接纽带
B.水陆交通便 利,旅客集散量大
C.资源丰富,工农业非常发达
D.人口多,市场广,服务质量高

【答案】
17.B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17.C、D不是自然地理特征,不符合题意;中亚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水域面积小,河流主要靠高山融水补给,季节变化大,所以,A错误B正确。
18.哈萨克斯坦地处内陆,水路交通不便,B错误;哈萨克斯坦为发展中国家,且气候干旱,工农业都不发达,周边发达国家少且经济实力较弱,市场狭小,C、D错误;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位置优越,有第二亚欧大陆桥穿境而过,A正确。
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9.红树林在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光照
C.距海远近     D.洋流
20.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A.固岸护堤        B.调蓄洪水
C.防风消浪        D.净化海水

【答案】
19.D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19.由题干可知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因而主要分布在热带或者亚热带海区沿岸;由图可知该地区纬度位置低,距海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应该能够满足红树林的生长条件;但是南回归线附近非洲大陆西岸地区有本格拉寒流,起到降温降湿的作用,不适合红树林的生长,故选项D符合题意。
20.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因而植被密度较大,高度较高,可以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它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可以固岸护堤,不可能调蓄洪水;调蓄洪水属于陆地上湖泊、水库对河流的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
读下图的四个地区的沼泽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图中四个地区的沼泽形成与永久性冻土相关的有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2.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西部海岸线曲折主要受海浪侵蚀而形成
B.乙地区中部地形平坦,是所在国主要的农业区
C.丙地区周边海域分布有丰富的优质的石油资源
D.丁地区植棉业衰落是因为受飓风频繁影响所致

【答案】
21.A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21.甲乙两地纬度高,沼泽形成与永久性冻土有关;丙丁两地纬度较低,沼泽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势低洼,积水而形成。
22.甲地位于挪威西海岸,海岸线曲折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A错误;乙地区为俄罗斯中部平原,虽地势平坦但气候温凉,农业不发达,B错误;南海海域大陆架部分石油资源丰富,C正确;丁地区原来是美国的棉花带,现在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已经衰落,与气候无关,D错误。
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景观和陕西省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双水村最有可能位于
A.汉中           B.商洛        C.西安             D.绥德
24.双水村所在地区可
A.利用坚硬的岩石开挖安全的窑洞式民居
B.在沟谷建造拦截坝,淤积泥沙形成耕地
C.利用水草丰美的条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利用年温差小的特点发展优质果木业

【答案】
23.D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23.从图中双水村景观图可以看出:该村民居为窑洞,经济以放牧业为主,可判断出该村位于黄土高原上。而四个选项中只有绥德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因此D项正确;汉中位于汉中谷地;商洛位于秦岭以南;西安位于渭河平原。因此A、B、C项不符合题意。
24.陕北窑洞是依山势利用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开凿出来的拱形窑洞,A错误;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之一是在沟谷建造拦截坝,淤积泥沙形成耕地,B正确;绥德地区降水稀少,生态脆弱,水草并不丰美,C错;黄土高原可利用日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的特点,发展优质果木业(比如苹果),D错。
图为区域略图,其中ab为晨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图示季节,甲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大部分河段出现断流现象
B.大部分河段出现结冰现象
C.径流量较小,含沙量较小
D.正值汛期,河流水位较高
26.好望角原名“风暴角”,主要原因是该处盛行(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
25.D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5.读图,根据图中晨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判断,此时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是冬季。开普顿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河流正值汛期,河流水位较高,水量较大,故D正确,A、C错误;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河流不结冰,故B错误。
26.由上题可知,开普顿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由图可判断,好望角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北风,故A正确。
图为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28.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29.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

