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书法艺术的用笔

谈谈书法艺术的用笔

傅长吉

(天津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笔法,是指写字的点画用笔之法。从广义上说,笔法包括执笔法(指法、腕法)和用笔。从狭义上说,笔法即指“用笔”,也就是写出各种不同形态点画的方法。汉字书法的每一个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步骤,并通过纵横两个方面的运动来完成其具体形象的。是学习中国书法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中国书法的外在形式即是以点为基础所连成的线。这根墨线是书法的本质,不同艺术家的不同性格,表现出多样性的线条。那么在我们看来,好的具有感染力的线条才能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笔法;永字八法;用笔形态;要领


一、关于永字八法

(1)“永字八法”楷书笔画用笔的方法

“永字八法”,是古代书法家在长期书法艺术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以“永”字笔画造型为例,概说楷书笔画用笔的方法。唐宋以来,学习书法的人,很少不听老师讲“永字八法”的,而且越到后来,越把“永字八法”看成是学习书法的必学方法,认为只要掌握了“永”字的写法,就算掌握了书法的全部笔法。因此,历代书家对“永字八法”的研究,越来越繁,对于学习掌握“永字八法”的作用,也越说越玄。有的说“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唐张怀瓘:《玉堂禁经·用笔法》有的说:“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清冯武:《书法正传》)等等。[1]从历代繁杂的论述中,我们大致可以摸清“永字八法”的来龙去脉。相传“永字八法”最早起源于隶书,是隶书的八种笔画的写法。由东汉末年的崔瑗、张芝传到钟繇、王羲之、转而又传到隋代的智永和尚。智永将它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传授给了虞世南,等等。但这些说法,都缺少确凿的根据。

从“永字八法”本身来看,他只是概括了楷书的八种笔画的书写方法,而不能概括“千万字”的写法。所谓书法的“法”,是包括用笔和结体法,两者缺一不可。而“永字八法”仅指笔法。就笔法来说,这八种笔画的笔法也不能包括所有笔画白的写法。比如“永字八法”中就没有“武”字类的纵各戈钩,“心”字类的横戈钩,“之”字类的平捺等这些基本笔画和某些带折笔的复合笔画。因此,夸大“永字八法”的作用,是无益于学好书法的。作为一个书法家,只着重形态是不够的。但是,初学书法的人,了解“永字八法”的内容,熟悉这八种笔画的写法,并通过这八种笔画的写法,来领悟其他笔画的写法,也不是没有用处的。

(2)“永字八法” 对每一笔画的用笔形式起了一个名称

“永字八法”是对“永”字的每一笔画的用笔形式起了一个名称,所以叫“永字八法”。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先,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晋王羲之《书论》)点名“侧”,短横名为“勒”,短横转折写的竖名为“努”,竖下端的左挑名“左上的仰势斜挑名“策”,左下的一撇名“掠”,右上的短斜撇名“啄”,右下的一斜捺名“磔”。这八种笔画分述如下:侧,即侧笔,是点画的写法。写点需侧笔取势,不用平笔。点的具体写法是:冲左上方逆锋入笔,折锋向右下轻按,然后围转向左上方轻提收笔。汉字的点画,由于在字中所处的部位的不同,但其入笔、行笔、收笔的方法基本相同。勒,即勒笔,是横画的写法。写横须勒笔取势。不可卧笔平拖。横画冲左上方逆锋入笔,轻按转锋稍顿,然后轻提向右行笔。至笔画尽处,轻按转锋,然后轻提沿横画下端向左回锋收笔。在“永”字中,勒笔是一非独立的短横画,笔画末端须转折下行,没有一般写横画的收笔过程,只是起笔、行笔和写一般横画相同。所谓“勒”是指行笔时,须内用力紧收,像用缰绳勒马一样。努,即努笔,是竖画的写法。写竖须努笔取势。不可平笔直拖。冲左上方逆锋入笔,轻按转锋,稍提笔下行,至笔画末端,向左下轻顿,然后提笔沿竖画右侧向上围收。这是“垂露竖”的写法。还有一种竖画叫“悬针竖”。悬针竖的写法,起笔、行笔与写垂露竖相同,但笔行至竖画的下端,须轻提笔,顺势抽锋收笔。写竖画切忌写成一般粗细。垂露竖,中段略显细;悬针画,下端偏细。在“永”字中的竖画,不是独立的笔画,起笔处有折笔,收笔处有钩笔,因此,这类竖画多写得直中见曲势,写得过于平直,就缺乏力感。所谓“努”,即“弩”,像拉开的弓弩一样。趯,即趯笔,是钩画的写法。写钩须趯笔取势。钩画的具体写法是:上一笔画写到尽处,轻按、接着轻提回锋,然后冲左上方趯出,锋出即收,不可留有过长的虚尖。所谓“趯”有“踢”的意思,行笔速度略快,如同踢脚一样。凡钩画必须依附某一种主要笔画,它不能独立纯在。如竖带钩、戈带钩、左向钩、右向钩等。无论哪一种钩画,用笔方法基本相同,运笔中无名指须起顶推的作用。策,即策笔,是挑画的写法。写挑须策笔取势。挑画冲左上方逆锋入笔,向下按笔转锋,然后轻提冲右上方挑出。“永”字中的挑画是一短平挑,挑锋及努笔即止,像马鞭策马一样,略仰笔挑出急收。所谓“策”有鞭策的意思。挑画,除平挑还有斜挑,基本写法一样。掠,即掠笔,是撇画的写法。写撇需掠笔取势。撇画冲左上方逆锋入笔,轻按转锋,然后轻提向左下角撇出,至笔画末端抽锋收笔。撇画种类很多,但基本写法一样,行笔速度要适中,力要送到,不可飘甩。所谓“掠”有飞掠的意思,像鸟飞掠而过那样有力。啄,即啄笔,是短斜撇的写法。写短斜撇须啄笔取势。具体写法与长撇相似,只是笔势较直,如鸟嘴啄物一样,不像长撇末端那样扬起,呈现一定的弧度。磔,即磔笔,是捺笔的写法。写捺须磔笔取势。捺画冲左上方逆锋入笔,然后折锋铺毫,向右下方行笔(写平捺向右行笔),边行笔边按笔,至笔画末端稍顿,顺势提笔出锋收笔,不可在捺角的末端留下虚尖。捺画分斜捺和平捺,写法基本相似。“永字八法,约像立名“,即将几种基本笔画,各取一个富有形象性的名称。这些名称可以看成是各自笔画的代名词,但更是用笔的取势方法。初学者,须细心琢磨,灵活运用。

