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你老了》打动全世界,唯独打动不了她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世苦情
            《当你老了》大部分歌词出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同名名作,连同他一生写下的大部分情诗,都是献给一个女人――茅德・岗。悲剧的是,这些感动了所有人的诗篇,却无法打动他倾心的对象。长达27年中,叶芝苦苦追求茅德・岗而不得,痴恋的狂热,无望的痛苦,最终都无言地落到了纸上,催生了文学史上这个著名的苦涩的缪斯故事。
  当你老了,头发灰白,睡意沉沉,
  在火炉边打盹,取下这本书,
  慢慢地读,梦想着你曾经有的
  温柔的目光和深邃的眼神……
  这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写给爱尔兰民族主义斗士茅德・岗的一首情诗,但这首诗打动了全世界的诗,却未打动她……
  我一生的烦恼开始了
  “我一生的烦恼开始了”,这是叶芝在认识茅德・岗的第一天写下的一行字,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1889年1月30日,24岁的叶芝第一次见到茅德,就被她的美貌震惊了:“我从未想到会在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身上看到如此之美。它属于名画、诗歌、传说的往昔。”四天后,他给朋友写信:“我对你说过我多么爱慕茅德・岗小姐吗?她将会使许多人改变立场,皈依她的政治信仰。即使她说地球是扁的,我也会因为是她的同党而感到自豪。”
  茅德比叶芝小一岁,算是一名奇女子。她的父亲是驻爱尔兰的英军骑兵上尉。她身高一米八,性格强悍,富有激情,又很擅长演讲,加上出众的容貌,轻而易举便赢得了很多人的拥戴。她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来访中,她就以赞美战争暴力的言论,激怒了叶芝的父亲。
  茅德对叶芝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又高又瘦的男孩,眼镜片后面有一双深陷的眼睛”,“衣着寒酸,粘着颜料斑点”,除了欣赏他的诗,他对她无甚吸引力。彼时,叶芝刚放弃了当一名画家,诗名还未远扬,家境清贫,他爱恋茅德,但又觉得自己“不成熟缺乏成就”,不敢表白。
  两年后的1891年,两人又在都柏林会面了,茅德后来写了一封信给叶芝,说她梦见他们俩的前生是住在阿拉伯沙漠边上的一对兄妹。叶芝误解了她的意思,激动万分地赶去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两人继续保持友谊,茅德对叶芝始终是若即若离,失落了,遇到难关了,才会转向他寻求安慰。而叶芝从来都是对她敞开怀抱,他已顾不上自己的自尊心了,“我不再想抵抗了,不再考虑这个女人会成为什么样的妻子,而只考虑她对保护与安宁的需要”。
  不得回报的爱化作一页页情感浓烈的诗篇,作于1893年的《当你老了》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叶芝似乎已经预见到了这场深情的遥遥无期。他在诗中常把茅德比作苹果花、玫瑰、诲伦、女神雅典娜……几乎不曾有过哪位诗人把一个女子赞美到如此程度。
  政治是唯一可见的情敌
  叶芝与茅德一静一动,性格差异明显,共同话题大概就只有政治与通灵。前者也是叶芝为了迎合她,才努力参与其间,尽管他对茅德宣扬的暴力革命持怀疑态度,但两人在塑造爱尔兰民族认同这点上不谋而合。
