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教学:那年落在苏轼生命中的雨

 

那年落在苏轼生命中的雨

 

——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解读

 

张训海

 

【张训海,曾用名张朔海,笔名海歌,高中语文一线教师,中教高级,站立讲台26年,现栖居深圳。一名用理想主义兼浪漫主义支持现实主义的非著名“语文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学会会员,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4年10月提出“净语文”命题。语文在诗意审美,让我们始终保持语文的那份天真浪漫,语文有味是清欢。】

 

有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苏轼一生历典八州,大半生放逐边远,可谓风雨一生,但他不妥协,不苟且,旷达自如。我认为《定风波》一课可拈定“雨”字,解释人物,触及内心,抵达词作核心。

 

公元1082年的春,苏轼“沙湖道中遇雨”,雨突兀其来,把人淋得像只落汤鸡,那是场骤雨、大雨,也是场恶雨。苏轼此时因“乌台诗案”正谪居黄州(第三年),死里逃生的谪客惊魂甫定,“拟把疏狂图一醉”,或“把酒问青天”宣泄怨懑。但他躬耕荒地,遇雨时不惊不俱,不作落难之想,不见狼狈之状。他从容优雅,“何妨吟啸且徐行”,俨然儒士农夫,更是提得起、放得下的不倒翁和硬汉子,书卷气、大丈夫气充盈于胸。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望江南·超然台作》)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斑。“酒醒却咨嗟”“诗酒趁年华”,诗人识得解脱苦闷、潇洒直行的人生法宝。林清玄说: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苏轼当然是第一流的人物,他是个能于苦难生命中找到人生滋味的人!他的生活不只是苟且,宦海沉浮,三起三伏,苏轼于惊涛骇浪上舞之蹈之。

 

46岁的苏轼,即使还能“老夫聊发少年狂”,但他早已褪尽那份轻狂,他对人生的一切遭遇处变不惊,处之若素,他异常冷静,他有应对一切变故足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硬力。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即便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会让人病困,但苏轼喜欢这场雨,感激这场雨,他觉得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因为他可以在雨中“身如不系之舟”,“载歌载舞”,自得其乐。

 

2010年网络上曾喊红一首《大雨》的小诗:那天大雨,你走后/我站在芳园南街上/像落难的孙悟空/对每辆开过的出租车/都大喊:师傅//

 

苏轼的超凡脱俗并不浑然天成,面对人生的巨大打击,他就不痛苦失落,不愤懑失意?泰然处之需要时间过程,超然物外也需要物质媒介。正如这首《大雨》小诗所写,面对不能叫喊不能挽回的背影终于消失不见,一切尘埃落定,而大雨不停,浑身湿透无比狼狈,同样狼狈和委屈的还有一颗受伤茫然的心。

 

既然无法逃离一场雨,还不如坦然受之。苏轼他想到了,也做到了。如果苏轼能给这首《大雨》的小诗作个续本注脚,他可以这样写:后来唐僧来了/他扯袈裟做一把雨伞/我说:沐浴//

 

置身江湖,就得学会游泳。苏轼能明白这点,所以他通达,是个智者。可贵的是,苏轼不仅学会了潜游,还学会了花样泳。在他的眼里,冷雨不再是冷雨,而是浪漫的烟雨,即便眼不见江南烟雨,他也能“长记”“欹枕”之。所以,在雨中,他骄傲地唱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一生历典八州,旷达自如,他是失意却诗意的贬官达人,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和幽默者。

 

这点柳永做得不够,他“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的雨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初歇骤雨”;李清照也做得小气,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的雨是“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更兼”的“细雨”;即便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他的雨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之凄风冷雨。

 

贬官黄州是苏轼在仕途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政治打击,他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中写道:“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他认为风雨是自然的,和风细雨也好,狂风骤雨也罢,都是大自然演奏的乐曲,“不以贬谪为意”,“不以物伤性”,保持本心,才能享受“千里快哉”之风雨。沙湖道中邂逅的一场雨,其实是苏轼的一场“河东狮吼”的雄雨,是他幽默化的甘霖。宋玉把风分成了雌风、雄风,而苏轼只把“雨”诗化美化为烟雨,他像个天真的小孩和浪漫的老头。

 

三月七日的这次雨,于苏轼而言,是“知时节”的好雨,是“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是“渭城浥轻尘”的朝雨,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快哉奇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用浪漫主义实现着他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正如牡丹,开在枝头高贵,坠之地上华丽,是谓不谢不败。

 

再大的雨终有熄灭的时候,再好的雨也有落幕的那刻,毕竟雨打之痛是客观存在的,毕竟“微冷”,再快哉也有自欺欺人之嫌。但苏轼能“酒醒”和“回首”,由突进回归平和,由快乐回归淡泊,他其实收放自如,已然有了道家居士的修为。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顺和逆,荣和辱,穷和通,在苏轼心里都无足轻重了,“此心安处是吾家”。之前他沐雨栉风,“吟啸且徐行”,可能有些意气使然;“山头斜照却相迎”,他看得远、放得开的睿智和自信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从词作“也无风雨也无晴”煞笔观之,他的旷达自如才真正得以体现,他的修为可谓更上层楼了。是时,苏轼的雨已然经历了骤雨、烟雨、无雨的三个阶段、三种境界。

 

路是苏轼永远的鞋子,他一脚踩在地上井底,一脚踏上高空云端。前方有逆风飞行的鸟,在高空鸟瞰人间:如烟的雨让人沉醉,再大的雨也是晴空。

 

凄风冷雨,暴风骤雨,都是绝唱天籁!“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美食美景。

 

                                                                                          

 

附1.《定风波》教学主问题设计

 

为全词拟一个题目——遇雨(问):这是一场怎样的雨?苏轼的风雨为什么叫烟雨?

 

附2.余秋雨,中国当代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说: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附3.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在《苏东坡传》中,他说: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附4.苏轼,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读者》微信专栏作者:大老振读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人才华横溢,却屡遭贬谪,他诗词中的七个字尽显他的潇洒豁达!
苏东坡的旷达与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
【申江诗潮・第638期】《读书闲吟》第二十卷
定风波课
《苏东坡全集》: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词鉴赏」逆境当学苏东坡 一蓑烟雨任平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