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德树人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但何为拔尖创新人才,“是要承担推动民族复兴大任的顶级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术”,更需要有“道”。怎样在研究生教育中做到培养“有德有才”的精品,而不是“有才无德”的危险品?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把“育德”与“育才”有机统一,以此来全面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本期邀请了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陈大勇、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凯、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凯伟三位老师,彼此畅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我国目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是什么? 


陈大勇


如何理解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所谓拔尖创新人才,是要承担推动民族复兴大任的顶级的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应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拥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通识知识;第二,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能抓住问题核心的能力;第三,拥有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品质与精神,要有爱国的大情怀;第四,拥有创新实现能力,能够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拘一格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谈及目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尚未真正形成对创新的尊重和理解。目前虽全社会、全方位地倡导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真正地尊重创新、理解创新,尚未形成共识。创新思维与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从小培养。但如今把对创新思维与精神的培养全部落在了短短几年的研究生教育时期,这也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举个例子,若一名中学生有创新想法,想要做发明创新,那么家长、老师,甚至是同学都会劝导他不要有发明创新的想法,而要把思想回归到课堂学习上,争取考取一个好高中、好大学。这些都说明整个社会还没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创新,因而,只有在全社会形成真正的尊重创新的共识,才能激起之后一系列的改革。二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首先是课程设置一成不变,课程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在理工科上体现更鲜明;其次是教学方式多以讲授式为主,探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严重缺乏;三是考核评估体系不科学,缺少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考察,学生学术道德的考察未能真正落实,学生做科研的目的正当与否也无从考核;四是导师是否尊重学生作为科研创新的主体,尊重学生科研兴趣和方向也特别重要

杜   凯


谈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感兴趣,只有感兴趣才能谈得上创新。然而,现在的学生在网络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显得越发浮躁,反而对社会上的一些功力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做网红能赚大钱等等。做科研创新是要集中精力去钻研,需要坐冷板凳,才能出成果的。我们国家的科学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比如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研究青蒿素的屠呦呦,他们对待科研的钻研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所有学生学习的。 因此,首先要解决“道”的问题,再来谈“术”的问题。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都是“术”的层面的问题,关键要在“道”的层面上下功夫。


近期发生的厦门大学“洁洁良”事件,就是很好的说明。她是厦门大学的一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本科毕业后直接保送至硕士研究生,而后又直博。在校期间还担任年级的党支部书记,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称号。但是这样一个外人看来优秀学生,竟然长期地把中国称之为“支那”。这个事情有一定偶然性,但也反映了我们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薄弱,尤其是理工科,更应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被简化,“洁洁良”事件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化的结果。因此,是不是可以把研究生做实验、做科研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这是值得思考的。



2. 研究生除了课题研究,如何做好综合素质提升?

陈大勇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是加强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知识。其次是第二课堂,即开展多种类校园文体活动。参加校园文体活动,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如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统筹能力等等。与此同时,同辈的交往还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三是社会实践,虽说校园是半个社会,但只有真正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学生才能应用所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上面临的困难与社会上的消极事件也会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人生,形成面对一切事物的积极阳光的态度。

杜   凯


首先,应在立德树人方面下功夫。可以根据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加强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第二,要培养学生立志一生献身科学的精神。要让学生了解,做科研是没有捷径的,尤其是理工科,做实验更是枯燥乏味。第三,要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目前考研的人数日益增多,但是许多学校的奖学金仍不能覆盖全部学费,这必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导师的综合素质。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牛鼻子”,应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导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3. 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陈大勇


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凝聚共识。政府层面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并统揽全局,把思想工作作为党委的首要工作。建立协同机制,加快十大育人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其次,要构建系统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涉及研究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形成三全育人的局面,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再次,要突出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一是重点在于课程育人和第二课堂。这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和主要阵地,要守好和利用好;二是要打好网络主战场这个难点。现如今学生上网的时间、空间、地点被无限放大,而网络的内容形形色色,各种社会思潮、各种价值观念在网络上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如果网络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正能量的声音,将对立德树人形成巨大的破坏;三是找准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点,即导师。导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导师的选拔和任用机制是否考核了立德树人,这是关键。最后,要改革评价体系。同时工作中坚持以下两个标准:一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研究生培养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估导师工作的第一标准。

张凯伟


一是要更新观念。要把研究生德育工作从过去单纯的道德教育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要把德育工作与学风建设、科研工作、学术诚信教育、研究生自身安全与职业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实验室例会、课题组讨论、导师培训、就业创业等多种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工作的无处不在、形式多样。


二是要准确定位。作为导师科研任务重要助手的研究生,科研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容易导致研究生德育工作陷入“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所以一定要准确定位,一切要从研究生实际出发,从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导师、研究生的需求出发,尊重、理解、关心、帮助研究生,联络、引导、配合、服务好导师,当好研究生发展进程中的“动力源”、“助推器”和“避风港”,让研究生和导师都相信德育工作、需要德育工作、依赖德育工作。如,主动配合导师做好学业困难研究生的心理疏导、朋辈关怀,最终成功帮助这些研究生愉快学习、顺利毕业、成功就业,解决导师的“难题”、“头疼题”,赢得导师、家长的好评和信任。


三要创新形式。德育工作要赢得受众、取得实效,首先要紧跟形势、主动创新,采用新一代年轻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采用他们最熟悉的载体,如网络、微信、微博等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入情入理,以情感人,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思政工作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把德育工作与导师的科研任务、课题组建设、人才梯队培养等结合起来,多方合力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


四是要主动作为。有为才能有位,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主动作为,要坚持以教学为导向,以科研为依托,除了做好原定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也要积极协助其他部门、导师等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要通过德育工作的强大精神感召和学生工作的独特高效的组织优势,做出有声音、有效果、有影响力、有示范性的工作,让大家认可、信赖、依赖德育工作,以服务求支持,以实绩促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师生:缺少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味道! | 社会科学报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
教育部发文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七项职责
402陈何芳:硕士生眼中的“好导师”是怎样炼成​的
“双一流”建设下拔尖博士研究生自我驱动能力培养研究
名校,名城,还有名师!“三名效应”成就哈工大(深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