  在叶芝生活的19世纪末,爱尔兰人民族意识高涨。1891年,叶芝在伦敦发起了“爱尔兰文学社”,次年5月,他又在都柏林创立了其分支机构“民族文学社”,开始有计划地编辑出版当代爱尔兰作家的著作,整理爱尔兰古代史诗和民间传说的英译本。一场蔚为壮观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叶芝的诗歌早期深受雪莱影响,朦胧、忧郁、充满浪漫主义,中期转向关注民族精神、社会现实,这与茅德的影响是分不开的。1932年,叶芝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理由就是“诗歌始终富于灵感,并以精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另外,热衷秘术是他们共同的嗜好。叶芝终生都对神秘主义、唯灵论抱有浓厚兴趣,并深刻地影响了其诗歌的风格。在他的故乡斯莱果郡,人们笃信鬼神,他从小被鬼怪精灵故事所包围,耳濡目染。他后来还将这类广泛流传的故事收集成《凯尔特的薄暮》一书,人称爱尔兰的《聊斋》。
  梳理叶芝早年加入、创办的神秘社团,研究的法术,名字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他与朋友创建了“都柏林通灵学会”,对秘门奇术无所不窥,喜欢刻苦钻研,茅德对此的热情也毫不逊于他,她自称还拥有“灵视”的能力。
  1898年某天,叶芝梦见茅德吻了自己,去看望她时,讲起这个梦,茅德很震惊,因为昨晚她也梦到了叶芝,他们在一大群鬼魂中间举行了婚礼,然后她吻了他。两人于是认定彼此已举行过了“灵婚”。有段时间,他们在同一个笔记本上记录梦中幽会的情景。但当叶芝想要再跨进一步,先后几次向她求婚时,仍是被拒,茅德说自己“对肉体之爱有一种恐惧感”。但她后来又坦白,19岁时在法国曾爱上一位年长她许多、已婚的政治家米勒瓦,此前她所说的养子、养女其实都是她与米勒瓦的私生儿女。这让叶芝大为受伤。
  叶芝一向认为艺术家只能通过艺术引导民众,茅德却一心想成为爱尔兰的贞德,她深知两人分歧太大,她说:“你有更高级的事情要做,我则不同,我天生就是要在群众中间的。”而叶芝则说:“我渐渐恨起她的政治活动,我唯一可见的情敌。”1892年,叶芝为茅德量身定做了一部诗剧《女伯爵凯瑟琳》,就委婉地影射了她对政治斗争的过度热衷,损坏了她的美。
  写诗是“向她解释我自己”
  叶芝承认茅德“拥有我的全部”,但他并不乏风流韵事,他曾向剧院女演员、体操教练等寻求过肉体的慰藉。1894年,正当他陷入无望的单恋中时,认识了女小说家奥利维娅・莎士比亚,相谈甚欢,后者嫁给了一位比她大很多的律师,婚姻也不美满,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1896年他们同居了,叶芝同样为她写下过不少缠绵情诗。虽然次年分手,但彼此终身以知己相待,通信一直到1938年奥利维娅去世。茅德不愿嫁给叶芝,但当叶芝对其他女子发生兴趣,她有时又从中作梗。她鼓励叶芝与奥利维娅分手:“不要让比你逊色的人阻碍你的发展。”
  1903年,茅德与一名爱尔兰军官约翰・麦克布莱德少校结婚。麦克布莱德曾参加过南非的布尔战争,帮助荷兰后裔抗击英国人,被爱尔兰人视为英雄。茅德更像是选择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得知婚讯的叶芝,正要在一个公众集会上演讲,如遭晴天霹雳,接着病倒了。他的挚友格雷戈里夫人将他当儿子般照料了两个月,他才慢慢恢复了健康。叶芝眼中的麦克布莱德“是个酒鬼,徒爱虚荣的傻蛋”,茅德的下嫁让他如鲠在喉。   仓促的婚姻也没有给茅德带来幸福,婚后第二年,两人有了一个儿子,但麦克布莱德酗酒,对继女、茅德的妹妹性骚扰。因为婚前茅德加入了天主教会,不允许离婚,只能与丈夫分居。1908年,她终于和叶芝又重归于好了。
