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日一联趣话(224——226)
一日一联趣话(224)
人生百乐联之六十三:蹦迪。
蹦迪,指到舞厅去跳迪斯科。这种娱乐,是歌舞厅成为重要的娱乐场所之后的衍生物。与卡拉OK及街舞同属现代最主要的娱乐活动。由于它节奏感强、简单易学、富有感染力和激情,极符合现代人的情趣。
蹦迪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和歌舞厅、KTV房一起进入中国的。卡拉OK这种娱乐起源于日本。在日本,有些中老年人,怀念自己青春时的美好时光,通过演唱旧时的歌曲,舒发怀旧的情感,但又不便于在众人面前演唱,特为他们开辟了小型的卡拉OK包厢,使之如愿,这种形式很快在日本流行起来。蹦迪、卡拉OK传入中国之后,一路狂奔前行,成为青年、中老年都热心参与的娱乐方式。
这是一种宣泄精力与激情的群体性娱乐。“迪厅”特有的氛围对人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能在不知不觉当中剥去人们的心理面具,消除人们有意识的心理防卫和控制,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展现“真我”,体验“真我”,满足自然的心理需求。这种体验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是很难得到的,它与人们平时在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状态下的自我感受有较大的反差。上班时间习惯了以正人君子给人以谦谦得体的尊严和风度,和到了迪厅便可以唤回一个赤裸自我,那种快意与刺激,委实是相当奇妙的。
但因此而过于投入便容易成瘾。而经常蹦迪也有损健康。因为经常蹦迪的人容易出现耳鸣,持续低烧、咳嗽等症状。蹦迪还可能是神经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经常在震耳的音乐和刺眼的灯光下,对健康的危害更大。所以,偶尔玩一玩即可,玩成瘾、不去便坐立不安的人就需要注意了。
适量,能自主控制,蹦迪就可以是人生一大快乐。今日这一联便把迪厅和KTV房拉在一起,联文曰:
蹦迪解颐情入夜,飙歌得乐韵留春
一日一联趣话(225)
徒步走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让这种技能发挥到局限,这便是步行比赛的初衷。19世纪初,英国开始举办步行比赛。19世纪末,部分欧洲国家盛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竞走旅行。1866年英国业余体育俱乐部举行首次竞走冠军赛,距离为7英里。
比竞走比赛距离更远的是马拉松长跑,其距离达到42.193公里。这个长跑的距离是由一位雅典人在希波战争中所创造的奇迹,为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他一路奔跑付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42.193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
中国古代有许多竞走和长跑的奇才和充满神奇的传说。比如夸父逐日:“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列子·汤问》)这个敢追日影而半途渴死的夸父显然是古代中国人的长跑英雄。比如周朝时有“跟随马车跑步的步兵”,西周青铜铭文《令鼎》中就记载了一件步兵跟随马车跑步的事情。跟在战车后面的步卒必须跑得比马还快才能发挥战斗力,这要求步卒须有长跑能力。
汉代有一种职业跟随马车跑步的人,称为“伍伯”(汉代画像石中有多幅《伍伯图》,从图中可看到许多伍伯,一个个显得雄壮有力,跑步姿态极其矫健)。其职务是在高级官吏的马车前做鸣声开道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也是长跑速度和耐力。
古代史料中记载快跑的人,多用“走及奔马”、“马驰不及”、“跳走如飞”、“足追四马”等形容之,或者是“日走二百里”、“日行三百里”的行走记录,这已经相当厉害。隋代有一个叫麦铁杖的人,渔猎为生,能“日行五百里”,后来他在杨素的军中充任一名小校,专事刺探敌情。有一次,杨素从前线策马回京,麦铁杖作为随员疾步紧随,从未被落下过,使得杨素赞叹不已。
《魏书》还记载一个杨大眼的故事。魏高祖征兵南伐,派尚书李冲典选军将。有个叫杨大眼的人,在考试完骑射兵器击刺之后,向主考官请求说:我还有一项绝技,请求测试。李冲答应了他。杨大眼取出长绳三丈系在头上,快跑之后,绳子被拉直成一条直线;又与快马一同比试,比马跑得还快。据后人测试,三丈长的绳子跑起来被拉成一条直线,百米飞奔的速度大约是在11秒左右。
沈括的《梦溪笔谈》介绍,宋朝的驿站传递有步递、马递和急脚递三种。其中的急脚递,日行可达400里。这些担任急脚递的人可以说是最早的职业长跑家。
元代时开创过一种超级马拉松长跑比赛,称为“贵由赤”(“贵由赤”是蒙古语,义为快行)。这种长跑在元大都和元上都分别举行。元大都的“贵由赤”起点为河西务,终点为大都皇宫;元上都的“贵由赤”起点为泥河儿,终点为上都宫中,二者距离为180华里。比赛从清晨开始,参赛者一律被长绳拦在起跑线后。号令一下,长绳放开,众好手蜂拥而出,一路风尘。整个比赛大约在6小时后结束。跑完全程者皆有奖励。这比现代马拉松比赛还要壮观。距离约为现代马拉松的2倍;时间比现代马拉松的创办早600多年。
