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中治疗慢性咽炎的方剂

一、慢性咽炎的定义及分类: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弥漫性咽部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局限性咽部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组织炎症。从病理学上,慢性咽炎可分为以下5类:1.慢性单纯性咽炎2.慢性肥厚性咽炎3.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4.慢性过敏性咽炎5.慢性反流性咽炎。
二、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咽炎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均不明显,以局部症状为主。各型慢性咽炎症状大致相似且多种多样,如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咽部分泌物不易咯出、咽部痒感、烧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感。由于咽后壁通常因咽部慢性炎症造成较黏稠分泌物粘附,以及由于鼻、鼻窦、鼻咽部病变造成夜间张口呼吸,常在晨起时出现刺激性咳嗽及恶心。由于咽部异物感可表现为频繁吞咽。咽部分泌物少且不易咳出者常表现为习惯性的干咳及清嗓子咳痰动作,若用力咳嗽或清嗓子可引起咽部黏膜出血,造成分泌物中带血。
三、慢性咽炎的治疗:
1.去除病因
戒烟酒,积极治疗引起慢性咽炎的原发病(急性咽炎、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反流性胃食管疾病、改善工作及生活环境)。
2.生活方式改变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正常作息、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通过增强自身整体免疫功能状态来提高咽部黏膜局部功能状态。
3.局部治疗
 常用复方硼砂、呋喃西林溶液等含漱,保持口腔、咽部的清洁;或含服碘喉片、薄荷喉片等治疗咽部慢性炎症的喉片;中药制剂如对慢性咽炎也有一定疗效;局部可用复方碘甘油、5%的硝酸银溶液或10%的弱蛋白银溶液涂抹咽部,有收敛及消炎作用;超声雾化可以缓解慢性咽炎的症状;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难治性咽炎可以采用物理、激光、免疫调节剂的疗法,部分由于胃食管反流疾病引起的咽炎,可以应用抑酸药物来治疗。
四、经方中治疗慢性咽炎的方剂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提起慢性咽炎,大多数最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咽喉含片了,最有名的如金嗓子喉宝、复方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等,中药饮片泡水,如胖大海、木蝴蝶、金银花、连翘、罗汉果、菊花等等,多是一些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很少能够彻底治愈的,当然也很少有人专门把咽炎当做一个病,花巨大精力和财力来治疗,因此慢性咽炎这个病时常迁延不愈。其实,慢性咽炎也需要辨证论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有这个疾病的论述。与这个疾病有关的方剂主要有三个,即半夏厚朴汤、橘枳姜汤和麦门冬汤。下面我们来共同回顾三个方证相关的内容。
1. 橘枳姜汤: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6条“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橘枳姜汤方后注云《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沫。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橘皮枳实生姜汤方: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通俗的说,就是如果一个人出现以胸闷气短为主要表现,伴随着咽部噎塞感、咽痒,喉中发干总是不断吐白色泡沫状的粘液的疾病,可以临证选用橘枳姜汤治疗。
      《胸痹心痛病》第一条就提到了胸痹心痛病的病机,即阳微阴弦,即上焦(多指胸中)阳气不足,下焦(多指胃)的阴邪(多为痰浊水饮)乘虚而入,上冲,侵犯上焦,气血失和、脉络失养,故出现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心,不得平卧的表现。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没有上焦阳虚,下焦浊阴不能上犯;当然下焦没有浊阴内停,虽上焦阳虚亦不会致病。故胸痹为病,阳微阴弦,二者缺一不可。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提到:心下有留饮,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必要利水下气。那么同样的症状,茯苓杏仁甘草汤和橘枳姜汤如何区分呢?
