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年,84岁黄林森教授和他79岁的...
2017年,84岁黄林森教授和他79岁的夫人刘雅琴,已经23年没有儿子黄晓海的消息了。

当《等着我》栏目组找到小海时,47岁的小海却说:不想见、不愿意见、厌恶见到他。

小海大学毕业后,寄给父母一封“断绝关系”的信,之后音信全无。

“这个孩子从小天资聪颖,初中毕业时是学校理科第一名,高考分数比江苏省重点学校的分数线还高出40多分。”说起儿子小海,黄老脸上满是自豪。

但由于黄林森信奉“打骂式教育”,因而对小海的教育方式极为严苛,管制也无孔不入。

小海原本是可以上北大的,最终因为黄林森的坚持,读了父母执教的南京大学。

这些在儿子小海看来,都是一种可怕的“掌控”,因而自己内心越来越封闭,与父母的矛盾日益加深。

大学毕业后,小海分配到了一个前往北京工作的名额,他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放弃了学校提供的火车票,抢在父母来校送行的前一天,买站票连夜赶往北京,只为躲避与父母的见面。

3个月后,用一封言辞激烈的信,与这个家“断绝”了关系,甚至不惜辞掉工作,隐居起来。

23年了,黄林森夫妇一直等儿子、盼儿子、找儿子中度过。

从最初接到“绝交信”的愤怒,到后来的伤心、担忧和牵挂,黄林森也开始反思,为何自己与儿子的关系就走到了这一步。

迟暮之年、满身病痛的老两口,希望能找到儿子,见到他,跟他说一声“对不起”,以前不该以家长自居,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他。

但最终,他们失望而归,小海不愿见他们,内心始终无法抹去对他们的“怨恨”。

@李书馨 小海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也算是一个高知家庭,教书育人一辈子,轮到自己的孩子,却变成了教育悲剧。

也许,在小海父亲的心目中,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于爱,都是为了儿子好;但在儿子的心目中,这却是一生的阴影。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亲子关系,其实也是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

也许,只有当我们为人父为人母时,才会渐渐理解一些以前不能理解的事情。

有些原生家庭的伤痛,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抚平。

但家人的本质,就是一边伤害,一边相爱。

父母子女一场,就是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的过程。

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情感写作小能手#

☞我是@李书馨 ,每日与你分享有颜又有料的小故事,喜欢就关注我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等着我》将收官 南京八旬老教授寻子23年(组图)
老人找到失联23年的学霸孩子 却被拒见面
我叫黄林森,今年84岁,是一名退休教师。...
儿子考上北大,毕业就与父母断绝关系:我厌恶你们的一切!
新时代母亲:如何修正“原生家庭”老母亲错误的教子理念?(下)
高考,从“干掉千人”到认识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