二、 用笔形态

(1)从审美意象上来看我们又将笔法分为以下五种形态

屋漏痕:此为笔法之最高境界。掌握此法,所成迹象,令人有不可捉摸之感。屋漏之雨漫漫侵入墙壁所形成自然痕迹。无人工造作。这种笔法最多见于黄庭坚草书、张旭、王铎行草书等。锥画沙:此主要是指用笔的速度、力量掌握得当,以锥于沙土中过,快则无痕迹可寻,慢则痕迹明显且有障碍感,应在用笔过程中用力,取澀势,微微动荡前行,形成点画紧凑、含蓄、毛而不光。重点在于心主腕运,笔急而意缓。代表作有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印印泥:钤印须用力而均横。此指笔画笔笔沉实,无有虚过。线条应内充实而外平和,用笔亦藏锋,用力深入。形成点画沉凝、不尖不弱、亦刚亦柔。代表作有黄庭坚《华岩疏卷》、米芾《虹縣诗》等。折钗股:指点画转折处圆劲而有弹性。有张力,力量含而暗过,不做折,顿处理,笔迹圆融、高雅,其波澜变化于线条当中。如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虫蚀木:谓虫于木中蚀而行之。迹象明而无知所终。此指点画应自然而力到,粗细、深浅、曲折、虚实、隐顯、自然流露于笔迹之中。代表作有米芾手札,黄庭坚《李白憶舊遊诗卷》等。此外在笔法这一环节中,人们还经常提到诸如“徐”“疾”“停”“澀”“提”“按”等等一些笔法。这些笔法需要在学习中自我感受,才能悟到其中的真谛。

(2)从笔毫运行时的形态可分为

中锋,笔锋常在点画中间运行。中锋用笔的优点是使点画浑厚、含蓄,常用於篆书、楷书、隶书之中铺毫,在运笔过程中,笔毫平铺纸上。力通过臂、肘、腕、手、笔管达到毫端,形成万毫齐力的效果。但在用此法时,要做到笔划四面圆足,不可漏气。多用在隶、行、草书当中。藏笔,笔画的开始或结束时笔的尖端始终藏在线条的内部,用笔要求逆锋入纸,回锋收笔,从而将气力藏於点画之中,给人以含蓄,浑劲之感。多用於楷书、隶书、篆书当中。露锋,即笔锋常露于笔画之外。作用是使点画之间,能够相互呼应、自然、连贯,使作品有气韻生动之感,多用于行书、草书当中,露锋笔在一幅作品中不宜使用太多,要恰到好处。否则作品会失去气力。裹锋,裹锋是书法笔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笔法。它与铺笔用笔是相对而言的,即在运笔时,将笔毫有规律地绞转,直至行笔结束,形成的线条浑穆,苍茫,有不可捉摸的感觉。裹锋常用于各体之中。偏锋,这种笔法不常用,只是在调动作品视觉时谨慎而用。如果用多,作品会顯出无力,气弱,不含蓄。这种笔法在起锋时,笔锋在笔画的一侧,行笔时再调锋,给人的感觉是灵活,不安定。

