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在尬吹《长安十二时辰》檀棋的妆容?明明宋朝女子的更好看嘛

一部《长安十二时辰》,把唐朝女子的妆容服饰捧上了天,尤其是热依扎饰演的檀棋换上浓艳的红妆后,更是惊艳四座,甚至还引得各路美妆博主纷纷仿妆。但是,且不说这满脸的腮红、额上的花钿、唇边的面靥符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单是听到各路博主一个劲儿地尬吹唐妆,仿佛除了唐朝,中国古代再没有更好看的妆容的没见使劲儿,就让冷芝士同学很是痛心疾首:明明宋朝女子的妆容服饰更好看嘛,要奢华有雍容华贵的宫廷妆饰,要素雅有清新质朴的平民衣衫,比唐朝妆饰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空口无凭,为了让大家信服,今天一定要来一场唐宋女子妆容大比拼了!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两个朝代:唐朝国力强盛,是民族大融合的鼎盛时期;宋朝修文偃武,形成文人治国的政治格局。二者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使得女性的妆容风格也发生了巨变。但是,不管是唐朝还是宋朝,女子化妆的顺序都是一样的:傅粉、涂胭脂、画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口脂

1. 唐朝美人爱红妆

唐朝女子的面妆更趋向于厚而浓艳,厚妆中又以红妆最为流行。唐朝的诗文中常有女子红妆的描写:

图 唐朝女子化妆流程

比如,李白在《浣纱石上女》中写道“玉面耶溪女,青额红粉妆”;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也有“射生宫女宿红妆,得把新弓各自张”;女子红妆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杨贵妃:《开元天宝遗事》中载“(贵妃)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拭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说杨贵妃爱出汗,用手帕擦脸时,脸上的浓妆把手帕都染红了,可见其妆面之浓艳。

“红妆”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妆面,根据胭脂和烘粉涂抹面颊后的效果,可以分为“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唐代宇文氏在《妆台记》中写道:“美人妆面即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不同阶层的唐朝女子,红妆涂抹的位置也大不相同:贵族女子的红妆涂抹面积大,妆色精致端庄;伎乐女子的红妆位置以眼部为重点,涂抹面积小;平民女子的妆面则比较粗糙随意。

2. 花钿知多少?

除了红妆,贴花钿和面靥也是唐代女子妆容的一部分。

“花钿”有两种形式:一种作为头饰,一种是面饰,《长安十二时辰》中檀棋所饰花钿即为面饰。作为面饰的花钿,采用金、银、铂、珠、翠羽、纸、鱼、腮骨、鱼鳞等颜色各异的材质,加工成薄片后,刻上花、鸟、扇、蝶形的纹饰,化妆时用“呵胶”或“鱼鳔胶”贴在额头、眉心、脸颊两侧、鬓边。唐朝还有一种别出心裁的花钿材质:

《潸异录》中记载“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古时女子贴花钿,对数量没有限制,所以一些女子爱美,会在脸上贴好几个花钿,比如温庭筠在《南歌子》中写道“脸上金霞钿,眉间翠钿深”,说一个女子不仅在两颊上贴了金色的花钿,还在眉间贴了翠色的花钿,再搭配上一脸“红妆”,浓墨重彩的好似一个交通信号灯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唐朝女子追求的妆容是一种绚烂多彩,丰富雍容的风格。

“靥”是指面颊上的酒窝儿,“面靥”其实是花钿的一种表现形式,也称“妆靥”,妆靥最初的名字叫“的”,汉代刘熙在《释名·释首饰》记载“以丹注面曰的”。可见,面靥并不是唐朝的初创。事实上,面靥的颜色并不只有红色,翠色、金色、黑色等都能用来画面靥。面靥的形状也不局限于圆点,有形状如射月(即新月)的叫“黄星靥”(见《酉阳杂沮》“近代妆,妆靥如射月,曰‘黄星靥’”)、杏花状的叫“杏靥”、花卉状的叫花靥。

“面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古人在脸上画面靥,原本是古代妃嫔在月事期间或怀孕时,因为不方便受帝王的宠宠,又羞于启齿,便在脸上用丹画上两个小点,由于女子画面靥之后,容貌更加妩媚动人,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其二,根据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的记载

“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误伤邓妇人颊,医以白獭髓合膏,琥珀太多,及愈,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志,视之,更益其妍也,诸婢欲要争宠,皆以丹青点颊,而进幸焉,此之始也”

