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丨一文读懂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

盈利能力

2017年1月25日,银监会发布了《2016年银行业运行情况快报》,《快报》显示2016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6490亿元,同比增长3.54%;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8%,平均资本利润率13.38%,盈利能力较强。本文以杜邦分析法,详解银行盈利能力相关监管指标。

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体系对一般企业和银行分析方法略有差别,本文讲解用于分析银行的方法和逻辑。需要注意的是,杜邦分析体系多为静态时点指标,未计算净资产的平均余额,因此相关指标用其他名称代替,以示区别。

第一层,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权益报酬率、权益净利率、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起点和核心,位于金字塔最顶层。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润/总权益资本

第二层,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总权益资本)=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第三层,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营业净收入)×(营业净收入÷总资产)=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总资产/总权益资本=总资产/(总资产-总负债)=1÷(1-总负债/总资产)=1÷(1-资产负债率)

第四层,净利润、营业净收入、总资产、总负债

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净收入=(收入总额-成本总额)÷(收入总额-营业外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净收入÷总资产=(收入总额-营业外收入)÷总资产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第五层,收入、成本、资产和负债细项

相关细项分别从《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和《G04利润表》中采集。

税后利润

1

指标定义

税后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银行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净利润。

银行的收入第一大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第二大来源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是我们传统所说的中间业务收入,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相统一后,也可以称之为表外业务收入。第三大来源为投资收益,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投资收益有取代中间业务收入成为银行第二大收入来源,但也有可能亏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则属于不确定性损益。银行收入来源还有一小块为营业外收入,主要是政府补贴和处置抵债资产收益。

银行的支出最主要是利息支出,其次是业务及管理费,其中的工资薪金支出在业务及管理费中占比较高,增值税及相关应税事项也是银行必不可少的支出事项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营业外支出。

上述的收入减支出就得到银行计提资产减值前的利润总额,银行的最终利润与该利润总额之间往往相差较大,最主要还是要看当年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是否新增或减少。扣减这块后就得到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的利润总额,再减去所得税得到最终的净利润,或者又称之为本年利润。

2

计算方法

第一步,计算三项净收入。

[1.利息净收入]=[1.1利息收入]-[1.2利息支出]

[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8.营业外净收入]=[8.1营业外收入]-[8.2营业外支出]

第二步,计算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前的利润总额。

[9.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前的利润总额]=[1.利息净收入]+[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 投资收益]+[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汇兑收益]+[6.其他业务收入]-[7.营业支出]+[8.营业外净收入]

第三步,计算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的利润总额。

[10.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的利润总额]=[9.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前的利润总额]-[9.1减:资产减值损失]

第四步,计算净利润。

[12.净利润]= [10.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的利润总额]-[10.1减:所得税]-[11.少数股东损益](不并表该数据为0)

资产利润率

1

指标定义

资产利润率是指商业银行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获得的税后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是综合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业绩最常用的重要指标, 是正向指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应大于等于0.6%。

2

计算公式

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 总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平均余额是指期初(年初)余额和季末余额的算术平均数,平均余额= (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2。

折年系数是财务指标的一个参数,计算时点时的年度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指标时使用。月度折年系数=12/n,季度折年系数=4/n。n是指标所在月(季)的月(季)数。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的折年系数分别为4、2、4/3和1。

3

取数来源

税后利润取《G04 利润表》中[11.A少数股东损益]和[12.A净利润]之和;

资产余额取《G01 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中[25.资产总计];

总资产平均余额为[25.资产总计]年初数和本期数的算术平均值。

 “少数股东损益”只有在并表情况下才会存在,“少数股东损益”是指公司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其它非控股股东享有的损益,需要在利润表中予以扣除,但在并表监管中仍属于银行集团的税后利润。少数股东损益可以这样理解,A银行产生1亿元利润,A银行作为主发起行设立了一家村镇银行,控股70%。该村镇银行当年也贡献100万元利润,这样公司合并报表显示共有1.01亿元利润,但这1.01亿元并非全部归A银行股东所有,还需划出村镇银行利润的30%,既30万元分配给该村镇银行的少数股东,这样,A银行全体股东可以享受分配的最终净利润为1.007亿元。

4

指标解读

其一,资产利润率衡量单位资产收益率。资产利润率是对银行机构的资产运用成效进行总括性评价。资产利润率指标数值越高, 则单位资产收益水平越高, 反映了商业银行在拓展收入渠道、提高产品收益水平、控制负债成本等方面越有效。