三、 运笔的要领

(1)从外观上看线条的形式看

汉字书法笔画的造型美,在于正确而熟练地使用运笔方法和技巧。方笔,是横从竖下笔,竖从横下笔,起笔欲陡峻、迅速,行笔要充实,驻笔欲峭拔。圆笔,凡不出棱角的笔画均可看作为圆笔。逆锋入纸,提笔运行,收笔轻按回锋。而这些方法、技巧的运用,还需要注意下面四点要领。重,是指下笔有劲,行笔有力。这样写出的笔画,方能有厚重的力感。如果用笔轻飘,写出的笔画就会显得软弱无力。所谓“重”,是自己的手感,而不是要用很大的气力去书写。留,是指能控制行笔的快慢。行笔的原则要求是,既能流而不滑,又能留而不滞。这样写出的笔画,方能有沉稳雄健之感。如果行笔太快,写出的笔画就会轻浮油滑;行笔太慢,就会显得板滞蠢笨。关键是把握好行笔快慢的“度”和“环境”。如书写挑、撇、点、钩等笔画,收笔要相对快一些;下笔、行笔,相对慢一些即可。圆,要求尽量中锋行笔,不可将笔锋偏侧笔画的一边。这样写出的笔画,方能圆浑丰腴,富有立体感。平,是指运笔要平正,不可故意颤抖、扭曲;也不可拖抹、刷甩,要干净利落,写出节奏感来。这些要领,概括了起笔、行笔、收笔的用笔全过程。“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藏锋 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 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 画点势尽,力收之。疾势 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掠笔在于攒锋峻趯用之。涩势 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横鳞、竖勒之规。”[2]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初学书法的人,通过临习碑帖实践,多思考、揣摩,练习,是不难掌握的。

(2)从临习古代优秀书法作品中体会笔法

当我们基本掌握了笔法和其他一些基础知识后,再来研读古人的优秀作品,你会发现,在古代优秀作品中古人对书法的痴迷,与深厚的功力。而且这种功力不仅仅表现在技法上,还表现在古人对意境的把握(指对情绪的控制,与章法的调动等)。临摹古人优秀作品的意义在于从优秀作品中学习古人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在这基础上,于其中寻找自我(也就是在传统中找寻自己喜欢,容易临摹上手的作品)在其中印证自我(就是将自己的审美思维认识与古人对照后决定保留与舍弃)。在传统中寻找古人的创作契机,这是临摹环节所要解决的最要的问题。前两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可慢慢获得,而第三者欲是需要学习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参悟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所必须注意的。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蛭稿》、苏轼《黄州寒食帖》、张旭《肚痛帖》等。

选择临摹的范本。古典作品浩如烟海,要选择自己喜欢,与自己性情相近的贴或碑来临摹,这样容易上手,会加深兴趣。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取法乎上”,古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即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临摹。由浅入深,先挑选易识,易读的技法难度较低的作品临摹。对所选范本做简单考证与认识。如对范本所处的时代的了解,对范本作者的了解,主要著作,擅长的书体等。还有对范本本身的内容、释文、断句等各方面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对范本艺术特点的认识和掌握。工具选择。范本选定后,应视其书写风格、字体类别、字的大小,而选择笔(狼毫、羊毫、兼毫)的大、小,同时选择墨(浓、淡、油烟、松烟),纸张的薄、厚、生、熟。对临。上述工作做好以后,我们开始对临,起初应一笔一字去临,慢慢到一句话或一组字来临(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反复多次以后,自己认为与范本接近(字的大小、墨迹的浓淡、章法的疏密等要争取逼真为好),可进行下一步骤的练习。背临。在对临的基础上,练习不照范本而靠记忆书写。然后与范本对照,反复如此更加深对范本的印象。意临。当习者对范本已经掌握之时,可试验加进一些自己的想法,如在结构上,在章法上,在墨法上。改变了范本的一些面貌,而不失范本的原有精神。意临是从临摹走向创作的初始阶段。由于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环境与古人有很大差异。书写工具上的不同(纸张,笔墨等)。再如生活节奏不同,学习创作环境不同,因此,不能在临摹时将范本中每一个细节完全逼真地表现出来。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3]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则如屋漏痕;言不露圭角也。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则如壁坼,言布置有自然之巧也。指实臂悬,笔有全力,抵衄顿挫,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言方圆深厚而不轻薄也。点必隐锋,波必三折,肘下风生,起止无迹,则如锥画沙,言劲利峻拔而不凝滞也。水墨得所,血润骨坚,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于曲直,则如折钗股,言严重浑厚而不必蛇蚓之态也。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又失也。

参考文献

[1]周济人.《楷书技法》第62页.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8月第一版

[2]陈方既.《书法艺术论》中国文联出版社1989年7月1日第一版

[3]陈方既.王世征.冯亦吾《古书论选释》中国书协2001年4月

作者简历傅长吉 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张家界教学点艺术委员会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华吟诵学会会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协会荣誉会员、北京西城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会员等。书法刊头题字论文作品发表于《北京日报》、《羊城晚报》、《广东人口信息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书法导报》、《写字》杂志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留千载:为您细说「永字八法」
隶书《曹全碑》- 简介與筆法
“永字八法”透露中国书法六个密码信息-今日头条
楷书书写技法十八要诀
楷书基本定义
甲骨文的临习与创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