      茯苓淡渗利水,杏仁下气利水,甘草缓急;橘皮行气燥湿化痰,枳实行气消胀,生姜降逆和胃化饮。两个方子均能治疗胸闷、气短,但各有偏重。茯苓杏仁甘草汤侧重于去水气,治疗以气短、上气不接下气,而胸满胀闷不重的情况。而橘枳姜汤治疗以胸闷胀满剧烈、心胸痞塞为主者,气短不如茯苓杏仁甘草汤明显,尤其是合并咽部有异物感、噎窒不舒,咽部发痒,吐白色泡沫较多者。
2.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5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臡(音挛),半夏厚朴汤主之”。
           通俗来讲,就是咽中如有炙肉粘着,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即自觉的一种神经症。《千金》谓:胸满,心下坚,咽中怗怗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即后世所谓的梅核痰气。
半夏厚朴汤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本方以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胃中水饮内停、呕逆,加厚朴消胀行气之品,苏叶合生姜解表行气化饮,主要治疗外邪内饮所致的胸闷、胸痛、恶寒、咽部堵塞、咳逆者,治疗神经官能症有效。但本方与橘枳姜汤的区别在哪呢?橘枳姜汤用了大量的橘皮、枳实行气消胀作用更强,治疗胸中满闷、气塞为主,伴有咽部痰饮冲逆的症状,病邪停留部位偏上、偏于胸中;而半夏厚朴汤胀满程度不如橘枳姜汤重,胀满部位偏下,主要是偏于胃中,而咽部有堵塞感,痰唾不多,更偏重是一种痰气而较少出现有形之痰涎。
3. 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0条:“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上气指咳逆喘息而言;火逆上气,即由于火气上逆所致的喘咳者。咽喉不利,就是咽喉干燥,痰涎胶着不去,若治疗火热所导致的喘咳、咽喉痰涎胶着、干燥者,应该应用麦门冬汤治疗。
麦门冬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麦冬润燥补虚,并有健胃止咳的作用,配合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均为补中益气、健胃之品,同时重甘微辛,配以降逆和胃化饮之半夏,顺应胃气喜降之天性,同时防治大量养阴药(麦冬七升)导致的滋腻不运。人参甘微寒,补脾胃之气,脾胃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补脾胃之气,就能滋生津液,伤寒论中几乎所有津液大伤、胃虚停饮、心下痞硬的方剂中均有人参,而党参虽有补脾胃之气作用,但是生津液作用不及人参,故见津液大脱、大失、大渴、大汗的情况,非人参不足以促进津液之速生。人参佐以草、枣、粳米符合所谓健脾胃、生津液之意。火逆上气,火非实火,不能清火,只能滋阴降火,麦冬甘寒滋养肺胃之阴以降火,麦冬、石斛、玉竹均有养胃阴的作用,为什么单取麦冬,因为麦冬滋阴同时偏于化肺部胶结之痰、润肺部之燥,尤其对于肺阴亏耗、虚火灼津炼液为痰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于“口中时有浊唾涎沫”的肺痿之病有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在肺痿的治疗中可辨证选用;而玉竹、石斛偏重于养胃阴,主要用于胃部疾病的治疗中,肺部疾病所致的喘咳应用不多。临床中咳逆上气、咽干口燥者可辨证选用。慢性咳喘、结核病等因喘咳久吐大量痰液,同时痰饮阻滞同时吃饭不香,导致津液生成乏源,加之久咳痰液,致使津液大伤,可见喘咳连绵,咽喉不利。这种情形,健胃生津是关键,并佐以降气化痰和滋阴润燥。因此,麦门冬汤可用于咳喘的后期或恢复期而有咽喉不利者。
附:病案一则
     谭某某,女,48岁,2017年6月24日就诊。既往甲减病史多年,常规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刻症见:手足冷,胸闷、胸中痞塞,咽部常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情常低落,情绪不稳,舌苔白腻,脉沉弱。
处方:制附子10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青皮15克,陈皮15克,枳实15克,柴胡12克,甘草6克,桂枝10克,生姜50克。共6付,水煎服。
       因不会煎药,患者将2付药一起煎,早晚各服一次,6付药被患者三日服完。第四日患者打电话欣喜来告,辗转多年、四处求医仍无良效的慢性咽炎、咽部异物感消失,胸闷、胸中痞塞感亦明显减轻,要求继续服药。后患者守方服用10余剂,诸症状痊愈,随访1年余,咽部异物感未再出现。
按:
       患者甲减病史多年,虽服用西药,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但手足冷、胸闷、咽部不适感仍未缓解,说明甲状腺激素虽然在人体能量代谢、产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不是全部作用,中医认为人体各部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许多时候病变在某一或某几个部位,但病机的根本绝不仅仅在病症所表现的部位,因此我们要遵循整体观的指导,辨证论治。病人胸闷、胸中痞塞为胸阳不足的表现,舌苔白腻,脉沉弱为少阴太阴病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的表现,符合阳微阴弦即胸痹心痛的病机。脉得诸沉,当则为水,沉弱脉多为水饮内停的脉象,白腻亦为寒湿内停的征象;胸闷,胸中痞塞,符合《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中“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条文所载的胸闷气短以胸闷、胀满不通为主要表现的橘枳姜汤的主症。另外,“橘枳姜汤方后注云《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沫。”的表现和患者咽部异物感表现十分相似,故用之。脾主肌肉及四肢,患者手足冷是由于胃虚气血津液不达四末,不能温煦濡养四末所致。综合患者甲减病史、全身症状表现,患者为少阴太阴合病,当温阳化气,健脾利饮,故用真武汤与桂枝汤合方温通表里之阳、温阳健脾化饮。患者情绪低落,为肝郁气滞之表现,故合用四逆散疏肝解郁,助痰气之消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咽炎的奇效验方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胸痹气塞短气
​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胸闷气短
自身综合
治疗胸闷气短胸痛心脏病的古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