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谈:为什么中国画讲究“画意不画形”?

齐白石作品

“托物见志”的思想始于先秦,笔本无情,墨亦无意,只是当人把自己的道德修养投注之中,笔墨便有了人文的意义。

绘画反映着人的主体精神,就要将意和象的认识与人的感受融入笔墨,借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中国画中的笔墨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是对艺术的精神的挖掘和对艺术表现力完美性的追求,是一种诗化的呈现,是严谨中的浪漫。

中国文人画于现实中透着超然,高雅中透着野逸,宁静中透着肃穆,隐喻着一种精神向往和心灵的寄托。它超越了激情本身和现实生活,确立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念,点燃了人们追求道德完善的热情。

古代画家讲究书法用笔,讲究精、神、魂、魄、意归于一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于用笔。”是用笔的“力”去写字的意境和情趣,给人以生命力旺盛之感和美的享受。

“盖阴阳者气之二体”,气对于中国画,正如精神对于人一样,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气”表现为阴阳转化的形式,是在笔墨运动变化中所充盈的生机,那么“意”就是这股生机所呈现出的状态。

李可染作品

古人由“求吉利盼兴旺”的愿望出发,以中和唯美的形式取向来决定笔墨的取舍和表现。古人相信“运气”是沿着蜿蜒之路行进,煞气则沿直线穿流。河流沿直线延伸,就会造成破坏,弯曲的河道才符合自然的本性,又能蓄势积能。为了留驻气,不使之沿直线而过于活跃,本着“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理念,增加波折和涩行,有了笔杆的平行使转、笔锋的轻重徐疾、提按顿挫等笔法所产生的浑厚圆润的效果,以使运气长久;还根据“万物有灵”理论,主观地认为如龙高低起伏回环曲折的笔画意味着生机盎然,给人以力量和强悍等。并以此来确立作为书法美的标准。

因为“力是永恒的快乐”,中国书画围绕着“力”来表现勃勃生机,饱满的笔墨表现了“力”的含蓄、蠕动,充满生命的活力,书法用笔时刻都在追寻这种生命活力的冲动,表现得热如火,艳如花;它积厚流光,真力弥满,激昂响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绵绵若存,表现了冲突、流畅、崇高的壮美,给人以振奋;兴象深微,笔墨在展开、转折、跌宕中得到自然诗意的统一,其有物、有象、有精,然其物、其象、其精,幽暗深远,恍恍惚惚,飘逸不定,不具有确定性,却很好地表达了新旧杂合与阴阳共泰的和谐生态观。

张际才作品

古人用这种营造来显示生命力的强健,借上下起伏抑扬顿挫的笔墨抬高了生机与活力在人类生活生命中的价值。能激起人无限的想象,唤起无限的激情和对“美”的表现欲望。

那么,何为神呢?古人讲神居头部,也就是说:神即人的思想之活动——意。意是一种内外和谐的表现,就是一种平衡的意识状态,能够融洽冲突和矛盾,帮助人建立自己的生命意识。 水火既济,气得意而住,精得神而凝,性情合归,信“意”中正,相需相因不相离,浑化成一团絪缊的中和之气,此气中,阴阳二气相激而成真灵不昧之“象”。

我们的先人由人与人推广到人与物、人与事的关系,认为理是存在于事物之中并制约着物,事物及其物象由于内在的理,自己就会发生变化。中国的医学实践、武功理念和风水观念等,都是建立在阴阳和谐基础之上,《易经》能够使人进入一种兼收并蓄的意识状态。在周易64卦中,每一卦都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提供了一些选择的可能性,其目的就是要达到阴阳和谐。阴阳保持和谐,便会充满生气,充满勃勃生机,就会不断产生活力和希望。一旦失调,双方就都显露出其邪恶的一面,便充斥煞气,则阴霾沉沉,阻止生气。

理想的目标并不是一方超越或征服另一面,而是保持阴阳的契合,使双方都表现出它们“最好”的一面,这种理念让人感到和谐。这是中华艺术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理论基础。

先人认为阴阳和谐中的“意”是最为珍贵的,这种“意”被认为是物我交融、阴阳和合、物为我用、托物言志的;还认为“意”才是诗琴棋书画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意在笔先”强调了此“意”乃是固有的存在,诗琴棋书画理应着重表现这种“意象”或“神韵”“逸气”。这种认识或思维就决定了中国艺术的特点必将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这种认识或思维就决定了中国艺术的特点必将注重以形写神的、以技传神,注重意象的表现;强调境界,强调人的感受和意兴的表达,将对客体的感受、认识,化为主体的精神、生命的意兴并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意境创造。

刘海栗作品

从庄子“得意忘形”的理念,具体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欧阳修)“师意不师迹”(郑板桥)的主张,历代书画家都在重点研究如何表现这种“意”的状态。

这种看问题的方式方法,对欣赏者而言,可以忽略局部或细节,而专注于整体的气质或气象带给自己的感受,其优点是不受拘束随意联想,容易进入一个“象外之象”的审美境界;而对创作者而言,“象外之象”只是一个富有感性色彩观念的召唤,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没有“象”也就没有“意”,《周易》有云:“圣人立象以尽意,”“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即形式是主观的产物,须用心去发现。

在艺术创造中必须研究“象”与“意”的关系,研究如何用“象”去表“意”,用“筌”去捕“鱼”;由“意”出发来考虑形式,研究“象”的象征意义,提示一个基本的范围;作为精神的载体,象因心得,将心入境,以神会物,形式也必须创造出一种精神氛围;“象外之象”的获得也只能用“象”象征或暗示着什么后,使欣赏者受到某种程度的启发,再与自己的阅历经验相联系,引发联想,从而产生不同情感的共鸣。

中国文人画不仅书写了意象而且书写了理想、书写了爱。有了这种爱,人才会觉得心理更充盈,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更美好。(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整理/子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论]中国画之气韵问题__余绍宋
黎雄才:国画要有国画的韵味,没有笔墨就不成中国画!
笔为根 墨为源——解析国画创新的基础
中国画笔墨浅论
霍春阳论艺
啰里啰嗦谈山水--王吉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