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音频】太极拳中的“气”

河北邯郸,太极之乡,杨武氏太极拳发源地。

taijiyunshui来自班侯直系后人,做最好的太极拳艺及文化推广!

太极拳招生信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百度“太极云水网”小编微信syjh5566


来自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

04:51


气之一字认识理解最难,古之“气”乃为宇宙本源,是世界最精微物质;又是一种理念、世界观、方法论,属哲学范畴。拳中之气,与丹道或医家之气又同又不同,气有先天后天之分,有真气元气之说,丹家视气为能量,医家视气为生命本原,又有营卫之别、表里之辩、正邪之分。丹、医、气功皆讲子午流注循经运行,功家以周天为宗。气分阴阳,阳者刚而阴者柔,阴阳气和合乃混元,混元一气气自通,混元之气中正不偏而浑圆,又谓之中气,中气即元气、真气,亦谓正气。然不论持何种说法气之为气终是自然之事气血运行亦非人之所为,故说法,气之为气终是自然之事,气血运行亦非人之所为,依笔者体验,似无必要主观妄为循经周天,强制而为犹如“揠苗助长”,顺其自然才是长寿丹。“气”之一字全在心静,对于个中之理,拳学先贤早有论述:“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意到气到力自到”。此即“拳中本无气,气而不气,不气而气”之理,意、气、力乃一,意气合一,气力不二,只是分说而有别。拳中之气无非劲力而已,或称内劲、内力、内功等等。练“气”总要归神,神凝气则聚,心平气则和。所谓的“敛气入骨(髓)”,就是敛神凝神,所以说“练气归神”,心清神静,心浮气躁,气在心而不在身。


至于拳中放松后的各种各样感觉,即所谓的“气感”,犹如气功中的“八触”现象,皆是自然的反应,并无神奇,亦无神秘,更非功夫,万万不可以幻为真,以虚为实,若不辨虚幻,执着于气者极易出偏。如前所述,气乃是一种自然感应,拳中务要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其中有物,其物有象,恍兮惚兮”,来不拒去不留,要勿忘勿助,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千万千万要:勿想气、勿运气、勿引气、勿导气,只是悉心感悟和体味期间的各种变化的感觉就足够了,久之气自知,知而自能用。


所谓的“气”是随人的意识、意念(即思维的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意识是生命运动的总枢纽,运动则是靠神经传导和气血的运行而维系的。身强气则盛,气盛血旺人自强,意动形随气自生,周身顺随气则畅,生气腾腾劲自足,气依形而生随形而散,意之所注气即赴焉,意注气聚力自生,意气合一,气力者不二,所以“气力”抑或“力气”,而非运气使气所为,盲目的运气导气只能伤身害己。拳中之“气”虽不是指呼吸之气,但与呼吸息息相关,没有呼吸就没有气感,哪怕是最微弱的呼吸,即便是自己已经感悟不到的呼吸(所谓胎息等),其呼吸仍未停止,只不过其息微而不觉,其感深而悟微精而已,丹田呼吸,不仅强化了神经的敏感,也增强了周身的协调和力量的凝聚。含胸和气沉丹田两者密不可分,胸腔似如气的调节开关,而腹腔则是气的感应器,气是由腹腔压力的变化而自然感应的,而气的应用则是靠呼吸的调整来完成的,皆是自然而然中之事。拳中“气”不在气,惟调身、调息、调心而已,神清心定息如水,若能呼吸顺拳并自然,自能一片神行无滞患。“气而不气”若得真言入圣途,原来“真气”乃“虚无”,悉心悟静心悟,“不气而气”自能得拳中之真正元“气”——内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含胸”与“气沉丹田”
浅谈“气沉丹田”
​“腹内松净气腾然”
汪荣安“气顺”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
气沉丹田和气转丹田,丹田功的正确认识
什么人练不好太极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