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抄本《太极拳经》

打印左装订

 

乾隆抄本《太极拳经》hss2018-02

     序言:乾隆抄本太极拳经,首见于姚馥春、姜容樵著《太极拳讲义》(1930年上海武学书局出版)第十章。其中,《十三势歌》和《十三势行功心解》、《二十字诀》,都在《杨家老谱》有传。唯有歌诀一、二、三、四、五和歌诀七,在杨氏无传。这六首歌诀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乾隆抄本歌诀六首

乾隆抄本的六首歌诀,每首歌诀后面都有解释文字。令人惊奇的是,这六首歌诀的解释文字,完全包含了杨氏所传张三丰《太极拳经》和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内容。也就是说,杨氏所传张三丰《太极拳经》和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内容,是六首歌诀的解释文字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六首歌诀与杨氏所传经论的关系也值得人们研究。

无独有偶,乾隆抄本的六首歌诀,在河南赵堡镇也有流传。特别是赵堡太极拳传人杜育万,将六首歌诀的《歌诀二》及其解释传给陈家沟,后被陈家载入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1933年)之附录中,标题为《杜育万述蒋发授山西师传歌诀》。其内容与乾隆抄本《歌诀二》相同,唯有版式排列不同:它不是把一首歌诀的全部解释放在歌诀之后,而是把解释内容分别放在每一句歌诀的下面,但是其对应关系十分清楚。显然,这正是太极拳经的原貌。

把乾隆抄本拳经与赵堡镇所传拳经相互对照印证,可以断定:杨氏所传张三丰《太极拳经》和王宗岳《太极拳论》,并非单独的太极拳经论,而是六首歌诀的解释!但是由于长期流传,使歌诀的解释与歌诀分离。不难看出歌诀解释中的此系武当山张三峰祖师遗论此论句句切要察四两拨千斤之句凡此皆是意等语句,都是指歌诀内容而言。由此,我们可以从中揭开太极拳经论中的某些难解之谜。 从解释文字也可以明显看出,六首歌诀的作者,是张三丰,歌诀的解释者,正是王宗岳。我们将张三丰的歌诀与王宗岳的解释按句对应,恢复其原貌,作为对杨氏太极拳谱(经论)的继承研究,抛砖引玉,谨共同好把玩研读。

《太极拳经》武当张三丰著   山右王宗岳解

1.歌诀一

顺项贯顶两膀松。  

释: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两背松,然后松肩坠肘。

束敛下气把裆撑  

释:提顶吊裆,心中力量。

胸背开劲两捶争

释: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而不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

五趾抓地上弯弓  

释:由脚而腿,由腿而身,练如一气。如转鹘之鸟,如猫擒鼠。发动如弓发矢,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

2.歌诀二

举步轻灵神内敛  

释: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莫教断续一气研  

释: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左宜右有虚实处  

释: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意上寓下后天还  

释: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譬之将植物掀起,而加以挫折之力,其根自断,损坏之速乃无疑。

3.歌诀三

拿住丹田练内功  

释:拿住丹田之气,练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气。

哼哈二气妙无穷  

释:气贴背后,敛入脊骨。静动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气,在气则滞。内三合,外三合。

动分静合屈伸就  

释: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缓应急随理贯通  

释:人刚我柔为之走,人背我顺为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之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4.歌诀四

忽隐忽现进则长  

释: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加至道藏  

释: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手慢手快皆非似  

释: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四两拨千运化良  

释: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枰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所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陪衬。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

5.歌诀五

掤捋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6.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异(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

以上系三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7.十三势歌诀六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8.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有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中寓收,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始能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古文军中大旗),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完善)于缜密矣。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藕断丝亦连。

9.二十字诀

披闪担搓歉,粘随拘拿扳 。软掤搂摧掩,撮坠续挤摊。

10.歌诀七

极柔即刚极虚灵  

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馀。

运若抽丝处处明  

释: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似车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藕断丝亦连。

开展紧凑乃缜密  

释: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於缜密矣。

待机而动如猫行  

释: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旧抄本太极拳经歌诀五首
转载 太极十三势解说
太极拳谱“乾隆抄本”原文?(错字未加改动)
杨式太极拳经典理论(二)
【武学文库】太极拳谱中经论诀辨析
“张三丰太极拳论”真伪之争辨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