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孙中山为什么说“华侨为革命之母”?(图)

读史:孙中山为什么说“华侨为革命之母”?(图)


       孙中山有句名言,曰“华侨为革命之母”。大半个世纪以来,这句名言被广为传颂,为海峡两岸、海内外华人所津津乐道。但此言出自何时、何处,有无墨宝存世,却末见有人详加考证。2010年11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接受一批海外捐赠的文物影像资料,其中就有一帧《华侨为革命之母》的竖幅中堂影像,十分清晰夺目。本文谨就“华侨为革命之母”的来龙去脉,予以初步的考辨。

    一、“华侨”与“革命”关联的来由

中国人侨居国外,古已有之,但对于这些流寓海外的国人,中国历朝历代并不用“华侨”一词称之,而是称其为“唐人”、“华人”、“北人”等,鸦片战争后则多了“华工”、“华民”和“华商”等称谓。“华侨”一词最早见于1883年郑观应呈李鸿章《禀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为招商局与怡和太古订立合同》中,内云:“凡南洋各埠华侨最多之处,须逐渐布置,亦派船前往。”另说,1898年日本横滨华侨学校成立,“华侨”一词才正式见诸文字。“革命”一词,最先出自《易经》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后,从事武装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暴力斗争,其间曾多次逗留日本,与宫崎滔天等日本友人多有关于“革命”及“革命党”的议论,孙中山大约在此期间即开始以“革命”自任。迨至1896年12月,香港《支那邮报》已用“革命派”来称呼孙逸仙及其追随者了。孙中山本人即是华侨,其早期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员也全部是华侨。特别是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革命党人在其东京所创办刊物上开始大量使用“华侨”这一新名词,鼓动华侨参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大业,华侨投身革命者此伏彼起,从此“华侨”与“革命”成为难解难分的孪生兄弟。诚然,近代华侨大规模卷入中国革命,有其内在的原因。当时,无论是华工还是华商,他们均在海外寄人篱下,饱受异国统治者种种压制和歧视,因而渴望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作为自己的靠山。辛亥革命期间,海外华侨学校普遍建立,华文报刊大量涌现,广大华侨民族意识得以迅速萌发和提升。特别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海外侨社创办报刊,与维新派、保皇党人展开论战,许多华侨深感清朝政府腐败无能,遂抛弃了改良国内政治的幻想,寄希望于中国革命的成功。

    二、“华侨为革命之母”论

    谈起辛亥革命的大业,海外华侨无疑贡献极大。但让世人仰慕华侨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地位的,还是缘自孙中山广为人知的那句话——“华侨为革命之母”。

   “华侨为革命之母”之语,尚有另外几个版本,较典型的是“华侨乃革命之母”和“华侨是革命之母”,表述略有差异,意思并无不同。它的意思是,“革命”的产儿是“华侨”母亲用乳汁哺育的,华侨是中国革命的原动力。华侨对革命的功劳,由这句话得以记上总簿,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无不引以为荣,因此被频繁援引。那么,此句名言究竟源于何处?经查,“华侨为革命之母”确系孙中山当年讲话、行文中经常提及者。黄三德曾云:“1911年6月15日,洪门筹饷局正式成立……成立那天,孙中山亲自到会祝贺,赞扬‘华侨为革命之母”。当然,此说尚不足为据。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辛亥革命期间与孙中山有过交往,并给予赞助。据他回忆,“孙先生看到华侨对革命的支持后很感动,他说华侨是‘革命之母’,而且说了不止一次”。据考,孙中山“华侨为革命之母”的观点,最早见诸其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书》中。1922年,孙中山为菲律宾中国国民党分部落成题词,亦称:“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袂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数十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1923年双十节,孙中山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恳亲大会上,则明确地说:“本党最发达的地方是海外各埠,海外华侨很多地方都有中国国民党。华侨的思想开通较早,明白本党主义在先,所以他们革命也是在先,每次革命都是得海外同志的力量。”实际上,“华侨为革命之母”的观点,还贯穿于诸多论述华侨与辛亥革命之间关系的大量著作中,如张永福著《南洋与创立民国》、冯自由著《革命逸史》和《华侨革命开国史》、胡汉民著《南洋与中国革命》。可见,“华侨为革命之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孙中山生前讲话、行文中常常提起者,更为诸多革命元勋著述所采用。

    “华侨为革命之母”论高度概括了华侨为中国革命出钱出力、毁家纾难的杰出贡献,虽然在逻辑上有不够准确之处(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固然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的,它是国内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但此说却依然有充分的根据,符合历史真实。满清末造,朝政腐败,列强环伺,中国几有被瓜分之危。广大华侨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奋袂而起,献身革命。他们率先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此后又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不仅“讨逆之檄告相传,助义之饷粮夕集”,而且随时组队回国参加历次的起义。1911年“黄花岗之役,在已查明确认的85位殉难烈士中,就有华侨烈士31人,他们之中有工人、商人、新闻记者、学生、教师、传教士和社团职员,年龄最小者仅十八九岁,而以20岁至30岁上下为最多数,足见华侨参加辛亥革命之普遍与热烈。总之,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始于华侨社会,革命组织的首批成员和最早的赞助人多为华侨,华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就辛亥革命期间来看,无论是宣传发动、组织策划,还是经费筹措、参与起义,华侨为“革命之母”,均可谓当仁不让。(本文来源:凯风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 孙中山
远离祖国好几代,华侨为何归国抗日?不是天经地义,而是有意为之
思维导图:一张图了解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潮汕史简编 | 民国代兴
张杜鹃:被孙中山誉为“文武全才”
赏《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邮票 忆往昔峥嵘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