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小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四大核心问题

数十年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整套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识别风险的标准与方法、工具、处理风险的渠道与方法计量模型与工具及其相应的文化观念等。这个管理体系几平覆盖了银行经营活动的全部领域,甚至有专家把银行的定义从传统的“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更改为“经营风险并获取收益的企业”。这种定义准确与否姑且不论,但足以说明现代银行的游戏规则已经演变成以控制风险为核心内容。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但银行核心价值的具体内容是需银行家重点认知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其余都可以概括为技术性问题。核心问题基本解决了,技术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这些核心问题应该包括:

对风险管理的认知与识别,即在哪儿赚钱的问题

选择客户首先要识别风险,识别风险的前提是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知,特别是银行管理层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商业银行的游戏规则,说到底并不是银行自身制定的,而是由监管当局、社会评估机构、信用评级咨询机构和世界性金融组织等共同制定的。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从以规模论英雄到以效益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再到经营银行风险,是一个价值观念逐步深化的过程。无论现在商业银行的领导者习惯不习惯、喜欢不喜欢,随着巴塞尔的原则逐渐被中国监管部门接受并加以实施,就不能不把风险管理作为银行经营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讲,银行的领导层必须对风险管理达成基本共识。只有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相应风险偏好和风险识别标准,从而确定一家银行的经营方略和客户群体。而这种认知与识别,又涉及人员培训、激励机制的设计、风险计量方法与工具的建设、资产的质量分类标准等。


生存方式与发展路径的关系,即靠什么赚钱的问题

学者常用经济效用理论来界定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即通过效用分析,把经济主体对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种:风险厌恶型、风险中性型、风险喜好型。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这一普遍规律的存在,收益越趋高,收益的效用会趋于递减,再加上考虑风险带来的损失,经济主体对相应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厌恶,呈规避态度。因此,随着收益的增长,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就会增加,尤其是具有持续性收益的银行,更应该对风险进行全面管理。

商业银行的基本战略问题,首先是办一个什么样的银行,即生存方式问题,也就是确定基本的风险偏好。

基本偏好包含几层意思:一是偏好哪一类市场,明确市场定位,如建设银行确定的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主体的发展战略就是基本偏好;二是规避哪些市场区域,有偏好就有对厌恶或中性风险的取舍,有厌恶和舍弃就需要采取规避的态度和具体的规避方法与手段;三是在什么风险水平上办银行的问题,在技术上,要确定银行的置信区间,要确定承受多大的风险总量,只有承受一定的风险,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银行的发展路径同生存方式无法切割。因此,任何商业银行都应当在确定生存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指导思想下,制定适应自身特点的风险偏好、发展战略及相应的市场定位和相关的信息披露渠道与方式。

效率与控制的关系,即怎么赚钱的问题

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实现效率要求,又能实现安全要求,通过内控体系和业务流程的设计,使之有效运转,从而推动实现健康而有效率的效益目标。处理好这种关系,需要有良好的发展战略、有效的组织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全面准确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有效的风险边界管理、收益与风险均衡的资产组合以及合理的资产与负债结构的匹配等。

风险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即能赚多少钱的问题

风险管理不仅是纯粹的管理行为,也是创造价值、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有效手段。风险成本与经营规模、资产结构、经济资本分配、资产质量、产品质量与效用、风险定价能力、组织机构网络及电子银行网络等都有深切的相关性。

因此,在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念中,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领域和主要工具,已经融入银行经营管理的战略思考、流程设计、组织框架和经营产品中,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整体经营这一大厦的钢筋水泥框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险社会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四大核心问题
2023年,金融的多样性
投贷联动试点进展缓慢,痛点在哪里?
是幼童的悲剧还是成人的悲哀 --也谈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
透视银行理财合规经营中不合规问题 团购增风险-
买理财,风险评级别走过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