  “亲爱的,抱紧我,自从你走后,我的贫瘠的思想已寒彻了我的骨头。”叶芝一度枯竭的诗歌创作再次焕发出生机,这一年他出版了八卷本的《诗选》。叶芝朦胧地意识到“我做过的且仍在做得最好的事情,有多少都不过是企图向她解释我自己。如果她理解了,我倒会缺乏写作的理由。”
  我已筋疲力尽了
  1916年,英国拒不实施议会已通过的爱尔兰自治法,爱尔兰人趁英国忙于欧战,4月24日在都柏林揭竿而起,宣告爱尔兰共和国成立。但由于准备不足,起义仅六天后就被英军残酷地镇压了。15名领导人被枪决,其中就有茅德的丈夫麦克布莱德。
  叶芝怀着深切的感情写诗讴歌这次悲壮的起义,他虽然不喜欢麦克布莱德,但也给了他公允的评价。茅德获得了自由身,仍未死心的叶芝立即赶往法国向她求婚,回答依然是否定的。绝望之余,叶芝将目光投向了茅德22岁的女儿伊莎尔特,她身上有太多母亲年轻时的影子,求婚再遭婉拒。格雷戈里夫人鼓励他继续努力,叶芝答道:“不,我已筋疲力尽了,我不想再做任何努力。”他当时已51岁了,转而向结识已久的乔安娜・海德求婚,这位25岁的姑娘对诗人仰慕已久。
  1917年,叶芝和乔安娜在伦敦结婚。人们往往只关注茅德,而忽略了这位叶芝真正的新娘。说起来乔安娜还是叶芝老情人奥利维娅的嫂子与前夫所生的女儿,她出身爱尔兰贵族家庭,通晓多种语言,“聪明得可怕”。夫妻俩婚后感情很好,生养了一儿一女,叶芝说“她使我的生活恢复了宁静和秩序”。他们还合作搞起了神秘学研究,叶芝发现有时得仰仗妻子的能力,她读过的哲学著作比他要多得多。1925年两人合著的奇书《幻景》出版。
  乔安娜对叶芝很是包容,她曾给丈夫买了一座废弃的塔楼,让他在那里写诗。在1918年至1923年问,她曾陪着他一起忍受没有水电的生活。可是当叶芝老了以后,却变本加厉地追逐起女性来,以证明自己尚且精力旺盛。被文学史家看作象征主义诗歌里程碑的《丽达与天鹅》,其中有一些露骨的描写,据说叶芝的女秘书曾哭着拒绝誊抄原稿。乔安娜容忍了他的婚外情,甚至把老头儿送上与情人约会的火车,然后独自回家。
  1965年,叶芝诞辰100周年之际,剧作家弗兰克・奥康纳曾在叶芝的墓前说道:“我会希望我们做的一件事是,说他欠他娶的那个年轻的英国人很多,是她使他在1916年以后得以展现他的才华。”
  叶芝与茅德的关系渐渐降温,他们一直通信到1928年结束。信件后来被编辑成书,叶芝将茅德的373封信件细心珍藏,而茅德仅保存了30封他的来信。茅德为爱尔兰民族独立事业奋斗终生,1937年还有人看到,“她尽管已71岁了,仍然不顾警察的监视,在都柏林街头向人群演讲。”1939年叶芝逝世,作为爱尔兰的文学巨人,极尽哀荣,然而,茅德却未去凭吊。
  1901年一次求婚失败后,叶芝曾追问茅德为什么不和他过平静美好的生活。茅德的回答是,跟她在一起叶芝不会幸福,婚姻太乏味,诗人永远不该结婚;而他还可以从所谓的不幸中做出美丽的诗来,世人也会因为她不嫁给他而感谢她。她一直看得很分明。对于作家来说,那些萦绕一生的爱痛交织,最后都化为了创作的灵感与源泉。正所谓,自古多情空余恨,诗家不幸诗名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 爱尔兰诗人)
当你老了 | 爱尔兰式悲伤
英伦散记:都柏林的歌声
记忆
翻开这本最美诗集,仿佛时光都静止在了掌心
为你读诗 | 李彦宏与爱尔兰驻华大使康宝乐献声《当你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