3. 汉族女子不穿耳

从现存的敦煌壁画来看,唐朝女性皆不穿耳,佩戴耳饰的唐朝文物资料,其对象主要为佛教壁画和雕塑。唐朝汉族女子中几乎仅有娼妓名伶会穿耳,所以出土的唐代耳饰非常稀少,更显珍贵。穿耳在唐朝被视作一种异俗,在少数民族或外国人身上比较常见,《全唐诗·昆仑儿》写道“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可见《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葛老,若穿耳会更地道一些。

唐朝异族番邦较多,他们的耳饰造型也不尽相同。比如唐朝时期的回鹘人喜戴耳环、耳坠,女性的耳饰造型则非常夸张,长度可达肩膀;昆仑人的耳坠普通一些的戴金环,更普遍的一种是兽角状耳饰;吐蕃男女的耳饰为耳钉、耳坠,贵族用金器打造。

4. 眉毛的流行趋势演变

唐朝女子的眉毛样式及多,以宫廷眉形为例,有“鸳鸯”、“三峰”、“翠眉”、“柳眉”、“桂叶眉”、“蛾眉”、“远山眉”、“阔眉”等十几种眉形。并且,唐朝不同时期的主流眉形都有变化,这一变化趋势似乎和唐朝每一时期的精神面貌有直接关系。

关于电视剧中唐朝眉形曾有一个笑话:在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化妆组给刘嘉玲饰演的武则天化了一个短且粗的“蛾翅眉”,但是这种眉形最早是出现在贞元年间的《簪花仕女图》中,那时候武则天早都驾崩了,她怎么会超前几十年化一个“蛾翅眉”呢。这就是不了解唐朝妆容特点才闹出的笑话。这也给影视剧从业者一个教训:既然想尊重历史,就认真地区考证史料,不然那点三脚猫的功夫早晚是会露馅的。

宋朝女子妆容继承了唐朝的大部分特点。但是,不同于唐朝女子妆容的浓妆艳抹,宋朝女子更偏向极简风,追求清新自然,喜擦白粉,妆容样式相对于唐朝少了不少,但是非常精致。

1. 宋朝女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受前朝遗风影响,宋朝女子也偏爱红妆。在宋词中,“红妆”、“红脸”的出现频率很高。比如,常流连于勾栏瓦舍的婉约派词人柳永,就在词中写道“香帏睡起,法装酒浓,红脸杏花春”(《少年游》);“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苏轼在《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中也写到“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用红妆代指美人。

但是,由于宋朝文人有狎妓的风俗,柳永又是出了名的爱写淫词艳曲,所以他词中的红妆女子多是青楼女子。宋朝普通女子如果效仿前朝女子浓妆艳抹,会被人讥笑为“鼓子花”(罂粟花,宋朝用其代指妓女),宋朝词人张先写道“天兴群材十样花,独分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宋朝女子更普遍的妆面是“檀妆”,是淡妆的而一种,“檀”即浅红、浅赭。不同于唐朝女子脸盘的圆润开阔,宋代画像中的女子大多长着一副长圆面孔,这样的脸型特点也使宋朝女子更适合淡妆。并且,宋朝的文人们似乎对淡妆也更加偏爱:讨厌妓女红妆的词人张先在《醉垂鞭》中写道“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认为檀妆女子犹如花朵般有淡淡的倾向;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也对檀妆青睐有加“问说君家有翠娥,施朱施粉总嫌多”。相比之下,苏轼的口味则比较大众,不然他也不会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了。

宋代女性中也有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她们发明了一种素妆(白妆):用铅粉或米粉将整个脸部涂白,有点像现代的日本艺伎妆,被时人成为“服妖”,并不被主流审美所接受。但白妆也有有懂得欣赏,宋代诗人贾蓬莱在《春晓》中写道“纤指收花露,清将雪粉调”,讲的就是女子化白妆调脂粉的情形。

整体来说,相对于唐朝,宋朝女性的妆面 “清淡”了不少。这与宋朝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有关,宋朝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的状态,统治者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程度不及唐朝,甚至还很抵制:

宋史·舆服志》中记载“是岁,又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为御笔论”

这样一种保守的氛围下,女子的妆面也很内敛,更加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

2. 宋朝女子花钿:人比花娇

宋朝女子贴花钿的热情不必唐朝逊色,并且更为精致。在《宋仁宗皇后相》画像中,宋仁宗皇后就在脸上贴了用珍珠做的花钿,更为精致奢华。宋朝刘颁在《彭城集》中写道“和陆子履鱼胶可以羽箭又宜妇人贴花钿”,连女子贴花钿的材料都注明了。

