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宋国宝级画作教你怎么过好小长假

《踏歌图》,(南宋)马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说到“踏歌”这个词,想必各位读者并不陌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已经脍炙人口。但“踏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活动呢?

这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用脚踩踏地面,伴随着足踏的节奏而作歌,远在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宋更是风靡盛行。在郊外出游、战争胜利、欢庆丰收的时候,都可以看到人们用踏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

说了这么多,有的读者可能会问:我在画中只看到了高山,为什么叫“踏歌图”呢?踏歌的人在哪儿呢?别急,相比高山,人当然是很渺小的了。放大一些您就能看清了。

《踏歌图》上的踏歌者位于画面下方(亦即近景处)。近景山涧小溪,路边栽满翠竹,几位农夫微带醉意,边走边唱,踏步为节,十分快乐。一位老者刚过小桥,右手扶杖,左手挠腮,摇身抬腿,踏歌而舞,憨态可掬。随行的二老一人双手拍掌,双足踏节,另一人正抓着前者的腰带躬腰扭动。后面的行人肩扛竹棍,上挑葫芦,和节而踏。四个人动态不一,却韵律和谐。

山道的左面还有两名儿童,一个孩子稍大,正观看农夫们的踏歌,另一个孩子十分活泼,手舞足蹈,似乎也要加入“踏歌”的行列。

画面的中景和远景则描绘高耸的山峰,宫阙在其中若隐若现。在看画的时候您有没有发现,图中的山石棱角分明,像是被斧头劈开的一样?中国画技法中,用来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叫做“皴”,因形状和视觉效果的不同分为披麻皴、矾头皴、牛毛皴等等。《踏歌图》中的这种皴法名叫“大斧劈皴”,正是马远最擅长的一种。

山石用大斧劈皴技法

马远对绘画技法的纯熟掌握并非一日之功。他祖籍山西永济,是南宋光宗、宁宗时期(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画院画家。从他的曾祖父马贲开始,马家便世世代代在画院任职:马贲是北宋画院待诏(待诏:以一技之长供奉内廷的人),马远的祖父和父亲又是南宋画院待诏,再加上他的哥哥、他自己以及他的儿子,难怪时人称老马家为“一门五代皆画手”。

从小接受绘画熏陶的马远不负众望,成为了当时南宋画院的领军人物。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画家夏圭一道,对五代、北宋以来的山水画风进行了重大变革。

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多为“大山大水”式:山峦雄浑厚重,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显得气势宏大,具有很强的力量感。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到了南宋,这种全景式的山水画构图发生了变化。山峰不再顶天立地,更多的是奇异峻峭。画家常将景物安排在一角,在画面上留出许多空白。整幅画显得非常诗意而富有生活气息。构图的方式虽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但若论变革的关键人物,非马远、夏圭二人莫属。

夏圭《溪山清远图》(局部)

身为职业画家的马远,对各种题材都很擅长。他的画作也得到了宋宁宗和皇后杨氏的喜爱。北京故宫还收藏有12幅马远画的《水图》,分别描绘“洞庭风细”、“长江万顷”、“寒塘清浅”、“黄河逆流”等不同水景。其表现力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

马远《水图》之《寒塘清浅》

马远《水图》之《长江万顷》

由于高超的画技和对宋代画风的重要变革,在中国画史上,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三人并称为“李刘马夏”,又称为“南宋四大家”。他开创的水墨苍劲画风在南宋画院成为典范,追随者很多。有许多佚名的画作,都是马远一路的风格。即使在南宋灭亡后,这种风格对元代、明代画坛,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传统山水名画 技法解析
画史名家之南宋四大家
解读 | 南宋“马一角,夏半边”的诗意山水
马远、夏圭山水的笔墨意趣
南宋时期四大画家精品绘画赏析
南宋山水画的诗意格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