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酒风流叙萧娴
作者:陈镜愉  

   她是“粤海神童”,康有为得意门生,写字比男人还像男人的女书家,金陵四大家之一,百年来女子书法第一人,她就是萧娴。

  粤海小神童

  萧娴(1902-1997年)是近现代成就最高的女书法家,字稚秋,号枕琴室主,又号蜕阁,贵州贵阳人。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又是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七岁时摹仿父亲写了一幅字,劲健的笔力和大气魄令父亲惊喜,于是开始认真地教她书法。
  1915年,萧娴跟随父亲到广州居住。一天,位于广州繁华闹市区的大新百货公司正式开业,老板邀请了不少书法名家前来书联庆祝,萧娴和父亲也在被邀之列。萧娴也在现场书写了一副一丈二尺长的巨幅对联:大好河山,有四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落款为“十三岁黔南女子萧娴”。萧娴和那些名家高手的对联一起挂在新开业的百货大楼上。其上联描写祖国山河的辽阔壮丽,下联赞扬这家百货公司为新辟的世界。其书法道劲有力,宛如铁画银钩,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一时间,小萧娴在广州书坛被称为“粤海神童”,其美名也远播华南各地。

  拜师康有为

  二十岁时,萧娴随父亲移居上海。当时的书坛大家康有为见到萧娴临写的《散氏盘》,对其中的古朴精神大为惊异,赋诗云:“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合,卫管重来主乩坛。”诗中的“卫管”,是东晋卫琰和元代管仲姬两位著名女书家。卫夫人是王羲之的老师,管夫人是元代赵孟频的夫人,皇帝赞她“善书妇”。康有为赞她“卫管重来”,是对她艺术天赋的极高赞许。萧娴从此拜师康门。
  在康有为家里,萧娴得到了严格的书法传授,执笔、运笔、用墨、结体,康有为都细细讲解要领,并一一示范。康有为见她爱写大字,就应机施教,让她从《石鼓文》人手,然后临《石门颂》;篆、隶功夫到了,再临《石门铭》。《石门铭》是魏碑精品,适合用其精神写大字。后来又临写了《张猛龙》、《张黑女》、《龙门十二品》等北碑,功力渐深,气魄更大。


  萧娴后来经历过抗日战争期间流亡饥寒之苦、六十年代丈夫病逝、“文革”期间的抑郁。文革结束,年迈的她才得以真正全身心投入书法,进入其书法创作的盛期。
  历史上,女书法家很少,即便有,一般也属柔婉秀丽之风,萧娴的字却比男人更有大丈夫气概。她从小偏爱写大字,就专攻北碑,以“三石一盘”(篆书《散氏盘》和《石鼓文》、隶书《石门颂》 楷书《石门铭》)为宗。最终以行楷见长,有篆隶之苍茫古韵,大气磅礴,重拙浑朴,神采飞扬。国学家章太炎赞其书“真如万岁枯藤”,形容其笔力遒劲坚韧。金石家丁吉甫认为她的隶书用的是篆书笔法:“其《石门颂》临本用笔疏朗挺秀,以篆为隶,深得汉人真髓也。”

  晚年授书艺

  萧娴晚年生活中,收徒是个重点。萧娴1972年正式收徒。时值“文革”后期,好学而有思想的年轻人对现实深感厌倦和压抑,渴望文化知识。桑作楷初次迈进萧家大门那天,只见一位老奶奶正坐在院中阳光下纳鞋底,一针一针,十分安详。桑作楷过来握手,说明来意后,萧娴把鞋底搁在地上说:“文化大革命!你不要跟他们瞎胡闹,就来跟我学写字吧!”桑作楷回去后又带来了庄希祖。
  萧娴将平生所学一一传授,让他们先后临《石门颂》、《石鼓文》、《石门铭》。她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篆是圆笔,隶是方笔,圆笔方笔都掌握到了,不论改写楷书、行书或草书都不难掌握了。她还教导二人:“搞书法,要一步一步地放开来写。记住,要渐进,不能冒进。不放不行,超过功力的限制去放也不行。”这二人后来都成了书法家。