其二,资产利润率关键因素在与分子。在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的控制下,利润是个可调节指标,通过逆周期的动态调整(降低拨备覆盖率),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可以避免大起大落,相对平滑稳定。

其三,资产利用率高低影响资产利润率。因为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总资产=(税后利润/收入总额)×(收入总额/ 总资产)=收入净利润率×资产利用率。资产利用率高低取决于2个因素,一是银行机构资产结构中能够生息或产生投资收益的盈利性资产比例,二是盈利性资产的收益能力。

5

关联指标

资产利润率指标还可以衍生2个指标,其一为税前经营资产利润率,分子项为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前利润总额;其二为税前账面资产利润率,分子项为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通过上述2个指标的分析一是可以对比不考虑资产减值损失和所得税影响的资产利润率,二是可以对比不考虑所得税影响的资产利润率。

调整资产利润率

1

指标定义

调整资产利润率是考虑信用风险资产减值准备缺口后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获得的税后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由于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的影响,银行资产减值准备缺口普遍没有,该指标逐步被淡忘,但近年来,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上升较快,资产减值准备缺口再度出现,该指标有必要再进行统计。

2

计算公式

调整后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润-表内外信用风险资产减值准备缺口)/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3

取数来源

税后利润取《G04 利润表》中[11.A少数股东损益]和[12.A净利润]之和;

资产余额取《G01 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中[25.资产总计];总资产平均余额为[25.资产总计]年初数和本期数的算术平均值。

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现在已经被信用风险资产减值准备取代,信用风险资产取《G11_II资产质量及准备金》中,[21.2信用风险资产减值准备合计]。要判断是否有缺口,用已经计提的信用风险资产减值准备与应计提的信用风险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比较,如果为正数,则缺口为0,如果是负数则以正数填报实际缺口金额。

应计提的信用风险资产减值如果按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则计算方法为表内外信用风险资产关注类余额×2%+次级类余额×25%+可疑类余额×50%+损失类余额×100%。

资本利润率

1

指标定义

资本利润率(ROE,Return on Equity),又称净资产利润率(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是指银行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获得的税后利润与资本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衡量银行所有者投入资本形成权益的获利水平。从股东或者投资者的角度看,资本利润率反映商业银行资本的增值能力,是正向指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应大于等于11%。

2

计算公式

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 权益×100%×折年系数

3

取数来源

税后利润取《G04 利润表》 [11.A少数股东损益]和[12.A净利润]之和;

权益取《G01 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50.C少数股东权益]和[59.C所有者权益合计]之和;

权益平均余额为权益年初数和本期数的算术平均值。

 “少数股东权益”与“少数股东损益”一样,只有在并表情况下才会存在,“少数股东损益”简称少数股权。在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份不足100%,即只拥有子公司净资产的部分产权时,子公司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属于母公司所有,即多数股权,其余仍属外界其他股东所有,由于后者在子公司全部股权中不足半数,对子公司没有控制能力,故被称为少数股权。

4

指标解读

其一,资本利润率衡量股东投资收益水平。资本利润率是对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所产生经济利润回报的评价。资本利润率指标数值越高, 则银行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水平越高。上市银行的静态市盈率(PE)=股票价格/每股收益,在股票价格固定的情况下,资本利润率越高,股票市盈率越低。

其二,资本利润率部分取决于资产盈利能力。按照杜邦分析法,资本利润率可以分解为资产利润率和权益乘数,即: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权益×100%=(税后利润/总资产)×(总资产/权益)×100%=资产利润率×权益乘数×100%。因此,在权益乘数固定情况下,资产利润率越高,资本利润率越高。

其三,权益乘数反映银行财务杠杆运用能力。银行少部分资金来源于股东投入资本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大部分资金是银行借入债权人资金(吸收的存款),若无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限制,理论上银行能将权益乘数放大到无限大。因此,在监管允许范围内,银行财务杠杆运用能力越强,资本利润率越高。

5

关联指标

资本利润率指标也可以衍生2个指标,其一为税前经营资本利润率,分子项为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前利润总额;其二为税前账面资本利润率,分子项为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通过上述2个指标的分析一是可以对比不考虑资产减值损失和所得税影响的资本利润率,二是可以对比不考虑所得税影响的资本利润率。

风险加权资产利润率

1

指标定义

风险资产利润率指商业银行净利润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 用来衡量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风险资产利润率指标是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角度来评价银行的收益, 是一个对资产利润率进行调节的正向指标。

2

计算公式

风险资产利润率= 税后利润/ 风险加权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3

取数来源

风险加权资产取《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中[9.应用资本底线及校准后的风险加权资产合计],不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法的银行为[4.信用风险加权资产]+[5.市场风险加权资产]+[6.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4

