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恩太极——扎西传授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 (书稿选登)-3

                感恩太极——扎西传授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 (书稿选登)-3

(2011-08-06 21:59:19)
标签:

体育

              什么是太极拳的“体”和“用”

 

   澄甫宗师的定型拳架对后世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国家体委在此基础上,编订了简化24式、48式、88太极拳以及段位考核的标准套路等。现代的从学者,多是抱着健康养生的目的,学会了套路就以为学会了太极拳,却不追问何以养生,何以益寿。

   澄甫公高明就高明在他将太极拳“体用兼备”的修炼途径都融进了“定型拳架”之中。研习者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修炼不出内在的东西来,没有内在身体的质变,又何来养生呢?又能养生,又能技击的当代太极拳大师中,我的恩师赵斌是一个典范,也是一面旗帜

什么是太极拳的“体”和“用”?通常讲盘练架子就是“体”,推手就是“用”,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太过具象和片面。杨家所传的“太极体用解” [1] 中说:“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理和精、气、神合在一起,就是“体”被称作“天道”,身心和劲力合在一起就是就是“用”被称作“人道”。故而又曰:“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

“体”就是太极拳修炼要达到的本质——天人合一。“用”就是实践“道”的路径。只有对自然带有诚心诚意的敬畏之心,才能在身体上得到、领略到自然赋予人的恩赐,这就是为什么太极拳讲究对心的修炼,对意念的修炼,最终是要理解你自己的身体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和宇宙的规律变化息息相关的。练拳实际上就是在修道。

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其气、意之流行,精神自隐微乎理矣。……若特以武事论之于心、身,用之于劲力,乃归于道之本也,故不得独以末技云尔。” 这就讲如果将“用”单纯理解成技击和打法,就成了末技。是武技而非武道。太极拳就要通过练习去认识人身体之内所蕴含的大自然之规律,能够将身体内的自然规律和外界的自然规律结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的同时,学会控制它和利用它,这就是体用兼备的本意,也是为什么太极拳叫内家拳,因为她将自然之中的规律融进了拳术当中。大自然中有的金木土水火,人体也有。大自然中有的八种自然现象,人体中也有。乾坤阴阳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因此说太极拳难练,就是因为你难以识破她的面目。

太极拳的“体”就是通过练习得知身体内在能量的积累是和自然规律相关联的。它包含着生理、心理、医学、力学等基本要素,也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这个“体”的修炼都包含在拳架、推手、器械的练习当中。澄甫宗师在《太极拳练习谈》中讲到:“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腕、原地推手、活步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 这样的程序就是太极拳修炼当中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法门,是基础中的基础,核心中的核心。在这个法门当中,“体”和“用”是相辅相成,互为体现的。

“体”就是通过太极拳的基本原理,修炼方法,最后使得身体产生内在的能量,这个内在的能量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而“用”就是学会控制和掌握自然规律和能量。例如练太极拳时讲“松”,松不下来就体会不到气血、劲力的贯通。气血、劲力不贯通就体会不到劲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更体会不到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是怎么回事。没有体就不会有用。再比如讲呼吸,太极拳有肺呼吸、丹田呼吸和体呼吸。肺呼吸是有氧运动,吐故纳新,从自然中汲取养分;丹田呼吸练得是横隔膜和脏腑,推动心火下降,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体内才会有了气感,加以配合拳势动作,丹田有开有合,若有若无,忽隐忽现,气遍全身不稍滞。进而身体毛孔微开,云蒸雾起,全身轻灵通透。这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路径。你若没有“体”即掌握不了呼吸的要领和原理,也不会收到好的健身效果,更会用来养生和技击。

“太极体用解”中最后说道:“劲由于筋,力由于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全体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虽然,若是功成后,犹有妙出于硬力者。修身、体育之道,有然也。” 肌肉发达、力量大的人,提起数百斤用的都是硬力。而太极拳经过放松训练,使四肢与躯干的劲力协调配合起来,通过腰的主宰,把人体上身与下身的很小的力量合起来,达到高度的协调和同步,从而看似柔弱、绵软的动作,实则形成了强大的内劲。这就是澄甫公所说“绵里藏针”的艺术。而这种看似柔和、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动作,却妙于使用硬力者,王宗岳说:“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行,快何能为。”说的就是以弱胜强的道理。老子说:“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些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规律。

不管是体和用,体现在拳上,都是对“道”的体悟、体认和体证,都是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把握。因而习拳可明心见性,可对人生和宇宙有所洞察和感受。

 

 



[1] “太极拳体用解”出自杨家祖传《太极拳老拳谱32目》,此谱一直保存在杨澄甫夫人侯助清女士手中,1961年转交其子杨振基。杨振基先生于1993年在其著作《杨澄甫式太极拳》中首次将原件影印公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德明谈汪永泉太极真要--恣肆汪洋 滴水藏海 作者:林健
浅谈太极拳
论太极拳盘架
太极拳学什么?怎么去练?
太极和太极拳的秘密?
怎样快速提高太极的内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