  端木丽生是萧娴的第一个女弟子。初次登门拜师,她带着两瓶好酒、一包花生糖、一封介绍信来了。萧娴先以上岁数且事忙为由不收,后斥道:“诚心来学的都送作业来看,送礼来有什么用?我能在酒瓶上看出你的字来么?”端木丽生忙鞠躬辞去。再来时将功课交她看过,却说恐二十五岁学书迟了,萧娴鼓励她:“不迟,只要用功学,八十岁学吹鼓手也不迟。”看了她临写的《曹全碑》后说:“《曹全碑》比较秀,女孩子写《曹全碑》会向秀处发展。秀不是不好,太秀会媚俗的。你跟我学,从此要改写《石门颂》。《石门颂》恣肆雄劲,你写正好!你瘦弱,多写《石门颂》不但字强,人也会强起来。”端木依师临帖,果然大有长进。

  从师三四年后,这三个弟子开始想学草书了,而萧娴是不写草书的。她五十岁以前生活动荡,没足够时间练书法,只得写篆隶楷行四种,后来生活安定了,也已七十多岁了,学草书来不及了。她就让他们去找林散之、高二适去学草书。这三人就又先后投师林、高二老门下。林散之、高二适、萧娴人称南京书界三老,又是诗、书、画常常往来的知交诤友。萧娴专攻碑学,高二适重帖学,林散之则碑帖皆下过苦功。南京地区三老的学生、得过其教导的人、向其索过书画者甚多。现今江苏传统书画风气较盛、总体水平较高,与三老的贡献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书外有功夫

  有一次萧娴和庄、桑二人讨论到“书外功夫”的问题,萧娴解答的大意是:做艺术,必须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生活是灵感之源泉。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黄山谷观船夫荡桨而恍然大悟,书法才有了大突破。关门临帖,不问世事,会把字写僵。学技法不难,难在培养修养。有人下笔俗,有人下笔不俗.全在修养高低。有文化修养才懂得耐寂寞。她还指着园中桂树说:“它高大魁梧,不修边幅,像碑;那颗葡萄柔曼多姿,像帖。我过去绝对尊碑,现在觉得碑帖不应互相排斥,取长补短为好,不过要有个重心。”萧娴晚年面临的问题是碑与帖如何融合的问题,这也是所有书法家无法回避的问题。萧娴开始独尊碑,后转向中庸,最终形成了碑帖自然相融、以碑为主的风貌。 

清初书法家傅山曾提出著名的“四宁四毋论”,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此论对书坛的影响直至今天仍然很大。庄希祖认为,由于对这个主张的片面理解,当时形成一股追求拙丑、支离、真率的书风,除少数具有功力的佳作外,大部分是赶时髦之作,有明显的抄袭模仿痕迹。他认为功力的深浅是书法家与外行的试金石。有些大书家的书风虽然最终是拙、丑、支离、真率的面貌,然而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的由拙到巧、由丑到美、由不工到工的修炼过程。萧娴对此观点非常赞同,她说:在艺术上,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可急躁冒进。她还强调,教书法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不能用同一个方法教。对于下笔重巧的,要以拙纠其偏;对于过分求拙的,要以巧来纠正之。她还对庄说:“有人说你的字太秀了,我看秀是功力的表现,没有功力,只能表现粗,不会秀。不要轻易自我怀疑!当然可以在重拙上多用些功夫,使你的秀更有厚重感。”

  萧娴书法的艺术价值其实已超越了书法本身,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平凡人活泼泼而又自强不息的生命力、一位艺术家的慈悯之爱和卓尔不群的气度精神,这激励了所有爱书法的人,尤其爱书法的女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桑莲居|陈镜愉:书酒风流叙萧娴
萧娴,近现代女书法家第一人
碑派书法——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 萧娴之一
萧娴64岁通临《石门颂》
“金陵四大家”之萧娴
学习强国:11月25日,又上新27题,小伙伴们抓紧复习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