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鉴赏续

古诗词鉴赏续

 

三十六.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①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 
②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 自己 比做 接舆 ,又将 裴迪 比做 五柳 ,表达了诗人 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三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 ;②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三十八、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三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苦,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本诗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了怎样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答: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一番大事业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放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 

四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 唐?韩氏 
流水何大急,深宫尽日闲,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行 宫 唐?元稹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 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 委婉、含蓄 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四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① 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听者的惑受。 
② 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示例: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 

四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水急流”是写景,与诗中的判别情景也密切相关,响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听“人已远” 
(2)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3)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四十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答: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② 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
答:“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四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②,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③。 
【注】①玉露:白露。 ②他日泪:往年之泪。 ③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答案示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异无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对景物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能回答诗人的情感】

四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 楼子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四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行人:指困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②鹧鸪: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1)解释:“长安”、“无数山”、“毕竟东流去”(共3分)
答案: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开封也可)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2)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除寓情于景的手法外,作者为便于抒情还主要用了哪种含蓄的表现手法?
答案:思想感情:极端悲愤忧郁的心情;表现手法:象征 

四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仅写“思乡或思念亲人之情”不得分) 
(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4分)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四十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咏 柳 (曾 巩)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案:喜悦、赞赏;贬斥、嘲讽。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案: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用了比喻”给1分,“后者用了拟人”给1分。分析“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妙不给分)

四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⑴谁在“计程”? 答:白居易(或:作者与李十一) 
谁“今日到梁州”? 答:元九(或:元稹、故人) 
⑵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现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点:“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起、承两句重复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 

五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 李 凝 幽 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以动衬静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答案: 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 。五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 “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五十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3分) 
答:“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五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 
(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五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五十五、阅读李商隐的一首诗,回答下题。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五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五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 对比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愁 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 

五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吗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湖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五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昌阻风(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①情景交融或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欲抑先扬。②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 
答:并不相悖,而使诗更显构思精巧,以闲适写哀愁,含蓄委婉或从侧面表达了诗人浓浓思乡之情。 

六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② 
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答:“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六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六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夏 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⑵“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答: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⑵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六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荠麦花如雪。 
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答: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六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3分) 
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 

六十五、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六十六、阅读《江汉》一诗,完成两小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和曹操的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两句诗诗意一致。(2分) 
(2)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4分) 
答: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六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六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暮春回故山草堂 (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用了渲染手法。诗中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既表现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发了对“不改 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六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 江 南 (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人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呢?(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其在境无限凄凉;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3)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七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①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答: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被贬谪,有家难回。 
②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答: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七十一.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 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 “上”。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 “反衬” 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七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七十三、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①②两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七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相关问题 
竹 陈与义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⑴从诗的内容看,作者最喜欢在什么时候赏竹? “月夜” ⑵此时之竹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致? “月移竹影,映上窗帘 ” ⑶这样的景致为什么特别值得赏玩? 
答案:竹影婆娑,弄姿窗前,景象生动,格外招人喜爱,月色朦胧,更能催生人们的联想和想像。 (能从实和虚两面答就算对) 

七十五、读下面的诗,完成(1)(2)两个小题。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七十六、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3)三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七十七、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
答案:1、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2、这首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七十八、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七十九、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2、整首诗歌 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八十、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 诗以言志,说说禅师和李忱(唐宣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2、 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案:1、香诗表达了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李诗表达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二者语意贯通,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和敢于进取的勇气。2、整首诗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写瀑布的“不辞劳”、“出处高”表现诗人坚韧不拔、志向远大的胸怀;借写瀑布的“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表现诗人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八十一、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赠柳(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2、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3、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答案:1、留 柳2、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3、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八十二、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
2、全诗重点在写景,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
答案:1、平淡质朴2、在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人”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八十三、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案: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八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1-2题。
唐 诗 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 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
2. 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
答案:1、该诗为杜甫作品。因其具有杜诗的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是又是严格工整的七律。2 、(此题实为仿写题。可根据杜甫的风格和原文的对李白的分析来写)从形式来说,杜诗李白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凝聚在一定的形式、格律中,从而不再是一种天才美、自然美,而是一种人工美、世俗美,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学到的范本;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远民生,且充满忧患意识,不似李白那么飘逸洒脱,也明显地蕴含了这个阶级的停滞与走下破路。因而,李白与杜甫是两种风度,两种意境,两种格调,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之音,那么杜甫就是另一种盛唐了。

八十五、阅读下面一首王安石的词,回答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②“门外楼头”,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
 答案: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2.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

八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①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②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八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答案: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八十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②“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八十九、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②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歌鉴赏训练九
古诗鉴赏分类练习题
诗歌鉴赏练习
古诗鉴赏练习与答案详解100首
诗词鉴赏大全题(61——完)
2012古代诗歌答题规范化指导及专题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