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

【考点阐释】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这一考点知识面较广,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
通过对近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来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没有就句式单独设题,而是将这一知识点设置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中,通过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来检查考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考生在做文言文翻译时必须注意其中是否有特殊句式这一知识点。
【答题方法】
一、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主要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
(1)用“者……也”表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如: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二)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暴见于王。”
(4)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5)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或介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何”前置作宾语。翻译成:“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代词“余”前置作宾语。翻译成:“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了,译成:“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四)省略句
   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如“予购三百盆,皆病者”。(2)省宾语。如“竖子不足与谋”。(3)省介词。如“今以钟磬置水中”。(4)省谓语。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根据句式特点仔细鉴别。
每种特殊句式,大多都有其不同的标志。考生在阅读文言文中,当遇到根据上下文意思读不通时,应该考虑该句是否是特殊句式,然后调动自己所掌握的文言句式的知识,去仔细鉴别这些句子,看其是否特殊句式。如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一般是用“……者,……也”来表示判断的;被动句用介词“见”、“于”、“见……于……”、“为”、“为……所……”表示被动;如见到“唯才是举”,一看就知道与“唯利是图”相同句式,都属于宾语前置结构。
三、结合语境准确翻译。
要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地把握。如果不注意从句式的角度作总体观照,只注意从一个词作局部的断章取义,往往会偏离原文大意,将整个句子的意思弄错。

【同步突击】
1.下列各组句子,文言句式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具告以事 得复见将军于此
B.籍何以至此 若属皆且为所虏
C.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大王来何操
D.吾属今为之虏矣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A. 拜送书于廷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王曰:“何以知之?”
D. 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4.与“子卿尚复谁为乎”一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为降虏于蛮夷
B.何以女为见
C.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D.皆为陛下所成就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 见燕使者咸阳宫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举以予人
B.其势弱于秦
C.赵尝五战于秦
D.苟以天下之大
7.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 而今安在哉 ④凌万顷之茫然
⑤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怀帝阍而不见
⑦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①/②⑤/⑦/③④/⑧⑥ B.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D. 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
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於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硃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尽发濂、洛、关、闽诸大儒之书,口诵手抄者七年。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因自号曰敬庵。
(《清史稿》卷二六五)
(1)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陆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
三十年,师征噶尔丹,行捐纳事例。御史陈菁请罢捐免保举,而增捐应升先用,部议未行。陇其疏言:捐纳非上所欲行,若许捐免保举,则与正途无异,且是清廉可捐纳而得也;至捐纳先用,开奔竞之途:皆不可行。更请捐纳之员三年无保举,即予休致,以清仁途。”
寻命巡视北城。试俸满,部议调外,因假归。三十一年,卒。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上欲用陇其,侍臣奏陇其已卒,乃用邵嗣尧,嗣尧故与陇其同以清廉行取者也。雍正二年,世宗临雍,议增从祀诸儒,陇其与焉。乾隆元年,特谥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清史稿》卷二六五)
(1)更请捐纳之员三年无保举,即予休致,以清仕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命巡视北城。试俸满,部议调外,因假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A、均为介词结构后置。B、宾语前置/被动句式。C、判断句/宾语前置。D、被动句式/判断句)
2、C(例句与C项为宾语前置句,A、状语后置句,B、定语后置句,D、被动句)
3、D(D项介宾结构后置,“舍于其址”应为“于其址舍”;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式。)
4、B(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状语后置句;C、判断句;D、被动句)
5、B(例句和B项均为定语后置,例句:应“侍(于)殿上群臣”。B、应“知其事”宾客。A、状语后置,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C、被动句,“见”表被动。D、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6、A(A、省略句,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其它三项均是倒装句,B、于秦弱,介宾后置,C、于秦五战,介宾后置,D、大天下,定语后置)
7、B(①⑦介词结构后置; ②④定语后置; ③⑤宾语前置; ⑥被动句; ⑧判断句式)
8、(1)适逢布政使宜思恭因布政司库存亏空被总督噶礼弹劾罢免,皇上派尚书张鹏翮查处。(“为总督噶礼劾罢”被动句,“为”表被动。)(2)(张伯行)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这句话的最前面的主语“张伯行”省略了,译时需补出来。“故学莫先于主敬”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于主敬”介词结构作状语,译时应移到“先”的前面,“故学莫于主敬先”。“先”重视的意思。)
9、(1)特别要请求实行捐款人如果在三年内无人保举,便让他辞官退职的做法,用来澄清升官的途径。(本句中的关键词:“更”“休致”“以”“清”,还有省略句“即予休致”,“即予”的后面省略了一个代词“其”,翻译时要补出来。)(2)不久,命陆陇其巡视北城。任用期满,吏部讨论将他外调,因而陆陇其告假还乡。(这个句子省略的成分比较多,翻译时一定要补出来。“寻命(之)巡视北城”,“部议(之)调外”,“因(之)假归”。)

《张伯行》译文: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后经考选,授内阁中书,又改任中书科中书。
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救济淮安、扬州、徐州三府的灾荒。适逢布政使宜思恭因布政司库存亏空被总督噶礼弹劾罢免,皇上派尚书张鹏翮查处。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的身份代理布政使职务,建议布政司库所亏空的三十四万,以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行文噶礼要求联名上疏,没有被答应。
张伯行刚成进士时,回家乡南郊建造了一座精制的房屋,摆上了数千卷书以供纵情观览,看到《小学》、《近思录》,以及程、朱的《语类》,说:“进入圣人的门庭在这里呀!”他曾全力找到宋代理学四大学派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各位大儒的书,一边诵读一边抄录,前后共七年。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因此他自号为“敬庵”。

《陆陇其》译文:
陆陇其,起初名“龙其”,字稼书,是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四年,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
三十年,清军征讨噶尔丹,政府为筹集军费而采用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御史陈菁请求停止捐款人必须经过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实行多捐者优先录用的政策,吏部讨论后没批准实行。陆陇其上疏说:“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并不是皇上本意要实行的,如果允许捐款者可以不用保举,那么与凭正途而做官就没什么区别了,再说清廉是可以通过捐款而得到吗?至于捐款者优先录用,等于开了为名利而奔走争竞的门路,都是不可行的。特别要请求实行捐款人如果在三年内无人保举,便让他辞官退职的做法,用来澄清升官的途径。”
不久,命陆陇其巡视北城。任用期满,吏部讨论将他外调,因而陆陇其告假还乡。三十一年,陆陇其去世。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员,皇上打算用陆陇其,左右侍臣奏报陆陇其已去世,于是用了邵嗣尧。邵嗣尧过去与陆陇其都是由于为官清廉而由外官调到京城的。雍正二年,世宗亲临学宫,讨论增加随从祭祀的儒者,陆陇其在其中。乾隆元年,特赠予清献的谥号,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王寿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0801一轮复习:文言特殊句式简要分析
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 句式
文言文句式教案
文言文句子成分和特殊句式复习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文言常用句式归类与判定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