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高手必修的周身规矩

传统太极拳   

想要真正的练好太极拳,必须知道太极拳对全身所要求的规矩得知道,只有符合规矩了,才能练好拳。


一、脚
脚在我们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植于大地,也取决于脚。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脚要跟大地机密结合,形成扎根之势。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脚踏实地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们站的更稳,人只有站稳了才能把劲力走顺,所以练拳初期,能够扎住根站稳脚才是最首要的。
两脚之间有出劲入劲之说,这就是在重心变化的时候产生的结果。出劲的时候劲由大脚趾到小脚趾然后沿着脚外缘到脚后跟上来小腿。入劲的时候正好相反,由小腿到脚后跟然后沿着足外缘到小脚趾最后到达脚大趾。通过这种出劲入劲的变化,脚下就分出了阴阳。
在需要转身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脚跟为轴,因为只有这样人的重心还在原位,不会前后产生移动,这样就加强了稳定性。不会因为重心的移动而产生前俯后仰,左右歪斜的状态。出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脚跟里侧贴地蹬出,脚尖上翘里合。传统太极拳没有脚尖往出迈的出脚方式,只有在退步的时候,是以前脚掌轻贴地后退。需要转脚的时候也是以脚跟为轴,脚掌贴地外转或者里扣。

二、膝
膝关节是连接我们大小腿之间的灵活的关节,也是我们进攻时最有效的武器。在练拳的时候要求膝尖对准脚尖,这样才不至于因为膝盖位置的不对,造成膝关节不必要的损伤。
在进步或者退步之时,膝盖要有前顶之意,尤其在退步的时候,支撑腿的膝盖不能拉回来,应该继续保持有前顶之意,这样可以减小膝盖遭受攻击时的损伤程度。
膝在定式的时候有外撑里合之势,这是由于膝部的定位大腿自然旋转的时候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否则外撑就没有里合,里合就没有外撑。在重心移动的时候,出劲腿的膝盖有外撑之意,入劲腿的膝盖有里合之意。

三、胯、尾闾、裆
胯是承接我们躯干和下肢的重要部分。太极拳的发劲化劲皆源于此。这个地方用现代医学的属于为止骨盆,太极拳的训练大都是骨盆的微小移动,骨盆的左右自然移动形成了拳术中的重心倒换,尾闾的松竖,臀的敛泛都是源于此。
裆在与两腿腿之间,会阴穴以前谓之前裆,会阴穴以后称作后裆,由于骨盆的前后微小的运动形成了裆的开合,这也是劲力蓄发之所在。
太极拳要求打拳如同坐在凳子上,这是由于坐在凳子上的时候人体的骨盆是端正的,两根坐骨也都是端正的坐在凳子上,不会有歪斜翘起来的时候,只有这种状态,我们的骨架才是端正的,附着于骨头上的肌肉、经筋才会受力均匀,不会因为骨盆的歪斜造成局部肌肉或者经筋的过度紧张而影响劲力的传送。所以打拳之时骨盆的状态就跟坐在凳子上骨盆的状态完全一致,不能左右歪斜。
尾闾的要求是要像第三条腿那样支撑在地上,与两条小腿形成三角之势,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站立的稳定,也能保证髋关节的灵活。拳术上的术语谓之尾闾松竖,或者尾闾中正。

四、腰
腰是指人体的腰椎和腰椎两侧肾腧穴部位的统称,人体发劲的力源就是这个部位和骨盆的协调作用产生的,这种力传到脚下,从大地获得足够的反作用力,最后通过脊柱传到两手形成打击。
拳术的要求腰劲下塌,就是把腰松开劲力往下传导,这和尾闾松竖是连带的,不是单独的一个动作要领。骨盆的运动和腰五椎骶一椎的协同作用,形成了丹田的转动,术语谓之丹田内转。丹田转是表象,本质就是腰胯的协调运动。
腰椎和骨盆的左右运动,形成了类似蛇动的微小运动,形成两肾的上下抽换,以确保劲力往脚下的输送。所以拳术中有两肾抽换之说。

五、胸、背
胸背这个地方是由十二快胸椎和肋骨以及两个肩胛骨组成的,胸椎和腰椎的前后类似毛毛虫的涌动,加上肩胛骨的开合,形成了太极拳的身法训练。拳术中有胸开背合、胸合背开一说。这个训练在太极拳的修炼中,都属于核心的训练,只有把腰胯练协调,胸背的开合练顺了,才能把劲力的蓄发完全展示出来。


六、肩、膀
肩是连接躯干和上肢的主要关节,它的作用就是灵活转动,不能有丝毫较劲的地方,在太极拳的修炼中有肩轴打开一说,其实就是把我们的肩关节开张,肩胛骨左右打开,形成了膀子打开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把肘劲打出来。形成已大臂为鞭杆子,小臂为鞭稍子的抽鞭子劲。这也是太极拳发劲的关键之处,大多数的练习太极拳的人都没有这种劲力,只有少数的传人中懂得这个练法。

七、肘
肘是连接人体大臂、小臂的至关重要的关节,也是太极拳打法中威力最大的肘法的出处。太极拳的每一动几乎都是在打肘,完全都是以肘劲为核心的运动。由此会产生各种肘法的训练,比较熟悉的有迎门肘,顺鸾肘,腰拦肘,穿心肘等等。如果说泰拳是以肘膝训练而出名,但是跟太极拳的肘法相比较,小巫见大巫了。只不过当世的传人中懂此法的少之又少,这样练习的人更是少的可怜。本门中有专项的核心训练作为练肘之用。

八、手
手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武术练习的最重要的部位,防守或者进攻大都是靠手或者小臂来完成。
太极拳对手的要求,有几个比喻。拳为锤,指为剑,掌为刀。这种比喻说明了这手的用法和练法。我们都知道锤的用法是轮起来用的,而不是直杵的后手直拳的练法,只有抡起来才能发挥拳的最大效用。所以在现代拳击或者格斗中,直拳不是威力最大的拳,相对来说勾拳和摆拳的威力远远大于直拳,这正是锤法运用的不谋而合之处。
所以太极拳采取了很多锤法的练习,比如演手捶、肘底捶、指裆捶等等,这些锤法的练习都是有弧度的抡锤子的练法,而不是现代主流练习的类似直拳的练法。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太极拳论总结的太完美了。
掌的运用似刀。刀是用来切东西或者砍东西的,所以太极拳的掌法大都使用切法和劈砍。这样才能发挥掌法的最大威力。
指的用法类似剑尖。剑的运用多数是刺、点。所以太极拳指法的运用多用于刺点,用来打击穴位只用。

九、头
头作为六阳之首,是因为人体的六条阳经都汇聚于此。在练拳的时候要求顶劲虚虚领起。这样的做法就能领起人的精神,人的头端正了,劲力就不会偏。头上有个重要的部位叫人中,这个人中在嘴上鼻下。练拳时要求人中无论从正面或者侧面看都要端正的,只有这样人的头才不歪斜,这也是中正之所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虚领顶劲。
如果您把这些规矩都做到了,才是合格的太极拳。只有严格准守这样的规矩才能练好太极拳。否则就是浪费时间,事倍功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旭东先生短篇汇编 (1)
形意拳 二十四法
宁波人沈寿如何解释内家拳的14禁忌? 内家八桩14禁忌
[转载]“一身备五弓”之说
练太极拳时尾闾是怎么动的?
意拳“裹”字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