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月下独酌》:酒、月意象中的浪漫与孤独

李白是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作,常常借助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以及排山倒海式的抒情手法,有力地彰显诗人那种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华。

酒和月,是李白于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是他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也不管他身处何方,总会留下一些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营造出一种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孤独的意境,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要鉴赏本诗首先就要从意象入手,深入认识“明月”和“酒”这两个意象在诗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乍读此诗,你或许会觉得我们的这位诗人太过浪漫与潇洒,以至于有点不靠谱,或者令人感到好笑。但如果细读此诗,你就会觉得诗人内心深处有一种隐隐的孤独、酸楚甚至凄凉,让你怎么也笑不起来。李白性格豪爽,意气奔放,是个自信而又刚强的人,一有人生块垒他便以一种有别于他人的方式加以排遣,绝不会以“弱”示人。这就是李白,我们这位可敬的诗人。

诗的开篇,诗人李白在春意阑珊的月夜,提着一壶美酒,盘腿坐在花丛中,以明月为下酒菜慢酌。“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花丛与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

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天下难寻的“谪仙”,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李白斗酒豪情,自然边舞边唱。月亮伴随他徘徊,影子伴随他蹁跹。此时的他,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

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

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

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通过对整首诗的解读可以看出 《月下独酌》 这首诗,感情饱满而真挚,格调热烈而奔放,其中虽不免有消极的成分, 但消极之中却又不乏进取,感叹而不感伤,孤寂落寞之中又有几分超然与浪漫。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一首抒情诗,李白在本诗中以乐写愁, 以闹写寂,以群写独,以物为友。借假欢抒悲寂,借外物衬孤独,借狂醉隐愤懑。可以说孤寂、忧愁情怀溢于言表,极尽委婉曲折之致。透视李白灵魂深处,结合李白当时政治上遭遇排挤,仕途上为他人所不容的境况, 可以看出,那种不与权贵们同流合污,那种对现实不满又无力改变现实的苦闷,那种狂放不羁的性格,那种不可一世的旷达和反抗精神,洋洋洒洒渗透于他的字里行间。乾隆皇帝评价: “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一代文豪有此些情结实属绝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他是古代咏月专业户,一生留下300余首咏月诗,你最喜欢哪一首
明月与李白诗
月,这一意象的内涵:从李白与月亮的不解之缘说起
意象之于李白诗歌
纵论李白与月之情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