【答案】
27.B
28.B
29.C
【解析】
试题分析:
27.从题图中可以得出海拔高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海拔较高处的甲降水量较多,海拔较低处的乙降水量较少,因而,影响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故B正确。
28.从题干和题图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因纬度较高,乙地的海拔较低(位于平原),春季多发寒潮、低温冻害灾害,故B正确。
29.读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北地区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河流以冰雪融水和降水为补给,流程长,流量大,含沙量小,故C正确。
雅戈尔集团将一种原产于我国云南山区、有“天然纤维之王”美誉的麻类植物改良后命名为“汉麻”。目前,雅戈尔集团的西双版纳勐海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汉麻”的种植、加工中心和“汉麻”纤维化产业示范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30.雅戈尔集团在云南勐海建立“汉麻”加工的工业园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科技水平高
C.原料丰富     D.政策支持
31.该工业园区的建立对当地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②改变了地理景观
③增加了就业机会      ④推动了旅游业发展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30.C
31.A
【解析】
试题分析:
30.“汉麻”加工是原料指向型工业,要靠近原料产地,所以主要考虑因素是原料丰富,C对。云南多山地地形,交通不便,A错。经济发展起步晚,科技水平低,B错。政策支持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当地适宜“汉麻”的生长,原料丰富,D错。
31.该工业园区的建立必然改变原来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①对。当地成了全国的“汉麻”的种植、加工中心,地理景观发生改变,②对。园区的建立,增加了就业机会,③对。该工业园区并不作为旅游景点,对推动了旅游业发展作用不大,④错。所以A对。B、C、D错。
据全国假日办统计,2013年春节我国黄金周出游人数首次突破2亿人次,同比增长15.1%。读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题。

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四省区接待游客总数的同比增长幅度都超过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
B.广东游客总数比云南多,主要是因为广东旅游资源游览价值更高
C.云南与海南相比旅游收入低,主要是因为云南旅游接待能力有限
D.春节黄金周出游人数的变化,反映了传统节庆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33.上右图中两处景观
A.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B.形成主要受当地气候的 影响
C.欣赏要注意把握季节             D.都具有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
32.D
33.B
【解析】
试题分析:
32.选项A,“四省区接待游客总数的同比增长幅度都超过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重在学生抓住程度量词“都”,图中信息反映,广东接待游客总数的同比增长幅度没有超过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排除A;选项B,广东游客总数比云南多,图中反映正确,但有一句主要是因为广东交通的通达性比云南好,途中耗时少;排除B;选项C.云南与海南相比旅游收入低,图中有反映。但是后面原因牵强,因为图中告诉我们云南游客数远大于海南,排除C;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局限在家中过佳节,而选择旅游,反映观念的变化。故选D.
33.冰雕是在当地极低的气温条件下,结冰后经过认为的雕饰而成的艺术品。冰雕在我国冬季的东北可以欣赏。尤其哈尔滨的冰雕最出名,极富有艺术气息。海南风光是由于地处低纬地区,热量充足,气温终年高温。正是海南风光,吸引大量游客在此游玩,而且不受季节的限制,故D选项正确;选项A,冰雕是人为的,排除A;选项B,海南风光不受季节的限制,四季皆宜;历史人文景观踩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排除D。
2013年1月,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题。
34.下列对霾天气分析正确的是
A.霾的形成与低层大气稳定和污染物排放多有关
B.冷锋天气过境会出现大风扬尘,加重霾的灾情
C.受经济发展的影响,霾的灾情乡村比城市严重
D.霾的预报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和保持通讯畅通
35.在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是
① RS动态监测,灾害信息 可实时更新
② GPS全天工作,可实时追踪灾害路径
③ GIS数据丰富,灾情评估能够有据可查
④ GIS模拟预测,灾前即可尽知灾害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34.A
35.C
【解析】
试题分析:
34.选项A中低层大气稳定和污染物排放多,就会出现霾。选项B,冷锋过境,由于气团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大,往往形成大风、云雨雪等天气,大风天气有利于扩展稀释扬尘。以上述条件有矛盾,排除B;选项C,在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雾霾天气多发,但农村地区,工业欠发达,所以,城市的雾霾比农村重,排除C;雾霾使得能见度差,加强预报有利于交通事故的减少。但是对通讯没有影响,排除D。
35.此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RS可以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测,速度快。最主要由于自然灾害、农业等反面。GIS数据丰富,主要用于城市规划、交通、商业、自然灾害等方面。GPS具有全球性,全天性,实时性、全天候等特点,能及时的定位、授时、测量等,用于交通、旅游等。对于①②③④的描述一定要仔细,①③是正确的,但要认真审题,中心词是“气象灾害防御”,②点GPS的运用需要GPS终端设备,气象灾害不能监测。④点描述出现问题,灾前是不可以尽知灾害影响的,排除②、④。答案选①、③。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6.图中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地壳断裂下沉  D.地壳断裂抬升
37.图中岩石中可能含有
A.甲--铜矿、乙--煤矿    B.甲--银矿、乙--化石
C.甲--天然气、乙--石油    D.甲--金矿、乙--铁矿