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也是花钿的忠实粉丝,她在《蝶恋花》中写道“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在《浣溪沙》中又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花钿不仅是宋时女子美化自己的饰品,还寄托了词人的缕缕哀思。

3. 宋朝女子把穿耳发扬光大

穿耳,是宋朝女子区别于唐朝汉族女子的一个特点。可以说,汉族女子穿耳戴饰的习俗始于宋朝。穿耳习俗本是蛮族为了约束妇女行动而产生的行为,根据《释名·释首饰》:“穿耳施珠曰珰。此本出于蛮夷所为也。蛮夷妇女轻淫好走,故以此珰锤之也,今中国人效之耳”,提出蛮族妇女举止轻浮,为了让她们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就给他们佩戴耳饰,如果动作幅度过大,耳珰就会叮当作响,因此能起到约束她们行动的作用。

宋朝女子重新开始穿耳,很可能也是出于约束妇女的目的。《宋史·舆服志》规定“非命妇之家,毋得以真珠装缀首饰、衣服,及项珠、缨络、耳坠、抹子之类。”统治者在对命妇配饰的规定中提及了耳坠,可见配耳饰已成为宋朝女子的服饰制度之一,并且逐渐成为了一种装饰习俗,直到现在仍保留着。

目前,出土的宋朝耳饰数量不多,但是非常精致,题材以花果蜂蝶为主,有S型花叶纹耳环、金镶水晶耳环、嵌石圆形耳环、蕾丝花蝶耳环等。

4. 做一个纤细的宋朝“美眉”

早些年,人们喜欢用“美眉”形容漂亮的姑娘,说明眉毛对于一个人的颜值的重要程度、宋代女子非常注重眉毛的装饰,苏辙在《周昉画美人歌》中写道“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嬉。弹丝吹竹舞罗衣,曲终对镜理鬓眉。”说宫中女子会对眉毛进行精心的修饰。

“弯曲、纤细”是宋朝女子眉毛最大的特点,“蛾眉”、“远山眉”和“柳眉”在这一时期非常流行。

宋时女子喜花“蛾眉”,这里所说的蛾眉是指如蛾触须般细长弯曲的眉毛,并不是唐朝粗短怪异的蛾翅眉。柳永在《西施》一次中写道“柳街灯市好花多。尽让美琼娥。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取次梳妆,自有天然态,爱浅画双蛾。”把蛾眉的俊俏衬托的非常生动。

“远山眉”又称小山眉,因色淡而虚,如远山之色而得名。欧阳修在《诉衷情·眉意》中写道“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在宋代诗词中,远山眉也成了渲染女子离愁的关键词。

柳眉是另一种在宋朝女子中大受欢迎的眉形,形状细长似柳叶。《全宋词·虞美人》中有“冰塘浅绿生芳草。枝上青梅小。柳眉愁黛为谁开。”从这三款眉形中可以看出,宋朝女子的眉式都是秀气文静、清新淡雅的,似乎透露出一种娇弱的病态美感,不同于唐朝的健壮疏阔,更能让人生出我见犹怜的情感。

除了眉形与唐朝不同,宋朝画眉的材料也得到了发展。古时女子画眉多用黛(平民也有用烧焦的柳木棒代替的),“黛”是一种青黑色的矿物质颜料,产自波斯国,极为名贵。宋朝女子虽也用黛(见欧阳修《阮郎归》“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但是“墨”则成为更家常使用的画眉颜料。

南宋赵彦伟在《云麓漫钞》中记载“前代妇人以黛画眉,故见于诗词,皆云:‘眉黛远山’。今人不用黛而用墨”。这种画眉所用之墨的做法也有相关记载:南宋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察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

中国历史悠久,每一时期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唐、宋时期女子的妆容服饰,由于所处的环境、制度和民族精神不同,展现出风格迥异的效果。但是,无论是唐朝的雍容华贵,还是宋朝的精致素雅,都能体现当时最优秀的文化和人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强大起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如《长安十二时辰》一样优秀的作品问世,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到那时,当我们再向后代提到古代中国时,最终不仅有盛唐,还有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性妆容 | 千姿百态的唐代女神妆容大记事(上篇)
《长安十二时辰》告诉我们,唐朝女人都是隐形富豪
一字眉、小拱眉、细平眉等5中常见眉形,从修眉到画眉详细讲解
唐妆能有多丑?我用吸管、颜料还原了3个妆容,直男居然说很.....
唐朝女子如何化妆?7个步骤,一点儿都不比现代人简单
从李宪墓壁画及石刻看唐代仕女面妆与帔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