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泄泻之病,或暑湿风寒所感,或饮食生冷所伤

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多发于夏秋两季。泄泻者,或大便次数增多,或便次不多,但都以粪质清稀为临床特征。泄泻之量或多或少,泄泻之势或缓或急。

《古今医鉴·泄泻》:“夫泄泻者,注下之症也。盖大肠为传导之官,脾胃为水谷之海,或为饮食生冷之所伤,或为暑湿风寒之所感,脾胃停滞,以致阑门清浊不分,发注于下,而为泄泻也”。

泄泻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

外感病因之中,尤以湿邪为甚。由于脾藏喜燥而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以致升降失调,清浊不分,水谷杂下而发生泄泻。中医有“无湿不成泄”的说法,即使有寒、暑等其他邪气,如果脾强无湿,则他邪亦不能得虚犯脾而致泄泻。

内伤病因之中,脾虚最为关键。泄泻的病位在脾胃肠,一旦脾胃肠虚弱,则胃肠功能减退,不能受纳水谷,也不能运化精微,反聚水成湿,积谷为滞,致使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言:“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此外,良好的生活态度、起居饮食对于泄泻的控制以及防范也是至关重要的。恣食肥甘则湿热内生、过食生冷则寒邪伤中、忧郁思虑则脾失健运、房室无度则胃关不利,都可引发泄泻。

对于泄泻病的治疗,中医以健脾祛湿为原则。

急性泄泻者多以湿盛为主,故重用祛湿,辅以健脾。比如夏季过食冷饮,造成寒湿洞中引发的泄泻,就可以考虑藿香正气散。

而慢性泄泻者又以脾虚为主,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比如老年人稍食油腻则胃脘不舒,平素大便时泻时溏的脾虚证,就可以考虑参苓白术散。

/完/

请搜索、关注公众号"抱朴言"

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泄泻的中医治疗
瘟疫论补遗
泄泻常见症状
从湿论治腹泻
《证治准绳·女科》泄泻
小儿上吐下泻吃什么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