【答案】
36.BC
37.AB
【解析】
试题分析:
36.读图可以看出,图中平原地区早期地壳断裂下沉,地势变低,坡度变缓,流水速度减慢,河流从山上携带的泥沙在该处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故答案选B、C。
37.从图中图例可以看出甲处为侵入性岩浆岩,往往是金属矿产储存的岩石构造类型,乙处为沉积岩,易形成沉积矿床,如煤、石油和天然气,而埋藏的古生物遗体、遗迹可能形成化石,所以答案选A、B。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经纬度位置[来源:Z*xx*k.Com]

1月平均气温(°C)

7月平均气温(°C)

年降水量(mm)

多年平均暴雨日数()

33°N,98°E

12.8

8.7

561.4

<0.2

38.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39.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答案】
38.C
39.A
【解析】
试题分析:
38.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表中某地所指青藏高原,7月平均气温(℃)低,原因是地形影响。
39.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雪灾频繁,故A正确。
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图,该铁路并不是一条新建的铁路,而是把现有铁路线路进行优化组合,并提升沿线各国海关通关效率的一条物流运输通道,被称为第三欧亚大陆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0.图中①②③④四片水域中为淡水水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1.下列有关该铁路及经过地区的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7月份沿该铁路由西向东月降水总量逐渐减少
B.铁路所穿越的图中两条河流均以积雪补给为主
C.图中铁路由西向东运输的货物中煤所占比重大
D.图中铁路经过的国家中有3个国家地跨两大洲

【答案】
40.D
41.B
【解析】
试题分析:
40.根据水域轮廓和与河流的位置关系可判断,①为波罗的海,②为黑海,是海洋, ③为里海,是内陆湖,都是咸水; ④为为通向黑海的湖泊,是淡水湖。
41.铁路横穿亚欧大陆,东西两侧受海洋影响,降水较多,中部深居内陆,降水少,A错误;铁路穿过的两条河流是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两条河都是内流河,以积雪补给为主,B正确;铁路东部的重点是中国重庆,途中经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这几个国家煤炭资源丰富,所以,铁路向东运输的货物中煤不会占很大比重,C错误;铁路经过的国家中只有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塔两个国家地跨两大洲,D错误。
下表是我国 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42.符合该地位置和气候类型的是
A.珠江三角洲、热带季风 气候
B.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
C.黄淮海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D.松嫩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43.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太阳辐射强度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5月份
A.白昼时间较长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地面温度上升较快 D.阴雨天气较少

【答案】
42.C
43.D
【解析】
试题分析:
42.根据表格数据和气候类型判断方法,可以判断此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答案C项。
4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白昼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天气状况等。5月份与7月份相比,白昼时间较短,正午太阳高度相当,但晴天较多,地表温度上升快慢与太阳辐射强度高低非因果关系。综上所述,D正确。
下图为“M地至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三个地形区都是大型盆地地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4.M地至重庆一线未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A.新          B.青               C.川            D.陇
45.在下面四幅地貌景观中,M地形区及其附近不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答案】
44.D
45.D
【解析】
试题分析:
44.通过读图分析,①②③分别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根据所学知识,M地至重庆一线未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甘肃省,因此D项正确。
45.图示四幅图地貌景观分别是冰川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风力沉积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因此西北地区M地形区及其附近不常见的地貌景观为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6.与图中沙漠形成主导原因相同的地区是(    
①阿拉伯半岛的沙漠        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
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    ④塔里木盆地沙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7.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河段正值丰水期
B.②→③河段水量减少
C.③→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
D.④→⑤河段森林茂密