竞走与马拉松长跑,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训练者的体质,也锤炼了意志。所以也受到普遍人的喜爱而成为人生之乐事。有意思的是,世界各地还举办一些别具一格的竞走比赛,如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端盘子竞走比赛”,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顶瓮竞走比赛”,中国黎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穿针竞走、点火竞走、倒立竞走、单脚竞走等等。
“嗟予老钝不自笑,尚欲疾走追其尘”。就用欧阳修的诗句来为人类的“竞走”兴致作一个归结好了,今日为“竞走”所撰的对联是:
竟走如风驰旷野,凝思成雨坠荒芜
一日一联趣话(226)
溜冰是人们熟悉也喜欢的体育活动。溜冰也叫“溜旱冰”,因为溜冰场通常是人造的而非天然的。它是水冰铺设在陆地上延伸着水冰滑溜功能可供滑行的运动场地。所以,最初一定是在水冰(河流、湖泊)上玩耍、行走、训练,而后便过渡到室内、陆上。
中国从宋代就开始有溜冰的记载,当时称为“冰嬉”(《宋史·礼志》:“幸后苑观花、作冰嬉。”)冰嬉亦称“冰戏”,是冰上活动的泛称。作为一种宫廷体育活动,冰嬉在清朝时依然十分盛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时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冰嬉有各种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跑旱船等,表演的人都是在一边滑行中一边施展技艺。
清人王拯《拟古》诗其七中有“军中相庆乐,悠然执冰嬉”的诗句,边浴礼《京邸感怀三十二韵》诗中有“罴无当道卧,士有执冰嬉”的诗句,冰嬉均指在冰场里的滑冰表演。
清代时的滑冰,人们所穿的冰鞋普遍已装上了“冰刀”(但这种冰刀与现代不同,它是把铁条钉在木板上,再把木板绑在鞋底下),并且已有“单冰刀”和“双冰刀”之别。
欧洲有史可查的第一双旱冰鞋出现在1760年伦敦的一个化妆舞会上。一个比利时乐师穿着自制的带轮子的鞋溜进舞厅,结果因为拐不了弯摔倒在地。1823年,伦敦一家公共旱冰场开张营业。当时,人们使用的是一种五轮旱冰鞋。1863年由普林顿发明四轮旱冰鞋,从此掀起了溜旱冰热。
但欧洲的滑冰起源应当在更早的年代,只是缺乏文字记载而已。目前知道的记载最早是公元936年,因为那一年有一位荷兰滑冰爱好者在冰上遇害,从而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大约在1572年,荷兰历史上曾发生过荷兰人靠滑冰从水路和陆路击败西班牙人的趣事。当时,两国舰队相遇,因天气骤变,两只舰队都因海面结冰而不能行动,这时,荷兰人把会滑冰的士兵组成滑冰队,向敌人发起快速袭击,西班牙人指手不及,遭到惨败。另一次是荷兰步兵滑冰队向屯驻在冰上的西班牙士兵发动进攻,西班牙士兵因不会滑冰而无还手之力,统统被杀死,这时荷兰人采用的已是铁制滑冰鞋具了。
早期欧洲人的滑冰工具,冰刀是用皮条绑在脚上的。后来,冰刀就夹在鞋上或用带子捆扎在鞋上。最后的改进则是永久性地固定在冰鞋上。同时,又经历了由铁制冰刀到钢制冰刀的不断改进。
随着滑冰鞋的不断改良创新,滑冰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将单排轮旱冰鞋发展成一种崭新的体育运动-----轮滑,可说是开创了一门全新的体育项目。它借助半机械性轮滑工具在路面上展示自己体能与风采的运动。同原来的溜冰相比,它更刺激、惊险和时髦,而且不受场地限制。所以,轮滑一经出现,立即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娱乐休闲运动。现在,我们经常会在街上看到风华正茂的追风少年驾着“风火轮”从身边飞驰而过。
最早的轮滑运动组织是1866年在美国成立的“纽约轮滑运动协会”,后来由德国、法国、英国和瑞士4个国家发起,于1924年成立了国际轮滑联合会。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协会。
轮滑作为一种娱乐项目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而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来发展还是在本世纪80年代初,所以,轮滑竞技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民间喜爱这种休闲运动的人很多,早已在全国各地普及推开。
溜冰由生存技能到玩耍娱乐再到体育项目的演变,充满着十分浪漫的情调。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滑冰和圆舞曲同样流行。写于1880年左右的《溜冰圆舞曲》(若按原文直译,应该称为“溜冰的人们圆舞曲”),描绘的就是人们在冰上滑冰的快乐情景。犹如冰上芭蕾舞的场面,一个个展现在人们眼前。听这首作品,你能想象到溜冰的人们在冰面上优美的舞姿,时而舒展流畅、时而翻腾跳跃……
溜冰给人类增添了提升徒步穿行的速度和展示滑行风采的乐趣,又能锻炼身体,今日为溜冰所撰的对联,便是人生百乐联之六十五。联文为:
溜冰起舞双飞燕,坦腹临风独钓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插画 | 冬日游戏
马未都|溜冰
冰雪奥运:速滑弯道向心力来源分析
古代年轻人都玩儿些啥第B03版:主打20160512期济南时报
真冰初级教程,滑冰的技巧知识,学滑冰
冰上的回味--史锦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