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词人秦观泛舟湖上写下一首词,无一愁字却写尽悲愁,惊艳了千年

秦观笔下的词,总是那样疏秀含愁,深婉迷离。

《点绛唇·桃源》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执政,元祐时的旧党遭到打击,秦观无可幸免的在被贬之列,本在国史院编修之位的他一路接连遭贬。至绍圣三年(1096年),秦观已被贬至郴州(今湖南),这首《点绛唇》便是秦观在遭贬之路亦或已居于郴州时所作。他乡萧索,多少的失意哀愁,多少的可言尽之意,和那些不尽之意都在其中。

上阕写道酒醉后的我轻漾小舟,任那流水载着小舟到花开深处。醉后在湖中荡着轻舟,真是一番别有自然意趣的雅事,醉意轻浓,随舟而漾,流水和着轻风,让人沉醉。“花深处”便是词人将其理想化为诗题中的“桃源”之地了,他多希望那花深处就是世外桃源的入口,可是那世外桃源却只能存在于靖节先生的《桃花源记》里。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开篇中写道“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随溪而遇桃花源,多么相像,又多么不同。相像的是流水引于繁花处,不同的是《桃花源记》中渔人沿着桃林找到了那世外桃源,而秦观随舟而至的花深之处,除了繁花,并无桃源。

想来秦观在当时也是此种心情吧,所以他在接下来写道:“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纠缠于俗尘之事,终究是没有办法在这远离尘嚣的花间之境生活的。这里的花间既是指小舟漂流所致的湖中花间处,也是指远离繁华的山水之间,但终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世俗繁物总是不能真正摆脱的。

湖上泛舟,随波而漾,不觉已是夕阳欲晚,水面烟波浩荡,在夕阳的映照下雾霭迷蒙,霞光千里。这是下阕所写之景,词人内心由醉漾轻舟的惬意烂漫,转为感叹桃源无寻,甚感惆怅彷徨。湖中的盛花之地激发了他随舟而漾的兴致,同时也引发了他内心长久的愁郁,那愁郁来自宦海遭贬的接连打击,来自世事难料的诸多遭遇,更来自离家辗转的颠沛。

正沉浸在那彷徨郁结的愁思间,忽然风起,便有了“山无数,乱红如雨”,这是一派情景和谐的夕阳烟波里突然而来之景。青山无数本就存在,山重水复间,晚风吹来,落红如雨般洒下,似乎是专来迎合词人的愁绪一般。红花飞离如雨,原来这是暮春了,一句“乱红如雨”,仿似伤春,却又不是伤春,因为心头本来就有挥不去的悲愁心事,只是时节正好,落红也正巧罢。

浩渺烟波,山无数,自己身在湖上,渺小如粟。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和这眼前扬落的乱红是同病相怜的,乱红没有力量掌控命运,自己不也如此吗?罢了,不如荡舟归去吧。这就到了词的最后,秦观以一句“不记来时路”结尾,归去之时,竟不记来时路,深深的无力感在一片朦胧诗意中荡漾开去,这样的无力不是结束,正是开始。

历史上,秦观这次的贬谪生涯长达七年之久,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已是被贬的第三年。暮霭黄昏下,人不再少年,烟波浩渺里,往事亦如烟。眼前的青山夕阳,好像皆懂得秦观的失意,秦观的彷徨,晚风已来,那些离恨悲愁终是无处安放的,它们裹挟着他,离繁花之地渐渐远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花源间文学社丨同题·题图
散文||造访“世外桃源”
诗词|秦观: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原文、翻译及赏析(宋代:张炎)
典◎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心中藏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精美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