指标解读

其一, 风险资产利润率是从风险视角考察资产利润率。商业银行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 其收益中相当部分是经营风险获得的风险补偿,高收益可能对应的是高风险。如果不考虑风险因素,只注重资产利润率的监管, 商业银行就会较少考虑风险因素而更多追求利润最大化,造成经营的短期行为。

其二,风险资产利润率能更真实地反映在承担同等风险水平下银行的收益能力。一般而言,风险资产利润率应大于资产利润率。若风险加权资产较表内总资产大许多,导致风险资产利润率远小于资产利润率,则说明银行表内外信用风险资产的风险敞口较大,尤其是承担风险的表外业务敞口过大,因为表外信用风险资产余额不在资产利润率分母之中。

净息差

1

指标定义

净息差是指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的比率, 用以衡量商业银行生息资产获取净利息收入的能力。净息差是评价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收益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的关键指标, 是一个正向指标。

2

计算公式

净息差=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3

取数来源

分子取数来源为《G04利润表》,原报表为G04_[1.A净利息收入]+G04_[5.1A债券投资利息收入],2016年版本只取[1.A净利息收入],因为债券利息收支已经分别调整至利息收支项下。

生息资产指银行以收取利息为条件对外融出或存放资金而形成的资产。生息资产以账面余额填报,不扣减已计提的相应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各项贷款、拆放同业、债券投资、买入返售资产以及其他能够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生息资产确立有3点需要注意,一是计入利息收入的资产均应计入。二是预计无法产生利息的贷款不计入。三是免息期内的信用卡透支不计入。

4

指标解读

净息差越高, 反映商业银行运用生息资产的效率越高。净息差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生息资产的收益能力高低, 二是与生息资产对应的资金成本高低。净息差水平高, 表明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收益水平较高, 或者付息负债融资成本较低。

净利差

1

指标定义

净利差是指银行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的利率差,用来衡量银行运用付息负债生成生息资产,从而获取净利息收入的能力。该指标是正向指标,不是核心指标。

2

计算公式

净利差=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付息负债平均利率

生息资产平均利率=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利息支出÷付息负债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3

取数来源

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分别取《G01 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63.C生息资产]和[64.C付息负债];

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分别取《G04利润表》 [1.1A利息收入]和[1.2A利息支出]。

付息负债是指填报机构以支付利息为条件(或隐含利息条件,即虽不支付利息,但其价值却受实际利率影响,如发行零息债券)对外融入或吸收资金而形成的负债。支出在利润表中计入“利息支出”项下的负债均应计入此项目。付息负债包括各项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存放款项、同业拆入、卖出回购款项、存入保证金、应付债券以及其他产生利息支出的负债,比如发行的同业存单。

4

净息差与净利差关系

净利差=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付息负债=(利息净收入+利息支出)÷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付息负债=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利息支出÷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付息负债)=净息差+(利息支出÷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付息负债)

若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则(利息支出÷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付息负债)<0,即,净利差<净息差;

若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则(利息支出÷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付息负债)=0,即,净利差=净息差;

若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则(利息支出÷生息资产-利息支出÷付息负债)>0,即,净利差>净息差。

5

指标解读

首先,传统型银行净息差较大。以存贷款为主的银行吸收的付息负债,多数以生息资产的方式运用出去,生息资产规模大于付息负债规模是常态,净利差一般小于净息差。

其次,投资型银行净利差较大。越来越多的银行投资业务逐年扩大,不能带来利息收入,却能带来投资收益的资产占比逐年增加。生息资产规模小于付息负债规模变为了新常态,净利差开始大于净息差。

最后,两项指标均可能为负数。正常情况下,大多数银行两项指标均为正数。但是,当利息净收入为负数时,净息差为负数;当生息资产平均利率小于付息负债平均利率时,净利差为负数。究其原因,一种情况是不良生息资产过高,能够确认的利息收入过少,而刚性利息支出客观存在;另一种情况是,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需要支付高昂的利息成本。所以当两项指标快速下降时,应引起重视。

成本收入比

1

指标定义

成本收入比是指银行营业成本与营业净收入的比率,衡量商业银行每单位营业净收入对应的营业成本。该指标是评价银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将其列入核心指标,属于反向指标,指标值应不高于35%。

2

计算公式

成本收入比=(营业支出-增值税及附加)/营业净收入×100%

营业支出=业务及管理费+增值税及附加+其他营业支出

营业成本=营业支出-增值税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其他营业支出

营业净收入=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

3

取数来源

上述指标均取自《G04利润表》,营业成本取[7.1业务及管理费]和[7.3其他营业支出]之和;

