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花赋(二十九)◆【优昙花诗】(3)◎饶宗颐
七十多年前,少年饶宗颐先生创作了《优昙花诗》,这组诗刚一传出,便使当时潮州诗文界颇为惊叹,诗坛宿学皆与之唱和,这一年是1933年,饶宗颐先生只有十六岁,遂被称誉为“神童”。次年 (193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文学杂志》刊载了这组诗。
由于《文学杂志》发行量极少,世人多不见到,就是省内各大图书馆也未收藏。饶老本人曾托人多方寻觅。1997年才由中山大学研究人员检获,饶老闻知欣喜极了,即书成条幅,以作纪念。
《优昙花诗》前面附有一段小序。序曰 :- 优昙花,锡兰产,余家植两株,月夜花放,及晨而萎,家人伤之。因取荣悴焉定之理,为以释其意焉。
《优昙花诗》全詩如下 :
异域有奇卉,托兹园池旁
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
香气生寒水,素影含虚光,
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
岂伊冰玉质,无意狎群芳,
遂尔离尘垢,冥然返大苍。
大苍安可穷,天道邈无极。
衰荣理则常,幻化终难测。
千载未足修,转瞬距为逼,
达人解其会,葆此恒安息。
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
优昙花,俗称昙花,也称“月下待友”、“月下美人”,为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斯里兰卡(锡兰)。花白色,达20多瓣,极富香气。遗憾的是,昙花深夜开放、翌晨凋萎,观赏期只有几个小时,人们只有牺牲睡眠,才能欣赏到它那动人艳丽姿态,故有“昙花一现”的典故。
饶宗颐的咏《优昙花诗》,既描绘了昙花的形神姿色,又赞美了她的品质情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少年饶宗颐的成熟思想和诗歌艺术特色。
第一首,作者吟咏了在自家莼园的荷花池旁,种植的两株昙花,每当夏末秋初月夜时分,昙花吐蕊,皎洁如霜,芳香袭人,恍若白衣仙女下凡。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美的花,却只开一个夜晚,次日凌晨就凋谢了,多令人伤感啊。当然,诗人歌咏的重点在于昙花的冰肌玉质,在于其不与群芳争妍、稍然离开污浊尘世,返回大苍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真是构思新颖,意趣横生。历代咏昙花的诗作不多,饶宗颐为何赋予昙花这么高的品格,这是因为饶宗颐自小谙熟佛典,《法华经》上说,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优昙花是佛家圣洁之花。饶宗颐少年时对它有特别的情感,并且高声赞美,正是其中的原因。
《优昙花诗》第一首主要是咏物;
第二首则重在述怀。诗人在这里提出“人世衰荣,变幻难测”之理。他认为,即使“千载”也不足以言修身,转瞬就逼在眼前。“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是诗的结句。对此,他的“太夫子”温丹铭老先生给予爱护和勉励:
彼苍夫如何,洁气弥四极。
托命于其中,生物理可测。
栽培意非厚,倾覆情岂逼;
蒙庄虽达人,大道亦几息。
君子蹈其常,愿言矢朝夕。
“饶子年方少,前途远大,吾愿其有以进之也。”
饶诗借“昙花”引起象外之义,感情沉郁,而寄托遥深,达到“情韵绝胜”境界,产生十分动人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到一个国学大师的文化底蕴。正如他的友人夏书枚先生所说:“选堂既宿学,诗词绘画鼓琴,莫不称著于时,骈文倚声尤精善。尝自言以余力为诗,然观其所为,实兼采魏晋六朝唐宋人之长,随体而施,靡不尽其神趣,险峭森秀,清旷超迈,面目綦多,非琴瑟专壹者可同年而语。”
本居士於數年前在園中亦手植了一株優曇花 , 以後每年夏季都有曇花盛放 , 在深夜每當曇花吐蕊 , 朵朵都皎潔如霜 , 芬香襲人 , 所以將它們拍攝下來留念 , 以供各网友欣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饶宗颐的名号、家学与少作
程羽黑 饶宗颐:生如优昙
饶宗颐先生的学问渊源及路径
诗话 || 当代诗人以饶宗颐先生为第一
千年霜月千家诗--江湖夜雨点评千家诗(1)
尘世苦多霜 昙花浮月凉 文/星落雨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