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杜甫晚年的一首诗,短短28个字,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是一说到杜甫,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句。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不仅仅是他诗歌的创作手法和诗歌形式,更重要的,是他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展现了他

忧国忧民、忠义仁爱

的人格魅力,蕴含的发人省醒的深刻内涵。

一、晚年绝唱

杜甫是个

爱国的诗人

,他的一生可谓是起起落落,风光过,也落魄过。最穷困潦倒之时,甚至只能在船上生活。他

一心向国,忧国忧民

,时刻都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弥留之际,也是他思乡情切之时,没有办法回去,病逝在了船上。

他这一生

踌躇不得志

的时候居多,也许正是因为他接近底层,流离在外,所以更能体会家国情怀,

聆听百姓之声。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诗中记录了人民之疾苦,社会之动荡,表达了崇高的儒家

仁爱精神

和强烈的

忧患意识

,因而被誉为

“诗史”

。好比他的晚年之作《江南逢李龟年》。

这是杜甫绝句中,

最富清韵,最富含韵

的一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这首诗当时的江南地区广为传唱,被称为杜甫晚年的绝唱。

这首诗是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了江南,也就是现在的湖南一带,偶遇了歌唱家李龟年。回忆起以前在长安往来的场景,思及国都沦陷,

亲朋离别,

心中

感慨万千

二、写作背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是指谁呢,说的是

李范

。他是唐玄宗的弟弟,本名李隆范,是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他特别好学,而且很爱才

,擅长雅律

当时杜甫

风华正茂,才华横溢

,得到了许多前辈的赏识。洛阳的名士崔尚,魏启心特别赞誉杜甫的才华,说他的才华可以与汉代的文章大家班固、扬雄

并肩媲美

在这些前辈的引进下,杜甫能够与当时的上流社会中显赫地位的人物交往。因此,杜甫结识了李范。

崔九叫崔涤,排行第九,是中书令催湜的弟弟,唐玄宗的时候,他任殿中监,他可以自由出入禁中,玄宗很宠幸他。当时王宫贵族普遍

爱好文艺

,唐玄宗本人酷爱音乐,曾编《

霓裳羽衣曲

》,在音律方面很有才华。

既然杜甫能在高官显赫之家见到李龟年,李龟年也绝非

等闲之辈

。当时皇宫中和京城长安也有大批的艺人,其中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三兄弟

非常有名

杜甫曾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李龟年高超的

音乐技艺

。又常常在崔九堂欣赏李龟年曼妙的

音乐

在杜甫心中,看到了李龟年,脑海里就会浮现自己青春年少时的经历,踌躇满志、恣意潇洒、意气风发,也能联想到当时的唐朝风调雨顺、国富民强。

就好像我们听到一首歌会想起一个人,到哪座城市会想起哪段故事。这里杜甫遇到的李龟年不仅仅是一个

老熟人,

还是一段不可追忆的

岁月年华

三、江南重逢

安史之乱

爆发后,长安被叛军攻陷,此时,李龟年同样流落江南。几十年之后,他们又重逢,这时,动荡了七年多的唐王朝,已经

满目疮痍

,已现

苟延残喘

之态。

杜甫辗转到了潭州,晚景十分

凄凉

。而此时,南国正值一派江山如画,在江南落英缤纷的季节,

二人却相逢在流落、漂泊、离乱的街头,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就淤积了的沧桑之感

杜甫不禁

感叹

,世事沧桑,芳华不再

,聚散无情

,在凄凉、寥落、惆怅、迷离中,杜甫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可流露出来的,却是开元全盛时期的

深情怀念

。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

遥不可及

景色秀丽的江南,在盛世,原是人们所向往的地方,温暖如春,风景如画,

无限美好

,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间,早已不是当年的向往,所面对的竟是满眼的

凋零

的落花时节和破然白首的

流落艺人

诗的前两句是追忆美好时光,后两句回到现实。杜甫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像是在

情理之中

,又像是在

意料之外

,在不经意中,就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一种

感伤之怀

这里江南的风光其实是带有一些

讽刺

的意味。如果不是战争的话,北方人大量迁徙到南方,彼此也不可能流落到这江南,不论南方的风景此时多么好,也无法再现当年

唐之盛况

了。

这跨越近四十年的一段相遇,不仅仅是蕴含了杜甫的人生的高光时刻

一去不复返

,还影射了唐朝的繁荣

一去不再

。人还是那个人,景还是那个景,只不过

物是人非

盛唐不再,也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此番田地。杜甫自然有一番感慨。

最后一句包含着无言的慨叹和痛定思痛的悲哀

即便是当年踌躇满志、无限风光的人,也到了这般境地,看得见是风景如画和生活境遇的

强烈对比

,道不尽的是时代巨变下的世事沧桑,这也成了一幅时代

典型的图画

即使没有安史之乱,老诗人和老歌唱家,在几十年后重逢,都是在乱世中

辗转求生

,都是在乱世中那颗心

无处安放

,生活在疾苦、饥饿和恐慌中,就已经是无言的

心酸

了。

四、安史之痛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导致

时局紊乱

、动荡不安,对中国后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口第二次大迁徙,就是发生在安史之乱爆发后。

连杜甫和李龟年这样的风云人物,都躲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何况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民不聊生,居无定所

,定然没有固定的生产生活,土地荒芜,昔日的繁华街景已经被战火和萧条替代,曾经的亭台楼阁已经变为

废墟

总结:

此情此景,在经历了唐的繁荣,又见证了她的衰败的杜甫,怎能不感慨万千。这文风之间,连接着四十年的

沧桑巨变

。也许无法再现当时的情景,但通过作者的追忆感喟,不难感受,在这场浩劫之后,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受到的严重打击,人民大饥荒,哀鸿遍野,人民陷入深深的恐慌和迷茫之中

杜甫的诗记录的

历史

,是陈述了时代变迁的

事实

,而诗句中杜甫那饱含的深情令人

感动

,其蕴含的深意,却值得世人

深入地思考

。不禁感叹,杜甫不愧为“诗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的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可谓是浓缩版的《长恨歌》
美到窒息的唐诗,杜甫千古名篇,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华乐圣——李龟年
诗圣杜甫最有情调的七言绝句,简直妙绝古今!
初一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与湖南(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