【答案】
46.A
47.C
【解析】
试题分析:
46.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是非洲,沙漠形成是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影响。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相同,①对。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是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② 错。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与图示区相同,③对。塔里木盆地沙漠是因位于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④ 错。所以A对。[来源:学科网]
47.图示区域盛行西南风,说明是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北半球此时是夏季。所以①→②河段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是雨季,正值丰水期,A正确。②→③河段蒸发、下渗多,水量减少,B正确。③→④河段沿岸雨季草木茂盛,C不正确,选C。④→⑤河段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茂密,D正确。

下图为45°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图,80°、60°为经度。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8.太白山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49.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48.C
49.D
【解析】
试题分析:
48.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上为针叶林带;而山中腰树木茂密,降水较多;树木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故选C。
49.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D。

50.1949年以来,黑龙江省城市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下图为2011年该省城市化水平示意图。黑龙江省:

A.主要靠边境贸易带动城市快速发展
B.商品谷物农业发达延缓城市化进程[来源:学_科_网]
C.黑河市比哈尔滨市的服务功能更齐全
D.大庆市调整产业结构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资源开发、工业发展是促进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该省国营农场经营的商品谷物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其服务范围为该省各城市之首。大庆市以石油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D正确。

读北京市2010年各年龄段就业人口中户籍与外来人口比重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1.由上图可知
A. 30岁以下的就业人口以户籍人口为主
B. 外来就业人口多在40岁以下
C. 外来就业人口加速了北京人口老龄化
D. 北京市人口增长率为较低水平
52.根据图中信息反映的问题,北京市应当
①发展服装、电子装配产业   ②稳步提高房屋租售价格
③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④推进“单独二孩”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

【答案】
51.B
52.D
【解析】
试题分析:
51.读图,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就业比重。30岁以下的就业人口以常住外来就业人口为主,A错。外来就业人口在40岁以下年龄段占比重大,B对。外来就业人口减缓了北京人口老龄化,C错。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较低水平,机械增长率较高,D错。
52.图示信息反映的问题是北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发展服装、电子装配产业,稳步提高房屋租售价格不能解决问题,①、②错。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推进“单独二孩”政策有利于解决老龄化问题,③、④对。所以D对。

GOLF是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G一绿色,O一氧气;L一阳光;F一脚部活动。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下图为高尔夫球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3.发明GOLF运动的人,可能是
A、牧羊人    B、捕鱼人
C、伐木人    D、商人
54.下列四幅图中最早兴起该运动的地区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53.A
54.A
【解析】
试题分析:
53.按照高尔夫运动的挥击动作及对GOLF内涵的解释,可推测应与牧羊人挥舞皮鞭相似,故发明此运动的可能是牧羊人。A正确。
54.图中畜牧业发达且为传统畜牧区的有甲地。丙地开发历史晚,故最早兴起该运动的地区应为甲地。A正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的水温比④处高
B.②处的降水量可能为900mm
C.③处多对流雨
D.④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56.关于③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B.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
C.位于中纬西风的背风坡         D.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答案】
55.B
56.C
【解析】
试题分析:
55.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南部地区,①处海水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较低,故A错误;读数据可知②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可能为900mm,故B正确;③处为山地背风坡地形影响降水较少,故C错误;④处位于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故D错误。
56.由上题可知,③处位于安第斯山脉背风坡,故C正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地理试题+答案
茂名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地理练习题
2021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地理真题(含答案)
地理读图专项训练
【全国大联考】高二地理试题答案与解析(3.21)
2015全品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常考热点巩固(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