营业净收入取[1.A利息净收入]、[2.A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A投资收益]、[4.A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A汇兑收益]和[6.A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4

指标解读

首先,成本收入比是反向指标。成本收入比是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指标越低说明银行每单位营业收入对应的营业成本越低,其控制营业成本支出的能力越强,经营效率越高。

其次,成本收入比是区间指标。《G04利润表》是对银行年初至报告期各项经营成果的展示,因此成本收入比也反映了一段会计期间内(可以是季度,也可以是年度)银行的经营效率。监管者可以通过分析较长一段时间(几个季度或年度)的成本收入比变动趋势,来对一家银行经营效率进行综合判断。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在不同时段会出现波峰波谷,比如新设机构期,网点建设、员工增加、IT系统投入等等会大幅提高成本收入比;经营稳定期,成本收入比会回归正常水平;经济下滑期,银行风险暴露后,利息净收入大幅下降,会导致成本收入比快速回升。

最后,成本收入比应保持在合理范围。成本收入比目前的监管指标值为35%,这倒也不是意味着该指标越低越好,银行对成本控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压缩成本,毕竟银行经营管理最终理念还是要体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成本最小化。比如对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的过低投入,会增加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而保持员工薪金收入的合理增长有助于经营的稳定性,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利息收入比率

1

指标定义

利息收入比率则指银行的营业净收入中,利息净收入所占的比例,用来衡量银行利息净收入对营业净收入的贡献程度。

2

计算公式

利息收入比率=利息净收入÷营业净收入×100%

3

取数来源

利息净收入取G04_[1.A利息净收入];

营业净收入取[1.A利息净收入]、[2.A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A投资收益]、[4.A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A汇兑收益]和[6.A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中间业务收入比率

1

指标定义

中间业务收入比率指中间业务收入再银行营业净收入中的占比,用来衡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造非利息收入的能力。

2

计算公式

中间业务收入比率=中间业务收入÷营业净收入×100%

3

取数来源

中间业务收入直接取G04附注_[1.A中间业务收入];

营业净收入取[1.A利息净收入]、[2.A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A投资收益]、[4.A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A汇兑收益]和[6.A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非利息收入占比

1

指标定义

非利息收入占比指银行的营业净收入中,不表现为利息形式的收入所占的比例,用来衡量银行非利息性收入对营业净收入的贡献程度。

2

计算公式

非利息收入占比=非利息收入÷营业净收入×100%

3

取数来源

非利息收入取G04_[2.A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G04_[3.A投资收益]、G04_[4.A公允价值变动收益]、G04_[5.A汇兑收益]、G04_[6.A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营业净收入取[1.A利息净收入]、[2.A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A投资收益]、[4.A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A汇兑收益]和[6.A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4

指标解读

其一,营业净收入由利息和非利息收入构成。从计算公式看,非利息收入占比和利息收入比率之和为1。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银行的经营出现了很大变化,传统占比较大的利息收入比率逐步萎缩,而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提升。衡量盈利性的监管指标也从非利息收入占比转为利息收入比率。

其二,中间业务收入不再是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传统银行以贷款和提供中间业务服务为主,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及佣金。中间业务往往构成了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近年来,存贷款利差缩小,银行违规收费得到有效整治,越来越多的银行经营重心向自营投资和理财投资业务转变,营业净收入中投资收益占比快速提升,其反而成为非利息收入中主要构成因素。

其三,中间业务收入比率理论会出现极端值。当中间业务收入表现为手续费及佣金时,是一个毛收入的概念,不会出现亏损,而分母扣除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因此该比率理论上会大于100%。当中间业务收入表现为代客外汇买卖时,相应的汇兑损益可能为负数;当中间业务表现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因汇率或利率的波动也可能会出现亏损,因此该比率理论上会小于0%。

结语

上述指标仅仅是对银行盈利能力评价的定量指标,还有很多定性因素需要考虑,一是要考虑盈利的真实性,比如是否按规定提前各项准备金,准备金的多少可以调节净利润指标。二是盈利的稳定性,银行的利润结构是否合理,盈利水平是否稳定,成本管理是否有效。三是考虑盈利的可持续性,利润增长方式是否单纯依靠规模的扩展,利润结构变化是否与银行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等等。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读懂商业银行利润指标
如何进行财务报告的比较分析
净利差与付息负债
[转载]净息差和净利差是个啥?
第十八周预习测试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